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行合一中曆練成長(金台隨筆)
你的專(zhuan) 業(ye) 能幫社區做什麽(me) ?最近,湖北省一所高校鼓勵學生立足自身專(zhuan) 業(ye) ,走進社區一線,開展誌願服務。有的學生為(wei) 小朋友開設美育課堂,通過繪畫、剪紙、黏土畫等培養(yang) 孩子們(men) 對美的認識。有的學生組織起青少年體(ti) 能訓練營,幫助孩子們(men) 養(yang) 成良好的運動習(xi) 慣。有的學生為(wei) 老年人講解智能手機的使用技巧,教他們(men) 如何網上掛號、叫外賣、剪輯小視頻。在一次次誌願服務中,學生們(men) 寫(xie) 下了自己關(guan) 於(yu) “青春何為(wei) ”的回答。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青年人的精氣神,在書(shu) 本中涵養(yang) ,更在實踐中砥礪。實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一直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元素。從(cong)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到“讀萬(wan) 卷書(shu) ,行萬(wan) 裏路”,從(cong)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到“一語不能踐,萬(wan) 卷徒空虛”,崇尚實踐、重視實踐的精神品格,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辯證方法,滋養(yang) 著一代代青年“行而不輟,履踐致遠”,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長真才。
課本是平麵的,而世界立體(ti) 生動;文字是無聲的,而生活五彩斑斕。走進生活,走進實踐,將“有字之書(shu) ”和“無字之書(shu) ”結合起來,在博萬(wan) 物中廣其識,在涉世道中明其理,才能讓青年人更好地汲取智慧、豐(feng) 富思想、淬煉精神。在貴州師範大學,有一個(ge) “1家1”全家福拍攝團。從(cong) 2012年起,拍攝團26次走進貴州省的80多個(ge) 村寨,免費為(wei) 近7000個(ge) 農(nong) 村家庭拍攝了全家福。一屆屆學生背著相機、扛著帳篷,在深入鄉(xiang) 土中國的過程中鍛煉成長,更用鏡頭記錄了11年間的山鄉(xiang) 巨變。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內(nei) 心感應時代脈搏,不僅(jin) 能開闊眼界與(yu) 胸襟,增長見識和能力,還能在親(qin) 眼見證時代變遷的過程中升騰起自豪感、厚植起自信心、激揚起家國情,真正成為(wei) “胸中有丘壑,眼裏存山河”的新時代青年。
多經事方能成大事,犯其難方能圖其遠。淬煉挺拔的精神,離不開社會(hui) 的熔爐;增強幹事的本領,少不了現實的磨礪。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科技小院的學生們(men) 把課堂學習(xi) 和鄉(xiang) 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服務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勤奮治學,練就興(xing) 農(nong) 富農(nong) 的“十八般武藝”。85後青年楊寧大學畢業(ye) 後,毅然回到生她養(yang) 她的村莊,靠著自身所學和拚勁幹勁,在大山苗寨揮灑青春和汗水,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走上了致富路。“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不經風雨、不見世麵是難以成大器的。”實踐是大課堂,是練兵場。廣大青年勇於(yu) 到更廣闊的天地、更複雜的環境中去,研究現實矛盾,實踐胸中所學,方能在一次次摸爬滾打中褪去稚氣,在一次次迎難而上中增添勇氣,在一次次爬坡過坎中沉澱底氣。
現在,有的年輕人感到困惑,不知怎樣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努力方向,如何讓所思所學更好滿足社會(hui) 所需。看村街巷道,博士、碩士醫療服務隊為(wei) 村民免費義(yi) 診,宣講衛生健康知識。看田間地頭,回鄉(xiang) 返鄉(xiang) 大學生教村民架起手機,通過直播拓寬農(nong) 產(chan) 品銷路。看賽事場館,誌願者們(men) 以“最美的微笑”熱情服務,擦亮陽光向上的青春名片。很多青年人表示,正是在一次次的誌願服務、實踐曆練中,逐漸找到了心中熱愛,明晰了努力方向,蓄積了向上力量。對於(yu) 青年人來說,多到實踐中去探尋、去體(ti) 驗,也許就能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
“百舸爭(zheng) 流千帆競,波濤在後岸在前。”新時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不斷學習(xi) 、不斷實踐,帶著理論知識尋找實踐坐標,帶著心中熱愛奔赴山海,讓青春的翅膀在磨礪中更堅強,讓青春的精氣神在奮鬥中更挺拔,廣大青年一定能收獲寶貴的成長、成就精彩的事業(ye) ,書(shu) 寫(xie) 更有價(jia) 值的無悔青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