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鎮 籃球場超過70個——廣西南寧那樓鎮鄉村籃球愈發火爆
新華社南寧8月31日電 題:這個(ge) 鎮 籃球場超過70個(ge) ——廣西南寧那樓鎮鄉(xiang) 村籃球愈發火爆
新華社記者覃星星、聶新宇、陳一帆
太陽西斜,廣西南寧市邕寧區那樓鎮的三凝廣場上,數十名小朋友在教練的帶領下練習(xi) 運球、傳(chuan) 球等籃球基本功。盡管不少孩子的臉上都掛著汗珠,但他們(men) 樂(le) 在其中,不時傳(chuan) 出歡呼聲、呐喊聲。
作為(wei) 一個(ge) 傳(chuan) 統的農(nong) 業(ye) 鄉(xiang) 鎮,那樓鎮的行政村(社區)共有22個(ge) 。在這裏,籃球場數量超過70個(ge) ,每村至少擁有2個(ge) 籃球場,籃球的火爆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本地一直有春節時舉(ju) 行籃球村級聯賽的傳(chuan) 統,各村之間激烈角逐。”鄉(xiang) 鎮幹部龔勝顯說,本地籃球氛圍濃厚,很多村不止一支隊。春節時如有村隊在全鎮獲得冠軍(jun) ,這時獎杯放在哪個(ge) 村屯會(hui) 有爭(zheng) 議,於(yu) 是熱情高漲的各個(ge) 村屯會(hui) 另外舉(ju) 行一次本村內(nei) 部的比賽,從(cong) 而決(jue) 定獎杯最終放在哪裏保管,由此可見大家對籃球的熱愛。為(wei) 了切磋球技,還會(hui) 邀請外地鄉(xiang) 鎮的球隊過來比賽。
為(wei) 讓眾(zhong) 多籃球愛好者有歸屬感,本地群眾(zhong) 何千裏牽頭成立了那樓鎮三凝體(ti) 育協會(hui) 。作為(wei) 協會(hui) 會(hui) 長的何千裏介紹,協會(hui) 成立兩(liang) 年多來,推廣普及籃球運動,組織開展了一係列賽事,籃球受眾(zhong) 不斷擴大。“對於(yu) 籃球最質樸的熱愛和堅持,對於(yu) 勝利最原始的渴望,是不分年齡和職業(ye) 的。”他說,無論是誰,都可以在球場上成為(wei) 大家心目中的MVP,贏得掌聲與(yu) 喝彩。
今年43歲的村民孫科達白天忙著家裏的幾畝(mu) 土地和經營一家五金店,晚上有空就會(hui) 到三凝廣場打球、看球。“我十幾歲就接觸籃球,是資深愛好者。如今,我正積極轉變角色,目前是鄉(xiang) 村籃球賽事的組織參與(yu) 者。”孫科達說,自己的更多精力是放在籃球賽事的組織上,此前曾連續10個(ge) 晚上組織籃球選拔賽。
那樓鎮幹部潘妮介紹,近年來本地農(nong) 村體(ti) 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夜幕降臨(lin) ,很多群眾(zhong) 通過籃球加強身體(ti) 鍛煉,並隨機組隊比拚。球場上大家盡情發揮各自優(you) 勢和技巧,精彩的進攻和防守往往贏得陣陣喝彩。有時輸的一方不服氣,第二天就繼續約戰。
記者采訪了解到,和一些青少年在暑期容易沉迷於(yu) 玩手機打遊戲的情況類似,那樓鎮不少家長也曾麵臨(lin) 這種情況。自從(cong) 鄉(xiang) 鎮街區和村屯的籃球場增多後,籃球吸引了很多青少年的注意力,他們(men) 積極參加籃球運動強身健體(ti) ,有的還專(zhuan) 門在暑期參加籃球培訓班以增強實戰技能。
9歲的潘成誌一直很喜歡籃球,每天上午和下午都會(hui) 由父母送到鎮上參加籃球培訓。“我主動跟父母提出希望學習(xi) 打籃球的技巧,他們(men) 覺得打球總比在家看電視好些,就送我來培訓了。通過培訓,我學到了很多關(guan) 於(yu) 運球、傳(chuan) 球的技巧,覺得自己比以前厲害多了。”
對於(yu) 籃球的熱愛,在鄉(xiang) 村裏一代代傳(chuan) 承。13歲的黃朝欽來自那樓鎮三江村,在這個(ge) 暑期他參加了籃球培訓,幾乎每天往返於(yu) 自己家和鄉(xiang) 鎮街區。他說,運球的技術明顯提高,投籃的穩定性也越來越好。“更重要的是,我的身體(ti) 越來越強壯,結交了很多愛好籃球的好朋友,性格也越來越開朗。希望以後能在籃球技術上有更多進步,不管在什麽(me) 級別的籃球賽場都能成為(wei) 耀眼的得分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