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要把握的重要原則
作者:許召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
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重要任務。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強調了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五個(ge) 堅持”,即要堅持以實體(ti) 經濟為(wei) 重,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堅持三次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堅持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堅持開放合作。這是今後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行動指南。
建設好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首先要準確把握這一概念的時代內(nei) 涵。綜合來看,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至少應具有三個(ge) 方麵的主要特征。一是完整性。完整性不僅(jin) 指產(chan) 業(ye) 門類要齊全,也指產(chan) 業(ye) 內(nei) 部中高端產(chan) 品生產(chan) 能力齊全。此外,完整性還指適應我國人口規模巨大的特征,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充分發展,能夠提供充分的就業(ye) 崗位。二是先進性。先進性既指生產(chan) 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較高,還指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能力強,在當前我國麵臨(lin)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雙向擠壓情況下能夠支撐產(chan) 業(ye) 升級,此外,還要能提供高水平的要素回報,能夠有力促進共同富裕。三是安全性。安全性既指能夠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沒有突出短板和薄弱環節,也指糧食、能源和礦產(chan) 等關(guan) 鍵資源能夠滿足發展需要,還指產(chan) 業(ye) 體(ti) 係要實現環境友好,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總體(ti) 上看,“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這三個(ge) 特征全麵揭示了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重要內(nei) 涵和發展要求。
根據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時代內(nei) 涵和當前我國產(chan) 業(ye) 發展現狀,加快建設以實體(ti) 經濟為(wei) 支撐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需要把握五個(ge) 重要原則。
一是堅持以實體(ti) 經濟為(wei) 重,防止脫實向虛。做好生產(chan) 要素的優(you) 化配置,把優(you) 質生產(chan) 要素配置到最關(guan) 鍵的產(chan) 業(ye) 中去,是建設好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關(guan) 鍵所在。資金的天性就是流向可以獲得最高回報的地方,其敏感嗅覺總能在不同產(chan) 業(ye) 的平均利潤率之間作出比較。這種天然逐利性,就是“脫實向虛”抑或“脫虛向實”的流向閥。真正為(wei) 社會(hui) 創造財富、創造更多就業(ye) 崗位、開辟科技創新賽道的是實體(ti) 經濟。實體(ti) 經濟是國家之本,對保持長久經濟繁榮和社會(hui) 穩定具有重大意義(yi) 。我國是靠實體(ti) 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ti) 經濟走向未來,任何時候都不能“脫實向虛”,最根本的是讓實體(ti) 經濟壯大起來,讓製造業(ye) 特別是先進製造業(ye) 有利可圖、大有可為(wei) 。
防止脫實向虛,首先要切實提高實體(ti) 經濟效益,增強其對資金和人才等要素的吸引力。製造業(ye) 是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的主要產(chan) 業(ye) ,是實體(ti) 經濟的核心,要綜合施策提高製造業(ye) 效益水平,既要重視“加法”政策,支持和引導企業(ye) 加強創新,向專(zhuan) 精特新發展,增強產(chan) 品和服務差異化等,也要結合“減法”舉(ju) 措,特別是引導低質、低效企業(ye) 及時退出市場,塑造合理競爭(zheng) 的市場結構,還要輔之以擴大需求的政策,提高針對性、直達性、精準性,全麵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以支持實體(ti) 經濟特別是製造業(ye) 企業(ye) 高質量發展。其次,健“實”同時,還要補“虛”。在金融領域,要完善多元化、運轉高效的金融服務體(ti) 係,引導金融更好地發揮服務實體(ti) 經濟的功能。要進一步深化係統性、製度性、法治化改革,逐步穩妥地解決(jue) 影響資本市場穩定和健康發展的障礙,讓充裕的社會(hui) 資金更有效地投向實體(ti) 經濟,為(wei) 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堅實的產(chan) 業(ye) 支撐。
二是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不能貪大求洋。打造具有先進性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並不意味著各地都應該同步發展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高技術產(chan) 業(ye) 和重大項目增長快、發展前景好,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大,往往成為(wei) 各地關(guan) 注的焦點,但也容易出現各地方一哄而上、過度競爭(zheng) ,少數地方獲得成功而多數地方大量投入不見效益的情況。雖然一些地方或一些城市在跳躍式發展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上取得了成功,但並不具備簡單複製性,不考慮實際情況盲目上馬項目就可能產(chan) 生合成謬誤。落實好穩中求進、循序漸進的要求,核心是要發揮好市場和政府在產(chan) 業(ye) 發展中的不同作用。地方政府需要製定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明晰和引導本地產(chan) 業(ye) 升級發展,但重點應放在不斷完善市場監管、加強對企業(ye) 的服務、加強規劃引導和塑造更好的營商環境上。企業(ye) 是投資決(jue) 策、自負盈虧(kui) 的主體(ti) 。政府不能代替企業(ye) 自主決(jue) 策,更不能為(wei) 了“考核業(ye) 績”以所謂優(you) 惠補貼等吸引項目進入。
三是堅持三次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避免割裂對立。三次產(chan) 業(ye) 之間有著內(nei) 在均衡性,不能片麵地強調發展任何一個(ge) 產(chan) 業(ye) 。我國內(nei) 部是一個(ge) 統一大市場,各地的商品和服務高效流通、互濟有無,各地產(chan) 業(ye) 發展應主要遵循比較優(you) 勢和效率優(you) 先原則。從(cong) 各個(ge) 地方來說,既不應該片麵追求第三產(chan) 業(ye) 比重而簡單推行“退二進三”,也不應該片麵強調製造業(ye) 比重而抑製服務業(ye) 發展。當前,還應該更加注重順應各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的新趨勢。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其對各產(chan) 業(ye) 的賦能作用更加顯著,不少產(chan) 業(ye) 間的傳(chuan) 統界線也在模糊。例如,不少典型製造業(ye) 企業(ye) 中,來自於(yu) 研發設計、品牌形象、售後等服務環節的增值已經大大超過了製造環節。現代服務業(ye) 同先進製造業(ye) 、現代農(nong) 業(ye) 深度融合已經成為(wei) 產(chan) 業(ye) 升級的重要方向,各地在引導產(chan) 業(ye) 發展中要充分考慮本地支柱產(chan) 業(ye) 和上下遊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為(wei)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保留充分空間和資源。
四是堅持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chan) 業(ye) ”簡單退出。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是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基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直接關(guan) 乎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全局。我國在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過程中,必須始終重視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發展。這是保持和增強我國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的要求。當前我國傳(chuan) 統的低成本優(you) 勢正在不斷削弱,而技術和品牌等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建立並非一朝一夕之功,產(chan) 業(ye) 體(ti) 係完備和配套能力強是相當長時期內(nei) 我國產(chan) 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重要來源,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簡單退出將直接損害我國產(chan) 業(ye) 完整性,降低產(chan) 業(ye) 配套能力,最終削弱我國的國際競爭(zheng) 力。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也為(wei) 提高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效率和國際競爭(zheng) 力帶來了新的機遇,很多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經過改造都可以成為(wei) 先進製造業(ye) ,可以具有更長的發展時期。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要繼續增加對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的支持力度,解決(jue)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利潤率較低、自我升級能力較弱的問題;地方在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已經具有集群效應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這些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防止簡單化一退了之。
五是堅持開放合作,不能閉門造車。堅持對外開放是過去我國經濟取得快速發展的重要經驗,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我國不僅(jin) 引入了重要的資金和技術,也在全球大市場中參與(yu) 競爭(zheng) 和學習(xi) ,促進了產(chan) 品質量和競爭(zheng) 力提升。持續開放合作,是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題中應有之義(yi) ,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要清楚地看到,關(guan) 鍵核心技術等不來、要不來,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關(guan) 鍵環節我國必須自己掌握,但不能走封閉發展的老路。隻有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始終保持國內(nei) 市場對國內(nei) 外企業(ye) 的充分開放,才能深度參與(yu) 全球產(chan) 業(ye) 分工和合作,最大限度地吸收國外先進成果加快創新步伐,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爭(zheng) 取較好的外部環境,也才能更好地拓展外需潛力促進產(chan) 業(ye) 升級,更好地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