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考古成就與展望
【光明學術筆談】
作者:張小剛(敦煌研究院研究館員、副院長兼考古研究所所長,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敦煌石窟文獻釋錄與(yu) 圖文互證研究”〔21&ZD218〕的階段性成果)
從(cong) 1900年發現敦煌藏經洞以來,敦煌學已經走過了123年的曆程。早期敦煌學主要是對藏經洞出土文書(shu) 的研究,隨著敦煌石窟圖像資料的大量公布以及當地考古成果的陸續推出,敦煌學的研究範圍和影響不斷擴大。
1930年陳寅恪先生在《敦煌劫餘(yu) 錄序》中說:“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yu) 新問題。取用此材料,以研求問題,則為(wei) 此時代學術之新潮流。……敦煌學者,今日世界學術之新潮流也。”敦煌學的興(xing) 起和發展始終與(yu) 新材料的發現緊密聯係,與(yu) 敦煌地區出土的文物息息相關(guan) 。姑且不說藏經洞的驚天發現;不說具備現代考古學知識的斯坦因、伯希和、奧登堡、華爾納等外國探險家對莫高窟、榆林窟和漢長城、烽燧等遺址的考察記錄、照相、測繪和盜掘;不說20世紀40年代向達、夏鼐、閻文儒、勞幹、石璋如、張大千、謝稚柳、王子雲(yun) 、常書(shu) 鴻、史岩、李浴等中國學者對敦煌地區的石窟、古墓葬、陽關(guan) 、玉門關(guan) 等遺址的實地調查和記錄;也不說1944年在莫高窟中寺後園土地廟殘塑體(ti) 內(nei) 發現的近百件古代文書(shu) ,單隻說新中國成立之後敦煌地區的各種考古新發現,就改變了許多舊有的認識,極大地推動了敦煌學的發展。未來,敦煌考古工作也必將為(wei) 促進敦煌學各方麵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原始資料,對於(yu) 更好地研究和認識敦煌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石窟考古方麵,敦煌研究院從(cong) 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末先後四次對莫高窟南區窟前遺址進行了清理發掘,1988—1995年對莫高窟北區石窟做了全麵清理發掘,發現了南區窟前20餘(yu) 座殿堂遺址以及一些新的窟龕,特別是北區具有不同功能的僧房窟、禪窟、瘞窟、廩窟和少量禮佛窟,出土了包括各種文書(shu) 、藝術品、生產(chan) 生活用具在內(nei) 的大量珍貴文物,為(wei) 研究莫高窟營建、使用、變遷曆史以及敦煌曆史文化增添了重要資料。目前,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正在對20世紀60年代記錄的莫高窟崖麵遺跡考古報告做整理研究,同時對莫高窟崖頂天王堂及其周邊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未來還計劃逐步在莫高窟崖頂與(yu) 大泉河兩(liang) 岸以及莫高窟周邊的成城灣、采石場、五個(ge) 墩、和尚溝、南天門、觀音井、老君堂、王母宮等遺址開展考古調查和清理發掘,以便了解莫高窟範圍內(nei) 具有禮拜、修行、生活、埋葬等不同功能的各個(ge) 地點或者空間,更好地認識當時的佛教信徒是如何在莫高窟活動的,了解以莫高窟為(wei) 中心的周邊佛教遺址群的分布,更好地認識莫高窟當時所處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及其所起的作用。逐步在榆林窟、東(dong) 千佛洞、五個(ge) 廟等石窟開展非禮拜區域或洞窟,也就是類似莫高窟北區一樣專(zhuan) 門用於(yu) 佛教信徒生活或修行的洞窟或區域的調查和清理發掘工作。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宿白的指導下,樊錦詩、馬世長、關(guan) 友惠、劉玉權等人完成了莫高窟的十六國北朝、隋代、唐前期(初唐、盛唐)、吐蕃占領敦煌時期(中唐)、西夏、沙州回鶻洞窟的分期研究,對敦煌石窟的年代序列問題作出了重要貢獻。未來敦煌研究院還將繼續對敦煌石窟晚唐、五代、宋、元等時期的洞窟進行分期研究,並對中唐、西夏、沙州回鶻時期的洞窟分期成果進行補充修訂。繼續加強敦煌及其周邊地區石窟基礎性資料的整理和出版工作。敦煌石窟中大量的供養(yang) 人題記和壁畫榜題文字資料的全麵整理也在進行之中。20世紀五六十年代敦煌文物研究所開始嚐試編撰詳細的洞窟考古報告,通過文字記錄,繪製實測圖,拍攝圖版照片,先後整理完成了莫高窟第285窟和第248窟的初稿。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由樊錦詩主持編著的《敦煌石窟全集》第1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於(yu) 2011年出版。按照國家文物局印發的《中國石窟寺考古中長期計劃(2021—2035年)》,敦煌研究院計劃2025年前完成肅北五個(ge) 廟石窟窟前遺址、北魏洞窟窟前建築遺跡考古工作和《敦煌石窟全集》第2卷《莫高窟第256、257、259窟考古報告》,2030年前完成《肅北五個(ge) 廟石窟窟前遺址發掘報告》,2035年前完成第3卷《莫高窟第251—255窟考古報告》及第4卷《莫高窟第260、262、263、265窟考古報告》。石窟考古報告作為(wei) 科學、完整、全麵的石窟檔案,對於(yu) 石窟的保護具有非同一般的作用,提供的詳盡原始資料也將極大地推進石窟考古與(yu) 藝術等領域的研究工作。
古文化遺址方麵,敦煌地區現存數十座漢唐時期的郡縣城址、要塞關(guan) 址、交通驛站,數百公裏的漢長城,一百多座漢代烽燧等古遺址,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敦煌陽關(guan) 、玉門關(guan) 及長城烽燧(玉門關(guan) 、當穀燧、河倉(cang) 城)、懸泉置、瓜州鎖陽城、破城子(廣至縣城)、沙州城、壽昌城、晉昌郡城、冥安縣城、石包城等遺址。這些遺址不僅(jin) 其本體(ti) 對於(yu) 研究我國中古時期的城市布局、軍(jun) 事防禦係統、交通道路具有重要的曆史和考古價(jia) 值,而且遺址中還埋藏著大量可移動文物,包括漢晉簡牘等文字資料。自1907年與(yu) 1915年斯坦因在敦煌西北的漢代烽燧中盜掘3000餘(yu) 枚漢簡和8封粟特文古信劄以來,至今在敦煌西北的小方盤城(漢玉門關(guan) )、馬圈灣等烽燧、懸泉置遺址等地出土了超過3萬(wan) 枚帶有文字的漢簡,其中特別重要的是1990—1992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敦煌市莫高窟以東(dong) 62千米甜水井懸泉穀口西側(ce) 漢代效穀縣懸泉置遺址進行的清理發掘。遺址由塢院、馬廄、驛道、灰區堆積等組成,共出土漢晉時期各種器物萬(wan) 餘(yu) 件,竹木簡牘3.5萬(wan) 餘(yu) 枚(片),其中有字簡2.3萬(wan) 餘(yu) 枚。出土文獻以木簡為(wei) 主,也有帛書(shu) 、紙書(shu) 、牆皮題書(shu) ,內(nei) 容繁雜,主要有郵書(shu) 、郵書(shu) 課、郵書(shu) 刺、符、傳(chuan) 信、過所、名籍、簿書(shu) 、詔書(shu) 、律令、爰書(shu) 、曆譜、醫方等。近年來,甘肅考古工作者加大了對陽關(guan) 遺址的調查和研究,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已持續五年對鎖陽城塔爾寺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對其年代、性質、結構、布局等問題都有了新的認識,未來還計劃製定世界文化遺產(chan) 鎖陽城遺址考古的中長期工作計劃。敦煌地區的古文化遺址經過發掘的還隻是很少的一部分,隨著考古工作的逐步展開,還會(hui) 發現更多的遺跡和遺物,從(cong) 而不斷豐(feng) 富敦煌曆史文化的內(nei) 涵。
古墓葬考古方麵,敦煌地區的戈壁上現存大片的墓群,比較著名的有敦煌市西邊的祁家灣墓群,南湖、西土溝、山水溝墓群,東(dong) 邊的佛爺廟灣—新店台墓群,以及踏實墓群、冥水墓群、長沙嶺墓群等。1944年西北科學考察團曆史考古組向達、夏鼐、閻文儒等學者首次對敦煌地區的古墓葬進行了科學考古發掘,共發掘西晉至唐代墓葬30座,其中魏晉至南北朝墓葬21座,唐墓9座,包括敦煌最早發現的一座晉代彩繪畫像磚墓即翟宗盈墓。1985年甘肅省考古工作者在敦煌祁家灣墓群清理墓葬117座,時代在西晉、十六國時期,其中有3座北涼神璽年間的土洞墓中發現了畫像磚。1987年為(wei) 配合敦煌機場維修工程,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1座西晉畫像磚墓。1995年再次進行發掘,清理西晉、十六國及唐代墓葬共600多座,其中有5座壁畫墓,年代均為(wei) 西晉早期。1991年在敦煌佛爺廟灣墓群清理了1座西晉壁畫墓,1999年又清理畫像磚墓1座,2000年在佛爺廟灣清理324座墓葬……目前在敦煌地區發掘的墓葬主要集中在祁家灣、敦煌機場、佛爺廟灣幾處,年代多在魏晉時期,也有少量唐代墓葬,魏晉墓中有一些是磚室壁畫墓,其覆鬥頂的主室,蓮花藻井、高大照牆上繪製的傳(chuan) 統神話傳(chuan) 說中的神禽異獸(shou) 等元素,可能影響了莫高窟十六國北朝洞窟中某些形製和內(nei) 容。敦煌其他時期的墓葬發現得很少。晚唐、五代至北宋初年,敦煌地區主要由歸義(yi) 軍(jun) 統治。藏經洞中出土的文獻和繪畫也主要集中在這個(ge) 時期,但截至目前,除了首任節度使張議潮歸闕逝葬長安以外,其他的地方統治者和僧俗官員、百姓去世後都在本地安葬。上海博物館藏敦煌文書(shu) 《清泰四年(935)曹元深祭神文》,記載了曹氏歸義(yi) 軍(jun) 首任節度使曹議金的墓地位於(yu) “沙州莫高鄉(xiang) 陽開之裏”,曹氏的曆任節度使應該都安葬在曹議金墓附近。敦煌文獻中還記載晚唐歸義(yi) 軍(jun) 節度使張淮深之女與(yu) 五代歸義(yi) 軍(jun) 節度押衙羅盈達等先後葬沙州陽開河北原,張淮深父子、五代時常樂(le) 縣令陰善雄及都僧統陰海晏墓則在陽開河南原(莫高裏大河南原)。未來如果能夠通過考古工作發現歸義(yi) 軍(jun) 時期的家族墓地,對於(yu) 研究晚唐至北宋初期敦煌的曆史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8日 1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