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興:文化“點晴”全域美麗圖景
本報駐浙江實習(xi) 記者 周傳(chuan) 人 通訊員 陳雪琳 潛霽暄
從(cong) 南湖煙雨樓前碧波蕩漾,到大運河邊的美麗(li) 鄉(xiang) 野,再到曝書(shu) 亭下的鴛鴦湖棹歌……在浙江省嘉興(xing) 市,濃鬱的紅色文化、江南文化正在轉化為(wei) 這片土地豐(feng) 盛的精神食糧,匯成一曲餘(yu) 音繞梁的文化之歌,“點晴”全域美麗(li) 圖景。
曆史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
嘉興(xing) 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又稱嘉禾,曆史文化底蘊深厚。根據浙江省委、省政府“千年古城複興(xing) 計劃”和《中共嘉興(xing) 市委嘉興(xing) 市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實施禾城文化複興(xing) 行動的意見》,2020年,“禾城文化複興(xing) 行動”應運而生。
近年來,嘉興(xing) 不斷解讀文化基因,開展文化基因解碼工程:梳理文化元素2822項、重點文化元素清單144個(ge) ,完成基因解碼120項,形成紅船文化、千年海塘、蠶桑絲(si) 織等7個(ge) “浙江文化標識”培育項目;實施考古調查勘探工程,形成子城遺址、東(dong) 城門甕城遺址、西曹墩遺址、東(dong) 塔寺遺址等近40項考古調查成果;提升曆史空間效能,在嘉興(xing) 市文化藝術中心、子城遺址公園、文生修道院、馬家浜考古遺址公園內(nei) 舉(ju) 辦“中國曆代繪畫大係”嘉興(xing) 特展、“嘉韻”端午非遺集市等各類文化活動,連續16年舉(ju) 辦端午民俗文化節,舉(ju) 辦9屆烏(wu) 鎮戲劇節、18屆南湖合唱節等。
1921年,南湖一艘小小的紅船見證了偉(wei) 大的曆史時刻。100年後,2021年6月,一列以“南湖·1921”命名的紅色旅遊列車正式開通,串聯起上海中共一大會(hui) 址與(yu) 嘉興(xing) 火車站複建老站房、獅子匯渡口舊址、南湖紅船等紅色文化資源。值得關(guan) 注的是,1∶1還原的嘉興(xing) 火車站複建老站房,由近13萬(wan) 塊南湖湖心泥燒製而成的青、紅兩(liang) 色磚所構成,一樓以展示為(wei) 主,二樓則定位為(wei) 紅色城市書(shu) 房,打造藝術沙龍場景。
嘉興(xing) 還堅持“富口袋”和“富腦袋”相統一,通過“南湖·1921”紅色旅遊列車及101路紅色旅遊公交,推出15條紅色旅遊線路,串聯100個(ge) 紅色旅遊景點;不斷探索現代化發展場景,推動非遺技藝與(yu) 城市生活融合,培育杭白菊、傳(chuan) 統紐扣等7家省級非遺生產(chan) 性保護基地;依托浙江省文旅非遺購物平台,嘉興(xing) 粽子、沈蕩黃酒等非遺產(chan) 品及相關(guan) 衍生品銷售總額超過8億(yi) 元。
文化賦能城鄉(xiang) “詩意畫卷”
在嘉興(xing) ,步行10分鍾,便會(hui) 遇見一個(ge) 智慧書(shu) 房、一個(ge) 文化禮堂,或是一個(ge) “禾城驛·溫暖嘉”。10分鍾品質文化生活圈豐(feng) 盈著百姓的精神生活。截至目前,嘉興(xing) 已經建成899個(ge) 10分鍾品質文化生活圈,預計到2025年將實現市域全覆蓋。
在貫穿嘉興(xing) 城東(dong) 、西的中山路上,“禾城驛·溫暖嘉”老建委驛站是當地的文化地標之一,建築風格極具特色,入口處是一整麵由141塊古磚組成的中國曆代古磚陳列牆,轉過一個(ge) 角,呈階梯狀的立體(ti) 書(shu) 房令整個(ge) 空間豁然開朗,千餘(yu) 冊(ce) 圖書(shu) 擺滿整麵牆的書(shu) 架。與(yu) 之相連的還有庭院水景、觀景窗、步道平台等,將自然、文化、建築融為(wei) 一體(ti) 。
該驛站亦是嘉興(xing) “微改造 精提升”的縮影。2022年4月,嘉興(xing) 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與(yu) 嘉興(xing) 市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局聯合發文,啟動打造“禾城藝”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將書(shu) 畫攝影展覽、越劇、薩克斯培訓、非遺交流活動等高品質文化服務嵌入城市驛站。
嘉興(xing) 的鄉(xiang) 村也從(cong) 自身實際出發,挖掘文化內(nei) 涵,張揚獨特個(ge) 性,讓文化在旅遊中生輝、旅遊在文化中鮮活。輕煙、淡雨、碧瓦,朱甍、漁歌、遠樹……鳳橋鎮聯豐(feng) 村王祥裏完成一場從(cong) “養(yang) 豬場”到“網紅村”的華麗(li) 蝶變。聯豐(feng) 村踏準步伐,結合鳳橋鎮特有的桃花節、鳳桃節等活動,推出各色主題文旅活動;積極探索“村集體(ti) +企業(ye) +農(nong) 戶”的村莊開發運營機製,引入遠景旅遊運營團隊,成立嘉興(xing) 市聯豐(feng) 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吸引社會(hui) 力量、農(nong) 戶積極參與(yu) 業(ye) 態經營,以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帶動村集體(ti) 經濟壯大,營造景美人和、主客共享的良好氛圍。
數字之光點亮美好生活
端平橋頭,一扇充滿詩意的“水簾”自動門緩緩打開,一幅千古運河壯闊的畫卷徐徐展開,悠揚的民樂(le) 絲(si) 竹聲不斷傳(chuan) 出……今年1月,嘉興(xing) 市大運河數字詩路e站南湖體(ti) 驗中心(簡稱“運禾館”)亮相。運禾館如一篇數字散文詩,用運河文化講述者、傳(chuan) 播者的口吻,以實體(ti) 場景和數字平台同步建設推進的方式,融入文字、影像、VR、全息投影等新媒體(ti) 技術,讓大運河文化“活”起來。
同時,運禾館也是嘉興(xing) 文化產(chan) 業(ye) 集聚地、文化藝術溝通交流平台。“近年來,數字賦能南湖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成為(wei) 趨勢。”南湖區文化和旅遊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2022年9月,“南湖智慧文旅”應用在“浙裏辦”APP上線,線下體(ti) 驗空間南湖區智慧文旅e站啟用,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實時報告旅遊資訊,輔助規劃旅行線路,以數字技術有效滿足群眾(zhong) 個(ge) 性化定製、一站式服務的智慧文旅新需求。
此外,該平台還設置了“對口幫扶專(zhuan) 區”,通過雲(yun) 上展示方式,讓更多市民和遊客了解南湖區對口支援地區——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在邂逅風景、感受異域風情的同時,挑選購買(mai) 犛牛奶手工香皂、雪域索當茶、黑青稞粥、風幹牛肉等特色旅遊商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