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文旅“上雲”更需重視體驗

發布時間:2023-09-01 09:47: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輕點鼠標,便可身著古裝,“穿越”到北宋;畫麵切轉,即可移步換景,近距離觀賞敦煌莫高窟壁畫……近年來,數字技術與(yu) 文旅產(chan) 業(ye) 的邂逅,催生產(chan) 業(ye) 蝶變,激活消費市場。

  跨越時空、多元體(ti) 驗,是數字文旅的鮮明特色。消費者既可以走進景區看山望水,也可以在數字場景中自由徜徉,還可以通過電商平台等進行消費。季節性、地域性等傳(chuan) 統文旅的限製條件,不再是文旅產(chan) 業(ye) 無法突破的邊界。數字技術的出現,讓線上線下一體(ti) 發力、優(you) 勢互補成為(wei) 可能。當下,如何進一步呈現文化底蘊、激活消費潛能,成為(wei) 文旅產(chan) 業(ye) 的一道必答題。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消費者的偏好正在發生改變。個(ge) 性化、定製化、時尚化的旅遊細分市場正在加速形成,被動的觀光遊也正在轉向深度的體(ti) 驗遊。在數字技術的助力下,由消費者主導“製造”或參與(yu) “製造”的網紅旅遊目的地不斷湧現。這要求作為(wei) 供給側(ce) 的文旅產(chan) 業(ye) ,強化數字技術應用,及早感知需求側(ce) 變化並作出有效應對。

  令人欣喜的是,各地各級文旅部門都在順勢而為(wei) ,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和旅遊產(chan) 業(ye) “上雲(yun) ”,積極搭建類別多樣的平台,開發更加豐(feng) 富的產(chan) 品。但是,文旅產(chan) 業(ye) 往往需要高投入,而且產(chan) 生經濟效益的周期較長,數字化的設計和開發更是所需不菲。所以,數字文旅產(chan) 業(ye) 必須明確目標、科學規劃,避免陷入“隻要數字化就能產(chan) 生高收益”的認知誤區。

  數字技術隻是手段,究其根本還要重視產(chan) 品的價(jia) 值體(ti) 驗。縱觀各地的數字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有部分景區斥資打造的數字文旅項目,雖有了對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的使用,但少了對生活場景和體(ti) 驗內(nei) 容的深入挖掘,就無法給遊客留下美好的感受。數字文旅隻有重視體(ti) 驗,才能真正展現價(jia) 值,持續健康發展。要借助技術手段,以藝術化的方式將城市故事、文化底蘊呈現出來,以場景營造演繹城市的曆史變遷和文化發展。

  比如上海市奉賢區的“煥光森林·東(dong) 方曦望”項目,以中央公園現狀為(wei) 基礎、以《山海經》和五行為(wei) 靈感,沿途規劃了金、木、水、火、土等5個(ge) 主題。該項目巧妙結合原創音樂(le) 、視覺燈光和圖像投影,讓觀眾(zhong) 身臨(lin) 其境地體(ti) 驗遠古森林神話傳(chuan) 說,塑造出更逼真、更沉浸的遊覽體(ti) 驗。

  一段段代碼、一個(ge) 個(ge) 程序,讓文旅產(chan) 業(ye) 搭上了數字技術發展的快速列車。列車上的旅客,不再是單純的觀光客,還決(jue) 定著列車的行駛方向。隻有真正把消費體(ti) 驗作為(wei) 考量標準,才能讓這趟快速列車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汪霏霏 作者為(wei) 山東(dong) 社會(hui) 科學院副研究員)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