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國產電影崛起彰顯文化自信——中國高質量發展亮點透視之四

發布時間:2023-08-22 09:46: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 題:國產(chan) 電影崛起彰顯文化自信——中國高質量發展亮點透視之四

  新華社記者王鵬、許曉青

  國家電影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18日7時,《消失的她》《八角籠中》《長安三萬(wan) 裏》《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yun) 》《熱烈》《孤注一擲》等一批影片在暑期檔上映,我國電影2023年暑期檔票房達178億(yi) 元,超過2019年177.79億(yi) 元的票房成績,創造了新的暑期檔票房紀錄,觀影人次已超過4.35億(yi) 。

  這是我國電影市場高質量發展的縮影。近年來,我國電影市場重點檔期影片口碑提升、票房數據亮眼、類型日益豐(feng) 富,電影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電影國際影響力逐步擴大……我國電影創作潛力巨大、電影市場積極向好,在彰顯文化自信的同時,也為(wei) 我國高質量發展寫(xie) 下生動注腳。

  從(cong)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滋養(yang)

  盛唐的恢弘氣象、唐詩的深邃意境、詩人的交往故事……今年暑期檔,《長安三萬(wan) 裏》獲得觀眾(zhong) 廣泛讚譽,收獲了超17億(yi) 元的票房成績,位列我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榜第二位。

  同樣引起關(guan) 注的,還有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yun) 》。影片深入挖掘封神故事所蘊含的價(jia) 值觀,取得超22億(yi) 元票房成績。

  從(cong) 內(nei) 容看,兩(liang) 部影片都植根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通過富有時代感的視聽語言,找到傳(chuan) 統文化和現代生活之間的連接點,展現中華文明獨特魅力。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一段時間以來,伴隨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我國電影人的創作靈感也因此更加豐(feng) 富,創作思路更加開闊。

  《滿江紅》《哪吒之魔童降世》《薑子牙》……近年來,通過深入挖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等,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相結合,中國電影人用光影藝術激活中華文化的生命力。

  電影與(yu) 其他藝術形式的融合探索,在拓寬電影藝術題材邊界的同時,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發展注入新動力。

  今年5月23日,第十八屆、第十九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揭曉。粵劇電影《白蛇傳(chuan) ·情》榮獲第十九屆華表獎優(you) 秀故事片獎。

  導演張險峰介紹,《白蛇傳(chuan) ·情》以白娘子和許仙愛情故事為(wei) 基礎,融入中國繪畫藝術風格,以更奇幻的效果呈現“盜仙草”“水漫金山”等經典段落,追求戲曲與(yu) 電影藝術的和諧交融。

  此外,在有關(guan) 部門大力支持和京劇界、電影界藝術家積極參與(yu) 下,“京劇電影工程”也在持續推進,並於(yu) 今年推出了《四郎探母》《紅樓二尤》等作品。這些京劇電影在保證戲曲原汁原味的同時,用電影語言講述故事、塑造人物,呈現京劇藝術之美。

  “從(cong)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中汲取精神滋養(yang) ,用光影藝術展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電影人用自己的努力,為(wei) 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貢獻了力量。”中國電影評論學會(hui) 會(hui) 長饒曙光說。

  從(cong) 新時代萬(wan) 千氣象中挖掘題材

  “長津湖”係列、“我和我的”係列三部曲、《狙擊手》、《長空之王》……縱觀近年來我國電影市場,新主流電影是其中一抹亮色。

  具有鮮明價(jia) 值取向,同時注重提升影片藝術性,新主流電影堅持守正創新,頻頻成為(wei) 各大重點檔期票房“主力軍(jun) ”。

  在有關(guan) 專(zhuan) 家看來,新時代新征程的萬(wan) 千氣象,給電影人積累了寶貴的創作題材;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高漲,也有利於(yu) 新主流電影在受眾(zhong) 中引起廣泛共鳴。

  讓英雄回歸尋常煙火,逐漸成為(wei) 新主流電影創作者們(men) 的共識。例如,《長空之王》既呈現年輕試飛員的英勇與(yu) 果敢,也展現了他們(men) 的成長曆程;《狙擊手》以小見大,以獨特視角呈現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生動刻畫年輕的狙擊五班戰士群像……

  “新主流電影通過對個(ge) 體(ti) 情感的書(shu) 寫(xie) ,突破了以往同類型影片對主流價(jia) 值觀概念化、簡單化的表現,更好地引發觀眾(zhong) 的共情共振。”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院長張宗偉(wei) 說。

  一批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現實題材作品,帶著溫暖底色,描摹昂揚向上的時代風貌。

  《熱烈》以亞(ya) 運會(hui) 霹靂舞比賽項目作為(wei) 題材,折射出普通人為(wei) 了夢想執著向前;《奇跡·笨小孩》講述普通人在深圳奮力拚搏,展現他們(men) 的逐夢人生……這些影片關(guan) 注時代背景下個(ge) 體(ti) 的人生際遇,致敬每一位不懈奮鬥的普通人。

  “這些影片兼顧藝術性和商業(ye) 性,讓觀眾(zhong) 感受現實的厚重、觸摸現實的溫度。這告訴我國電影人,要帶著對現實社會(hui) 的深刻體(ti) 察,以精誠的態度創作出更多高質量電影作品。”張宗偉(wei) 說。

  從(cong) 電影工業(ye) 持續發展中積累經驗

  氣溫驟降、巨浪翻滾、隕石來襲……今年春節檔,《流浪地球2》以宏大的視覺奇觀、精彩的故事講述,探索國產(chan) 科幻電影發展的更多可能,折射出我國電影工業(ye) 的不斷進步。

  “與(yu) 前作相比,《流浪地球2》的畫麵龐雜多樣,演員數量更多。我們(men) 采用3D打印、數字車床、激光雕刻等諸多技術,推動影片道具生產(chan) 更有效率、製作更加精細。”導演郭帆介紹。

  2021年11月,國家電影局印發《“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努力實現“擁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關(guan) 鍵性電影科研成果更加豐(feng) 富,電影工業(ye) 化基礎更加牢固,特效製作水平進一步提高,電影標準化體(ti) 係進一步健全”。

  一些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近年來,電影工業(ye) 化為(wei) 我國電影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提供動力,也讓影視行業(ye) 分工更加精細化和專(zhuan) 業(ye) 化。在此基礎上,越來越多的國產(chan) 電影呈現震撼人心的“大片感”——

  《長津湖》在前期拍攝階段,陳凱歌、徐克、林超賢率領的三大攝製組人數達到7000多人,加上後期80多家特效公司參與(yu) ,影片項目的工作人員總數有1.2萬(wan) 之多;

  《刺殺小說家》在文學原作基礎上完善故事線,增加了富有想象力和技術含量的視覺特效,將“小說家筆下的虛構世界”和現實生活場景相交融;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yun) 》運用精湛的特效技術,刻畫了雷震子、九尾狐等生動的角色形象,片中千軍(jun) 萬(wan) 馬衝(chong) 鋒陷陣的宏闊場麵,傳(chuan) 遞出激動人心的力量;

  ……

  “經過一段時間的持續探索,電影市場出現了大批對於(yu) 電影工業(ye) 有著清晰認知的年輕創作者和從(cong) 業(ye) 者,他們(men) 將在推動我國電影工業(ye) 化持續發展的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們(men) 也要利用好電影工業(ye) 化進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讓中國電影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支菲娜說。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