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網評論員:透過泡沫,看看那些不容易被替代的職業

發布時間:2023-08-29 10:03:00來源: 光明網

  【閱讀提示】大模型帶火新職業(ye) ,“會(hui) 咒語的那群人”能走多遠

  光明網評論員:提示詞工程師,一個(ge) 與(yu) 人工智能相關(guan) 的新職業(ye) 悄然興(xing) 起。其職責是與(yu) 生成式人工智能進行高質量對話,用設計、管理與(yu) 優(you) 化相關(guan) 行業(ye) 的Prompt(提示詞)來進行大模型訓練,配合技術提升整體(ti) 產(chan) 品表現。可以這麽(me) 理解:人工智能已經開始進入無數具體(ti) 的行業(ye) 領域,如同剛入職的“新人”,需要一位行業(ye) 資深前輩貼身“傳(chuan) 幫帶”,助其快速適應業(ye) 務、成為(wei) “熟手”。

  這些“傳(chuan) 幫帶”的師父們(men) ,就是AI訓練應用場景下的提示詞工程師。在國內(nei) 招聘平台上,這個(ge) 崗位仍處於(yu) 動態定義(yi) 的過程中,未必嚴(yan) 謹地以“提示詞工程師”的字樣出現,可能名為(wei) AI訓練師,或是AI產(chan) 品運營,也可能叫作AI“文生圖”繪畫師,但崗位描述都指向人工智能生成內(nei) 容訓練。毫無疑問,從(cong) 需求端已經能感受到這一職業(ye) 的水漲船高。

  新職業(ye) 初看莫可名狀,因為(wei) 它超出了專(zhuan) 業(ye) 對口的思維方式。說它是AI技術相關(guan) 吧,它要求從(cong) 業(ye) 者有其他垂直領域的專(zhuan) 業(ye) 性,尤其是法律、宗教、藝術這樣的領域;說它是內(nei) 容生產(chan) 吧,它的從(cong) 業(ye) 者又必須高度理解AI邏輯,有產(chan) 品經理思維打底。它非文非理、非農(nong) 非工,既跨界又難以充分量化,要求的是一種人文與(yu) 技術的綜合性,以及一種高度開放的思維、技術伴隨式學習(xi) 能力。

  有論者分析,這個(ge) 職業(ye) 可能是暫時的,因為(wei) 它適配的是大語言模型進入具體(ti) 應用場景的階段。但其實,這個(ge) 職業(ye) 本身也正處於(yu) 生成之中,誰又能定論沒有新的發育可能呢?其所內(nei) 含的職業(ye) 精神本就指向人文精神與(yu) 人工智能的動態調適。當AI快速進入人類生存的各個(ge) 層麵、各個(ge) 細分領域,這種調適每個(ge) 人都要經曆,並指向了兩(liang) 個(ge) 相輔相成的方麵——既包含我們(men) 對AI的適應(使用、伴隨學習(xi) 、合作創造),也包括我們(men) 對AI的規訓(日常訓練、倫(lun) 理製約)。未來,這就是一個(ge) 人的社會(hui) 化的基本內(nei) 容,而“提示詞工程師”則會(hui) 成為(wei) 每個(ge) 現代人的一個(ge) 側(ce) 麵。

  此外,對於(yu) 我們(men) “怎麽(me) 找工作”“怎麽(me) 看待工作”,“提示詞工程師”興(xing) 起還帶來了另外一個(ge) 值得掂量的信號:未來,最容易被替代的工作是那些易於(yu) 標準化的職業(ye) 、易於(yu) 模式化的流程,不容易被替代的則是那些具有“人”的綜合性特征的職業(ye) 。後者,可能是獨特的藝術家、具有原創性的創作者、技術人文複合性人才,也可能是美發師、插花師、育嬰師、護士、電工這樣具有人的“具身性”的職業(ye) 。換句話說,在AI的吞噬中稍稍保持的競爭(zheng) 性,要麽(me) 來自一個(ge) 確實高度複雜的思維,要麽(me) 來自一個(ge) 可以麵對麵的肉身。

  風吹雲(yun) 走,這樣的職業(ye) 分化已經近在眼前。此刻看似能“上岸”的職業(ye) 、此刻被爭(zheng) 搶的“飯碗”,是否有想象得那麽(me) 穩定?可能還需選擇者長思。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