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科學研判未來產業發展方向

發布時間:2023-08-30 10:00: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李曉華(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工業(ye) 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未來產(chan) 業(ye) 是重塑全球創新版圖和經濟格局的重要領域。前瞻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是更好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重要一環,也是牢牢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關(guan) 鍵。前瞻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的一個(ge) 重要前提是判斷哪些產(chan) 業(ye) 屬於(yu) 未來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在技術路線、應用場景、大規模產(chan) 業(ye) 化的時間等方麵都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這就造成準確選擇未來產(chan) 業(ye) 的難度較大。因此,需要在準確把握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選擇有效方法綜合研判未來產(chan) 業(ye) 的發展方向。

  未來產(chan) 業(ye) 重要性日益凸顯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正在蓬勃發展,新的顛覆性技術不斷湧現,並隨著技術的發展成熟形成新產(chan) 品(新服務)、新模式、新業(ye) 態,進而形成新產(chan) 業(ye) 。這些新產(chan) 業(ye) 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新技術的擴散、滲透和融合還會(hui) 對既有產(chan) 業(ye) 發展產(chan) 生深刻影響,成為(wei) 決(jue) 定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的重要因素。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ti) 紛紛加強對前沿技術和未來產(chan) 業(ye) 的布局,以期在保持已有高技術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的同時,在即將興(xing) 起的高技術產(chan) 業(ye) 領域搶占先機,進一步強化自身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中的主導地位。

  此前很長一個(ge) 時期,世界各國發揮各自稟賦優(you) 勢,參與(yu) 全球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不同環節的分工。發達國家通過其高科技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占有全球分工中的大部分收益,發展中國家也能通過參與(yu) 全球分工實現經濟增長,並且有機會(hui) 通過技術擴散逐步縮小與(yu) 發達國家的差距。但是,近年來,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國博弈加劇,新冠疫情進一步加速全球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重構。為(wei) 了保障產(chan) 業(ye) 鏈安全、增強供應鏈韌性,推動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特別是高技術環節歸岸和近岸成為(wei) 許多國家調整生產(chan) 力布局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加快前沿技術發展、前瞻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將會(hui) 直接關(guan) 係到一國未來較長一個(ge) 時期科技和產(chan) 業(ye) 的全球競爭(zheng) 力與(yu)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

  未來產(chan) 業(ye) 由全新的技術驅動,在這方麵,發展中國家與(yu) 發達國家處於(yu) 相似的起跑線上。因此,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成為(wei) 後發國家實現產(chan) 業(ye) 技術追趕、在高技術產(chan) 業(ye) 領域搶占一席之地的重要機會(hui) 。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帶來的新機遇,發展中國家不但能夠進一步縮小與(yu) 發達國家的技術和產(chan) 業(ye) 發展差距,而且能夠憑借在未來產(chan) 業(ye) 領域塑造的新優(you) 勢,更好維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

  重視技術推動和需求拉動

  技術推動和需求拉動是驅動創新和產(chan) 業(ye) 發展進程的重要力量。

  從(cong) 技術推動的角度看,創新從(cong) 基礎科學研究開始,經過應用研究和工程化,進入產(chan) 品的商業(ye) 化製造階段,最終把產(chan) 品大規模推向市場。在已經存在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中,技術已經比較成熟,該產(chan) 業(ye) 中的技術創新以增量型、漸進式為(wei) 主。一方麵,企業(ye) 為(wei) 了提高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持續開展提升技術、改進產(chan) 品、降低成本等方麵的創新活動;另一方麵,用戶由於(yu) 更熟悉應用場景、使用產(chan) 品的時間更長,也能提出改進產(chan) 品的建議。但是,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是一個(ge) 從(cong) 0到1、從(cong) 無到有的過程,所涉及的是根本性、顛覆性的創新,是采取完全不同於(yu) 現有產(chan) 品的技術路線,開發並向市場提供前所未有的產(chan) 品。對於(yu) 尚未出現的新技術新產(chan) 品,用戶缺乏足夠的經驗和想象力來提出對產(chan) 品的需求。有研究發現,增量型創新對需求拉動的響應比技術推動更強,而非增量型創新對技術推動的響應更大。對於(yu) 未來產(chan) 業(ye) 來說,技術推動是產(chan) 業(ye) 發展的“第一推動力”。

  從(cong) 需求拉動的角度看,從(cong) 科學發現到新技術的應用、開發,再到原型製造以及銷售的這一流程,並不是創新發生的通常方式。經濟活動中,創新一般是先感知需求,進而推動產(chan) 品的開發、加工製造以及將產(chan) 品銷售給用戶。對企業(ye) 而言,創新的根本目的是開發出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產(chan) 品並出售給用戶,從(cong) 而獲得收入和利潤。隻有企業(ye) 能夠在市場上把新技術形成的產(chan) 品和服務銷售出去,獲得收入和利潤,才有能力持續地投入新的技術創新,推動技術不斷改進、產(chan) 品架構不斷完善、生產(chan) 工藝不斷優(you) 化、產(chan) 品性能不斷提升、成本不斷下降,從(cong) 而使新技術形成的產(chan) 品和服務在市場上更具競爭(zheng) 力,不斷地擴大經營規模。因此,市場需求在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中同樣發揮著必不可少的作用。

  技術推動和需求拉動是相互促進的關(guan) 係。科技進步是大多數創新的源泉,沒有科技進步就不會(hui) 出現全新的產(chan) 品和服務。市場需求為(wei) 技術創新指明了方向,符合市場需求的技術創新才能夠實現大規模產(chan) 業(ye) 化。由前沿技術所推動的、以滿足經濟社會(hui) 不斷升級需求為(wei) 目標的未來產(chan) 業(ye) ,同樣需要技術與(yu) 市場共軛演進、共同推動。

  科學研判的幾個(ge) 維度

  技術創新是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的原初動力,市場需求會(hui) 影響前沿技術商業(ye) 化和大規模產(chan) 業(ye) 化的方向和進度,因此需要從(cong) 技術與(yu) 需求的雙向互動中進行未來產(chan) 業(ye) 的選擇、研判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同時,一個(ge) 國家或地區的要素供給條件也是科學研判的重要維度。

  在科技創新方麵,技術所處的發展階段非常重要。未來產(chan) 業(ye) 之所以被稱作“產(chan) 業(ye) ”,在於(yu) 其已經開始進入技術商業(ye) 化並具備帶來收入可能性的階段。基於(yu) 這一判斷,未來產(chan) 業(ye) 雖然是由前沿技術推動的,但是存在於(yu) 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實驗室中、以揭示自然規律為(wei) 目的、以發表論文和專(zhuan) 利為(wei) 產(chan) 出表現的研究活動不能稱之為(wei) 未來產(chan) 業(ye) 。隻有當這些科學研究、工程技術研究的成果轉化為(wei) 具有實際功能的產(chan) 品或服務後,技術才從(cong) 科學領域跨入產(chan) 業(ye) 階段。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開發出產(chan) 品原型是某一個(ge) 具體(ti) 未來產(chan) 業(ye) 誕生的起點。可以將科技論文和發明專(zhuan) 利數量的變化以及各國和機構發布的科技預見作為(wei) 具體(ti) 未來產(chan) 業(ye) 選擇的參考。

  在市場需求方麵,可以從(cong) 市場與(yu) 技術的匹配度、新技術對現有產(chan) 品的替代能力、相對確定的新的市場需求等方麵對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進行研判。就市場與(yu) 技術的匹配度而言,前沿技術的具體(ti) 應用場景雖然難以預測,但是從(cong) 技術本身的特性能夠大致推斷該項技術形成的產(chan) 品所具有的功能。將人們(men) 的基本需求與(yu) 新技術的功能及其能夠提供的潛在效用結合起來,就能夠對前沿技術和未來產(chan) 業(ye) 的商業(ye) 化前景進行大致預判。就新技術對現有產(chan) 品的替代能力而言,需要考慮新技術提供的功能能夠帶給人們(men) 什麽(me) 效用、提供該效用的同類產(chan) 品或服務的市場規模有多大、新技術與(yu) 既有技術相比在價(jia) 格性能上有哪些優(you) 勢和劣勢以及基於(yu) 新技術的新產(chan) 品和新服務的成本下降趨勢是怎樣的。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市場需求是確定的,甚至是已經存在的,但是還沒有能夠充分滿足這一需求的合適產(chan) 品,因此相關(guan) 部門和企業(ye) 可以圍繞這一特定需求研發新技術、開發新產(chan) 品,並推動新產(chan) 品的規模化生產(chan) 。

  在要素供給方麵,一個(ge) 國家或地區選擇哪些未來產(chan) 業(ye) 加以支持,不僅(jin) 取決(jue) 於(yu) 自身財力,而且受到科技、產(chan) 業(ye) 發展條件以及相應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等人才要素供給的影響。從(cong) 區域布局的角度看,未來產(chan) 業(ye) 應主要集中於(yu) 資金、人才聚集的地區和城市,其他地區可以在前沿技術逐步產(chan) 業(ye) 化的過程中參與(yu) 未來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各個(ge) 環節的配套生產(chan) 活動。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