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冷飲成買冰塊?我的飲品我做不了主?
據近日央視報道,多家知名飲品店的冷飲中冰塊含量過多,飲用體(ti) 驗變差,不同品牌、同一品牌不同店鋪的冰塊含量標準不統一,且冰塊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有的飲品店還拒絕顧客的“去冰”要求,甚至標注“溫度不可調整”,還聲稱是為(wei) 保證飲品口感,這令不少消費者感到困惑。
一款飲品,通常要經多次配方調整、工藝改進才能上市。一些飲品店認為(wei) 加冰可以保證飲品口感,實際上並未考慮到千人千味、眾(zhong) 口難調。而且,飲品店內(nei) 的飲品通常都是現場製作而非提前批量生產(chan) 的,冰塊多寡完全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喜好隨機調整。一杯飲料隻喝了兩(liang) 三口便發現杯中已全是冰塊,這樣的體(ti) 驗恐怕很難令消費者滿意,也容易給人以偷工減料之感。
飲料加冰,確實能讓飲品快速降溫並保持較長時間的低溫狀態,但每個(ge) 人對冷飲之“冷”的定義(yi) 和接受度不盡相同,加不加冰、加多少冰,消費者應該是有自主選擇權和知情權的。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民以食為(wei) 天,餐飲是公眾(zhong) 高頻消費的領域,餐飲企業(ye) 獲客看似容易,實則考驗著商家的智慧和能力。從(cong) 原材料的選擇和運輸,到品類的豐(feng) 富度、口味的多樣化,再到門店環境和服務水準,這些都是決(jue) 定商家能否立足和發展的關(guan) 鍵因素。實際上,如今不少餐飲企業(ye) 都在有意識地去追求和探索更加精細化的服務——當火鍋走出川渝,不少店鋪為(wei) 食客貼心地提供了不辣、微辣、中辣、變態辣等選項;當螺螄粉走出廣西,一些商家適當減弱了配方中酸筍的味道……堅持以顧客需求為(wei) 中心,是餐飲行業(ye) 做大做強的秘笈之一。
冰塊可以“涼”消費者的胃,但不能“涼”了消費者的心。8月22日,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發起“破冰行動”,聯手中國商業(ye) 企業(ye) 管理協會(hui) 倡議飲品加冰需以尊重消費者合法權益為(wei) 前提,廣大餐飲經營者應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期待更多企業(ye) 和商家能在商品和服務的細節上再多元化一點、人性化一些,進一步提升消費者的好感度、舒適度,從(cong) 而實現買(mai) 家與(yu) 賣家的雙贏。(郜亞(ya) 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