廈門大學:全校一盤棋建設優勢學科高峰學科
光明日報記者 馬躍華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誌鵬
日前,一場主題為(wei) “加快建設優(you) 勢學科高峰學科”的調研工作會(hui) 在廈門大學召開。廈門大學校長張宗益會(hui) 同近20名專(zhuan) 家學者代表、職能部門負責人,開誠布公、查擺問題、暢談思路,共商廈大學科高質量內(nei) 涵式發展的方向舉(ju) 措。
“我們(men) 要加強統籌謀劃,持續優(you) 化學科布局,推進學科分類建設和梯次發展,加快建設優(you) 勢學科高峰學科,推動學科高水平交叉,構建‘學科共同體(ti) ’,全麵提升學科服務區域發展和國家戰略能力。”張宗益說。
兩(liang) 年多來,廈門大學持續推進有組織的學科建設,以一流建設學科為(wei) 核心,深入打造“學科建設共同體(ti) ”。在學科建設辦公室謀劃牽引、多部門多學科協同推進下,貫穿全年的工作推進會(hui) 、學科評估會(hui) 、專(zhuan) 題調研會(hui) ,持續為(wei) 學科建設把脈問診,推進思路舉(ju) 措落實落地、見行見效。
麵對新的發展機遇,廈大按照“築峰揚優(you) 交叉創新”的建設思路,頂層謀劃、高位推進,優(you) 化學科專(zhuan) 業(ye) 和人才培養(yang) 布局,發布《廈門大學“雙一流”建設高校整體(ti) 建設方案》,聚力提升學科建設的力度、精度、效度,持續為(wei) 學科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近年來,廈大學科群和“6+5+1+N”學科建設體(ti) 係牽引6個(ge) 一流建設學科高質量發展,5大學科交叉優(you) 勢特色領域“試驗田”結出碩果: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學科建設“入主流、創特色、上水平”,多個(ge) 基礎學科原始創新能力不斷提升。“高峰引領、梯次建設、分類發展、突出特色、增強協同”的建設模式推動“高峰學科”日益突起、“學科高峰”逐步顯現、“學科建設精度”顯著提升。研究生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總數由54個(ge) 調整為(wei) 47個(ge) ,專(zhuan) 業(ye) 學位授權類別總數由25個(ge) 調整為(wei) 31個(ge) 。“優(you) 布局”“建高峰”“重交叉”“強優(you) 勢”“補短板”等一個(ge) 個(ge) 關(guan) 鍵詞轉化為(wei) 培育學科增長極和創新生長點的實際行動,“開放、創新、協同”的理念成為(wei) 學科建設的共識。
如何開展有組織的學科建設?如何推進多學科協同發展?人才引培“綠色通道”的暢行無礙,是廈大聚力人事、教務、社科、科技、財務等多部門共建“學科共同體(ti) ”的縮影。
廈門大學新增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聯合研製“海絲(si) 一號”“海絲(si) 二號”衛星、建成亞(ya) 洲首座無噪聲超精密加工和表征實驗室、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hui) 管理科學部首個(ge) 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如今,一個(ge) 個(ge) 亮眼的成績成了廈大學科建設“築峰揚優(you) ”“全校一盤棋”理念最鮮活的注腳。
乘坐校車,往返不同校區的實驗室,在社會(hui) 與(yu) 人類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間奔忙,帶著來自生物學、考古學、法醫學、人類學和民族學等眾(zhong) 多專(zhuan) 業(ye) 背景的學生們(men) ,利用古基因組學技術探索人類起源與(yu) 演化的未解之謎……這些,已成為(wei) 廈門大學雙聘教授王傳(chuan) 超的工作日常。在王傳(chuan) 超的新文科研究中,自然科學與(yu) 人文社會(hui) 科學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多學科碰撞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不斷湧現。
在廈大,像王傳(chuan) 超一樣,有著交叉學科背景、在兩(liang) 個(ge) 學院有“家”、帶著不同學科背景學生“看世界”的老師還有不少。
高層次人才“1+1”的交匯能帶來“>2”的成果產(chan) 出,這得益於(yu) 學校近年來在學科交叉、交叉學科領域的先行敢試。廈大專(zhuan) 門設立“學科交叉與(yu) 交叉學科”專(zhuan) 項支持計劃,牽引雙聘、經費、博士生招生指標、成果認定等優(you) 質資源和政策,向學科交叉優(you) 勢專(zhuan) 項傾(qing) 斜,支持創新人才研究真問題、產(chan) 出好成果。
如今,學科交叉這個(ge) 關(guan) 鍵變量,已成為(wei) 廈大高質量內(nei) 涵式發展的重要增量。成立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成立中國高質量發展研究院、推出首批新文科實驗室、建設新工科大樓、一批批學科交叉成果亮相國際高層次展會(hui) 平台……多學科協同建設的“廈大列車”不斷提穩增速,駛上了學科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5日 0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