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重專業輕文化”傾向 把真正愛藝術的孩子招進來
作者:王青亦(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文化產(chan) 業(ye) 管理學院副院長)
根據教育部數據,2020年全國藝考報名人數達到117萬(wan) ,超過當年高考報名總人數的10%。今年各省參加藝考人數仍在普遍增加,其中北京、江蘇、上海和內(nei) 蒙古參加藝考的人數同比增加超過20%。藝考培訓行業(ye) 也在蓬勃發展,有機構預測今年藝考培訓市場規模將超過千億(yi) 元。
與(yu) 藝考的繁榮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長期以來藝考培訓存在無證違規辦學、收費居高不下、從(cong) 業(ye) 人員魚龍混雜、培訓質量參差不齊、招生宣傳(chuan) 虛假偽(wei) 造以及校內(nei) 藝術教育資源不足等突出問題。這些困擾藝術培訓多年的頑疾,必須通過有針對性的政策和舉(ju) 措加以糾正,以滿足藝考生的培訓需求,維護學生和家長合法權益,從(cong) 而培養(yang) 合乎國家、社會(hui) 需求的藝術人才。
藝考培訓是否不可或缺?統計顯示,95.68%的藝考生曾經參加藝考培訓,其中近90%認為(wei) 藝考培訓有一定幫助。但並非每個(ge) 參加藝考培訓的學生都是因為(wei) 對藝術感興(xing) 趣。數據顯示,參加藝考的考生是因為(wei) 對藝術感興(xing) 趣的占46.49%,因文化課成績差的占47.57%。許多學生紮堆藝考,是希望通過短平快的方式應試速成,考上本科甚至升入名校,這顯然違背了藝考政策的初衷。
早在1937年5月,當時的教育部就頒布了我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官方指定的有關(guan) 藝術學科招生考試的管理辦法,即《藝術專(zhuan) 科學校及大學藝術科係招收新生暫行辦法》,裏麵規定“大學藝術學科或者音樂(le) 係進行入學考試的科目與(yu) 其他科係入學考試科目不能一致,在適當的條件下要進行改正,對於(yu) 特種藝術天才者易於(yu) 錄取;但仍當妥定標準,以杜寬濫”。也就是說,當時的教育部門已經意識到,藝術學科需要進行專(zhuan) 門的藝考,但更需要“妥定標準”以錄取到“特種藝術天才”。
這歸根結底在於(yu) 我們(men) 希望招收到什麽(me) 樣的學生。近年的娛樂(le) 圈亂(luan) 象讓許多有識之士慨歎,藝術拚到最後,拚的是文化素養(yang) 。2021年教育部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zhuan) 業(ye) 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對進一步深化高校藝術類專(zhuan) 業(ye) 考試招生改革作出部署,其中明確,到2024年,要基本建立以統一高考為(wei) 基礎、省級專(zhuan) 業(ye) 考試為(wei) 主體(ti) ,依據高考文化成績、專(zhuan) 業(ye) 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jia) ,分類考試、綜合評價(jia) 、多元錄取的高校藝術類專(zhuan) 業(ye) 考試招生製度,基本形成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藝術人才選拔評價(jia) 體(ti) 係。指導意見扭轉了過去“重專(zhuan) 業(ye) 輕文化”的傾(qing) 向,更加注重藝考生的文化素養(yang) 和高考文化課成績要求,隻有進一步明晰人才選拔培養(yang) 定位,優(you) 化藝術學科專(zhuan) 業(ye) 布局,適當提高文化成績要求,探索建立破格錄取機製,才能讓真正學習(xi) 能力強、藝術熱情高的孩子被篩選出來。
不少知名高校和藝術類專(zhuan) 業(ye) 都對此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中國傳(chuan) 媒大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藝術類招生改革,明確初試為(wei) 文化素養(yang) 基礎測試,重點考查學生的文史哲知識,並把大部分藝術類專(zhuan) 業(ye) 的文化考試成績提高至等同於(yu) 或接近於(yu) 一本線。為(wei) 使更多專(zhuan) 業(ye) 能力突出的考生脫穎而出,中國傳(chuan) 媒大學還實施優(you) 質生源“綠色通道”政策,考生自願提交作品,學校組織的專(zhuan) 家團隊對作品進行評審並評定等級,根據不同等級下調相應的分數線或直接獲得三試資格。浙江、湖南等教育考試院則要求,未來一兩(liang) 年藝術類錄取控製分數線將不得低於(yu) 普通類本科最低控製分數線的75%。進一步提高藝術類專(zhuan) 業(ye) 的文化課成績要求,已經成為(wei) 藝考招生的統一思想。
那麽(me) ,在藝考改革走向“深水區”的背景下,如何規範發展藝術培訓機構,推動藝術教育提質增效?筆者認為(wei) ,現階段須在以下三方麵加強管理、提升質量、健全機製。
首先,要加強藝考培訓機構管理,建立跨部門綜合監管機製。
在藝考培訓粗放式大發展的當下,須對藝考培訓進行嚴(yan) 格管理。各類麵向高中階段進行藝考培訓的經營主體(ti) 都必須取得藝術類校外培訓資質,並納入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yu) 服務綜合平台進行管理。對從(cong) 業(ye) 人員既要設置教師資格證或職業(ye) 能力證明等肯定性門檻,也要對藝術類專(zhuan) 業(ye) 高校教師、藝術類省級統考專(zhuan) 家以及違法犯罪人員設置否定性門檻。此外,藝考培訓的收費監管、藝考機構的宣傳(chuan) 推介、未成年學生的人身安全等,都成為(wei) 本次《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關(guan) 於(yu) 在深化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中加強藝考培訓規範管理的通知》中列明的工作重點。與(yu) 此同時,應建立跨部門的綜合監管機製,在藝考前後的重要時段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wei) 重罰嚴(yan) 懲,形成警示震懾效應。
其次,要合理引入校外藝考培訓資源,推動校內(nei) 藝術教育提質增效。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優(you) 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但現實情況是,絕大部分高中並沒有為(wei) 藝考生提供針對性的藝考教育和培訓,因此,還需推進高中的多樣化辦學和藝術的個(ge) 性化教育,加強校內(nei) 藝術教育,滿足學生藝考培訓需求。
推動藝術教育提質增效,需要在強化校內(nei) 藝術教育的同時,積極引入校外藝術教育資源,內(nei) 培外引建立藝術培訓長效機製。
一是推動建設智慧藝術教育平台,持續推進藝術教育數字化,通過數字化和智慧化的方式彌補區域、階層、學校間的藝術教育鴻溝。推進藝考數字學習(xi) 資源的開發與(yu) 應用,推動藝術教育數字化轉型、提升師生數字素養(yang) 、加強藝術教育的數字化治理。
二是堅持公益性原則,鼓勵相關(guan) 高中與(yu) 高校藝術類專(zhuan) 業(ye) 共建藝術教育合作平台。一方麵,高中可從(cong) 高校獲得高水平、公益性的藝術培訓資源;另一方麵,高校在與(yu) 高中合作過程中可以培養(yang) 、發現和選拔卓越藝術人才。
最後,要深化考試招生製度改革,健全藝考培訓管理的長效機製。
國務院印發的《關(guan) 於(yu) 深化考試招生製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改革招生錄取機製,探索基於(yu) 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ye) 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jia) 的多元錄取機製。高校在藝術類專(zhuan) 業(ye) 的人才選拔中可以根據自身辦學定位和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目標,研究提出考生高中學業(ye) 水平考試科目報考要求和綜合素質評價(jia) 使用辦法,驅動藝考招生製度改革,推動藝考培訓內(nei) 容和方式的調整。
藝術類招生考試應成為(wei) 藝考培訓的指揮棒和風向標。提高文化課成績標準,有利於(yu) 藝術專(zhuan) 業(ye) 人才綜合素質整體(ti) 提升,推動形成文化和專(zhuan) 業(ye) 並重的局麵。將高中階段藝術教育成績和藝術創作成果納入評價(jia) 體(ti) 係,推動高中藝術教育提質增效,有利於(yu) 全麵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優(you) 化藝術類專(zhuan) 業(ye) 學科布局,動態調整藝術類專(zhuan) 業(ye) 的招生名額、招生方式,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拔人才滿足國家社會(hui) 需求。
通過藝考招生推送和選拔更多優(you) 秀藝術人才,既是全國高中肩負的重任,也是新時代廣大高校承擔的使命,更是著力造就全國藝術類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契機。因此,推動各方提高認識、抓實落細、形成合力,進一步深化藝考製度改革,健全藝考培訓管理長效機製,才能真正夯實我國文藝事業(ye) 繁榮發展的人才之基。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5日 1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