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末伏留意5種病;遠離秋燥、防止秋乏有妙招

發布時間:2023-08-22 09:58:00來源: 工人日報

  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後一伏,俗稱秋老虎。此時早晚較涼快,白天陽光依然劇烈,這五種病一定要留意。

  末伏留意5種病

  1.心血管疾病。末伏時天氣悶熱,人體(ti) 容易大量出汗,體(ti) 內(nei) 水分流失導致血液黏稠度升高,易發生血栓、心梗、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

  而且,在高溫環境下,人體(ti) 交感神經興(xing) 奮、心率加快,冠狀動脈易發生收縮,冠心病的發生風險也相對增加。

  2.風燥感冒。風燥感冒是立秋後的第一病,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狀(頭疼、鼻塞、咽喉腫痛等)以外,還有一個(ge) 非常大的特點“幹”,通常表現為(wei) 嗓子發幹、幹咳無痰。

  3.秋痱子。末伏時,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度較低,但日間溫度仍較高,暑熱仍未完全褪去。出汗量大加上衣物增添不合理等因素都會(hui) 導致“秋痱子”的發生。

  4.中暑。雖然已到立秋,但並不意味著就告別了暑熱。伏天人體(ti) 能量消耗大,免疫力下降,甚至不少人頭伏、中伏都沒有被暑熱擊倒,但末伏時卻撐不住了。

  5.關(guan) 節炎。立秋之後,一方麵暑濕蒸騰,另一方麵夜間寒氣漸漸襲人,因此極易發生外寒內(nei) 濕的關(guan) 節痛症。許多患者夏天對著空調吹沒事,立秋過後,電風扇就能把骨頭吹疼,要注意關(guan) 節的適度避風、保暖。

  末伏養(yang) 生三不要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馮(feng) 淬靈提醒,末伏養(yang) 生三不要。

  不要過早穿上厚衣服

  秋天不要過早穿上厚衣服。夏末秋初,多經受寒冷的刺激,有助於(yu) 增強機體(ti) 抵抗力。一旦氣溫急劇下降時,就應該添加厚衣物,一味“秋凍”不但達不到強身健體(ti) 的效果,還容易凍感冒。另外,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或身體(ti) 調節功能較差的老人不適合“秋凍”。

  不要吃辛辣

  立秋後應少吃辛味食物,辛味通肺,助長肺氣,若攝入過多,易造成肺氣太盛,出現上火、便秘等秋燥症狀。適當多吃酸,可收斂肺氣、防秋燥。適當補充水分、維生素和無機鹽。

  末伏清補,以健脾利濕為(wei) 主。健脾益氣,可以適量多吃祛濕熱、健脾和胃的食物。芡實、山藥、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紅小豆等豆類,也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注意:吃扁豆時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顏色不再翠綠為(wei) 止,否則會(hui) 引起食物中毒。

  不要貪寒涼物 免損脾胃陽

  末伏時白天溫度仍較高,但早晚氣溫則明顯變涼,晝夜溫差逐漸增加。進入末伏時,切忌猛吹空調,過量吃冷飲,以免損傷(shang) 脾胃陽氣。此外,適量戶外運動可振奮陽氣,促脾氣運化,改善胃口。進行戶外運動以微汗為(wei) 宜,切不可大汗淋漓。如果平時經常胃脹、胃痛,更要少吃寒涼的水果或涼菜。

  末伏養(yang) 生三推薦

  早睡早起、適當鍛煉

  中醫講“天人相應”,立秋後,陽氣開始收斂、下降,這個(ge) 時候,應當做好保養(yang) 陽氣的準備。

  秋季養(yang) 生,一定要適當鍛煉,早睡早起。適當鍛煉可以幫助我們(men) 輕鬆平緩,早睡早起助於(yu) 我們(men) 精氣神得到更好的恢複。不過鍛煉要選擇科學的鍛煉方式,不宜過度,主要以修身養(yang) 性、安定心神為(wei) 主,例如太極拳、八段錦等鍛煉方式。每天盡量在晚上10點半之前入睡,早上6點半左右起床,中午也一定要適當午休,給身體(ti) 一個(ge) 調整期,這樣才能更好地進入秋季。

  遠離秋燥

  秋天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幹燥,末伏過後,空氣中缺乏水分,人的身體(ti) 同樣如此,水分大量流失。

  關(guan) 於(yu) 秋燥,古人在很久之前,就有對秋燥的方法,正是“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白天可以喝鹽水,到了晚上可以喝一些蜂蜜水,這樣既能給人們(men) 充分補充水分,又是抗拒衰老的小秘方。

  防止秋乏

  立秋末伏過後,最重要的事情是“秋乏”,在秋天經常會(hui) 感覺乏困、無力。在這個(ge) 時候,可以選擇用溫水來泡腳,以達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另外,水溫可以在40℃~50℃左右,泡到身體(ti) 微微出汗最佳,還可以選擇在水中加入當歸、川芎等藥材,這樣的話效果會(hui) 更好。(姬薇)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