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直播催生數字職業新風口
光明網記者 雷渺鑫 李汶鍵
“我們(men) 建立了綜合就業(ye) 、培訓、直播等於(yu) 一體(ti) 的創業(ye) 園區。”從(cong) 2019年8月開始,河北行唐縣殘疾人雙創園園長、短視頻創作者賈茹,投身短視頻直播創業(ye) ,已累計幫助4000多名殘疾人就業(ye) 增收。
與(yu) 記者分享起創業(ye) 故事,賈茹內(nei) 心的喜悅溢於(yu) 言表。在近日舉(ju) 行的光合創作者大會(hui) 上,諸多像賈茹這樣的數字時代新職業(ye) 從(cong) 業(ye) 者,分享了各自的故事。中國職業(ye) 技術教育學會(hui) 副會(hui) 長陳李翔表示,短視頻直播創作者已經成為(wei) 新職業(ye) ,為(wei) 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此外,短視頻直播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不斷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增強數字時代就業(ye) 的“倍增效應”。
全民化特征凸顯,更多青年群體(ti) 加入其中
“線下的時間、空間受限,線上的互動性、即時性更強。”85後青年姚玲旭從(cong) 外語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入職一家水稻研究所,並以“@水稻一朵er”為(wei) 網名走進短視頻直播間,成為(wei) 一名三農(nong) 科普領域的主播。
“通過短視頻直播的形式,用自己的專(zhuan) 業(ye) 技術幫農(nong) 民解決(jue) 農(nong) 業(ye) 問題,再圍繞這些痛點做研發、做產(chan) 品、做服務,改變了我們(men) 之前的工作模式,也有效消除了信息差,能更高效地觸達、連接用戶。”姚玲旭說。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7.51億(yi) ,占整體(ti) 網民的70.3%;短視頻用戶規模為(wei) 10.12億(yi) ,占整體(ti) 網民的94.8%。“短視頻直播全民化特征日益凸顯,加上行業(ye) 的社會(hui) 認可度提升、大眾(zhong) 觀念的轉變,促進了直播行業(ye) 高素質人才發展。”在IT分析師陵鋒看來,短視頻直播已成為(wei) 展示美好生活的數字載體(ti) 。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認為(wei) ,越來越多“新青年”群體(ti) 通過短視頻直播施展個(ge) 人才華,也實現了消費者與(yu) 商家供需精準匹配,帶動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尤其近年來短視頻直播電商成為(wei) 重要的新業(ye) 態,一批掌握數字技能、具備良好數字素養(yang) 的年輕人正在努力抓住機遇。
垂直化、細分化趨勢日益明顯
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發布的2022年版職業(ye) 分類大典首次標注了97個(ge) 數字職業(ye) 。國家職業(ye) 分類大典修訂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主任吳禮舵表示,數字職業(ye) 伴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而來,通過標注數字職業(ye) 提升其社會(hui) 認同度,可以成為(wei) 廣大勞動者選擇職業(ye) 發展的風向標。
隨著短視頻直播與(yu) 產(chan) 業(ye) 的深度融合,新職業(ye) 從(cong) 業(ye) 者也在不斷成長。“不僅(jin) 商業(ye) 邏輯發生迭代,個(ge) 人也在走向職業(ye) 化——從(cong) 剛開始有心理包袱,麵對屏幕總愛‘端著’,到後麵越來越‘返璞歸真’,這種真實的表達越來越受網友們(men) 喜歡。”姚玲旭深有感觸。
大量傳(chuan) 統職業(ye) 人員也在“擁抱”短視頻直播平台,這種“雙向奔赴”激發了新活力、新機會(hui) 。“比如,導遊、導購、中介、司機、農(nong) 民等,紛紛借助短視頻直播升級營銷形式、交易方式,積極探索數字產(chan) 業(ye) 新模式。”歐陽日輝說。
以快手平台為(wei) 例,截至2022年底,該平台全生態帶動就業(ye) 機會(hui) 3621萬(wan) 個(ge) ,直接或間接帶動92個(ge) 數字職業(ye) 。其中,既包含“人工智能訓練師”等傳(chuan) 統職業(ye) 的再創新,也包括“電商操盤手”等新業(ye) 態催生的新崗位。快手市場負責人陳思諾表示:“真實性、人格化的賬號是不變的趨勢,而內(nei) 容創意和製作能力的迭代,以及垂直細分領域‘專(zhuan) 家型’創作者,將是未來的方向。”
新業(ye) 態持續蝶變,激發新活力
“搭上短視頻直播的‘風口’,小夥(huo) 伴們(men) 不僅(jin) 實現了再就業(ye) ,還成為(wei) 職業(ye) 工作者,讓他們(men) 的人生擁有了新的可能,也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貢獻了一份力量。”賈茹告訴記者,雙創園正在籌建數字化電商直播基地,涵蓋數字化鄉(xiang) 村、電商直播、數字農(nong) 業(ye) 等領域,將帶動更多殘疾人走上幸福路。
經過5年的積累,姚玲旭已收獲了近百萬(wan) 名粉絲(si) ,直播品類也從(cong) 水稻擴展到玉米、大豆等,還搭建起傳(chuan) 播矩陣助力農(nong) 資經銷。“以前擔心農(nong) 資類目下的主播市場受局限,後來發現再小再垂的賽道,隻要深耕細作、做透市場,也有很大的延伸空間。”姚玲旭說。
當前,互聯網平台也更加關(guan) 注用戶需求。陳思諾提到,各行各業(ye) 創作者和用戶在社區裏形成信任關(guan) 係後,更容易生長出服務、交易的新業(ye) 態;平台經過深入觀察和挖掘後,會(hui) 思考如何幫助創作者進一步發展,進而推動行業(ye) 生態建設。
陳李翔表示,近年來,國家相關(guan) 部門通過加大新職業(ye) 培訓和人才評價(jia) 的工作力度,探索將更多新職業(ye) 納入職稱評審範圍,為(wei) 新職業(ye) 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土壤。“通過政府、平台、個(ge) 人三方聯動,讓新職業(ye) 從(cong) 業(ye) 者大有可為(wei) 。”
歐陽日輝將數字技術、產(chan) 業(ye) 數字化、新職業(ye) 生態理解為(wei) 一個(ge) 閉環。他認為(wei) ,短視頻直播對新職業(ye) 生態的創造,打通了數字技術到產(chan) 業(ye) 數字化的關(guan) 鍵一環,為(wei) 產(chan) 業(ye) 升級提供了龐大的人才和生態基礎。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18日 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