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是“千年長城古鎮”亦是“紅色美麗村莊”——在北京市密雲區古北口鎮感受厚重曆史

發布時間:2023-09-07 09:3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張景華 光明日報通訊員 曹若芃

  位於(yu) 北京市密雲(yun) 區的古北口是萬(wan) 裏長城的一個(ge) 關(guan) 口,由潮河切割燕山而成,東(dong) 有蟠龍山,西有臥虎山,自古為(wei) 兵家必爭(zheng) 之地。由於(yu) 明、清兩(liang) 代均建都於(yu) 北京,古北口曾有“燕京門戶”“京師鎖鑰”之稱。在1500年前,這裏建造了長城;90餘(yu) 年前,這裏是愛國誌士奮戰的地方。中華文明和紅色基因在這裏匯聚。

  依托長城文化帶和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2020年起,古北口鎮推出“勝利之路”“國歌長城”“壯美山河”三條長城文化探訪主題路線。

  近日,記者來到這座長城腳下的千年古鎮,探訪長城遺產(chan) 保護成果,感受“紅色美麗(li) 村莊”的厚重曆史積澱。

  做好遺產(chan) 保護讓長城凸顯曆史之美

  古北口長城以“險、密、奇、巧、全”聞名於(yu) 世。設計精巧的圓樓敵台、獨特雄偉(wei) 的“二十四眼樓”和布局嚴(yan) 謹的姊妹樓等,全麵展示了中華民族軍(jun) 事防禦係統。

  站在古北口放眼望去,蟠龍山上明長城巍峨蜿蜒,這段長城以保持曆史原貌而著稱,將軍(jun) 樓和二十四眼樓是其精華所在。

  “除了明長城,這裏還有北京最古老的北齊長城。”密雲(yun) 區古北口鎮政府工作人員李俊臣介紹。

  古北口長城西起西山八大樓子,朝東(dong) 南方向延伸至潮關(guan) ,再向東(dong) 延至古北口城北,從(cong) 北至南,由明長城和北齊長城共同構成了五大環形防禦體(ti) 係。

  “古北口長城是進入北京東(dong) 北部的第一道軍(jun) 事防線。”李俊臣介紹,該防線全長40多公裏,有敵樓烽火台172座、煙墩14座、16個(ge) 關(guan) 口、3個(ge) 水關(guan) 長城、6個(ge) 關(guan) 城以及3個(ge) 甕城。臥虎山姊妹樓長城、水關(guan) 長城和司馬台長城等,都匯聚於(yu) 此。

  然而曆經千年,長城部分磚砌體(ti) 表麵受風化作用影響產(chan) 生了類似蜂窩的空洞;有的牆體(ti) 表麵則有散亂(luan) 的彈孔。

  “構建長城遺產(chan) 保護體(ti) 係刻不容緩。”北京市文物局遺產(chan) 管理處四級調研員唐磊說。近年來,長城作為(wei) 遺產(chan) 保護和文化帶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被納入了北京城市總體(ti) 規劃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對標世界遺產(chan) 組織標準,北京市探索建立了“常規修繕、搶險加固、預防性保護、日常維護”的整體(ti) 長城保護體(ti) 係,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

  “近三四十年間,古北口長城保護員專(zhuan) 門維護、定期巡查,景區工作人員也定期匯報侵蝕破損現象,共同維護著長城的自然景觀和曆史風貌。”李俊臣說。

  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再造“勝利之路”

  “蟠龍山長城低矮,易攻難守,這裏也是所有長城中發生戰爭(zheng) 次數最多的地方。”蟠龍山長城工作人員陳如說。

  地處蟠龍山長城製高點的將軍(jun) 樓為(wei) 烽火台結構,有22個(ge) 門洞,是戰時設置指揮機關(guan) 的地方。因此樓視野極好,在長城抗戰中,受到了猛烈的炮火攻擊,是戰役中敵我爭(zheng) 奪最為(wei) 激烈的地點之一。

  記者在蟠龍山長城看到,將軍(jun) 樓頂部的垛口已完全被炮火擊毀;在西門口牆上,有文字磚寫(xie) 有“萬(wan) 曆五年牆子路營造”字樣,為(wei) 當年記錄的建樓時間;在樓內(nei) 的城磚上,還留著當年侵華日軍(jun) 攻占後刻的漢字——“步兵十七聯隊占領”,為(wei) 日寇侵華罪行的鐵證。

  1933年3月至5月,在長城的義(yi) 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中國軍(jun) 隊對侵華日軍(jun) 進行了頑強抵抗。中國軍(jun) 隊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頑強奮戰70多天,使日本侵略者受到九一八事變以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中國軍(jun) 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民族尊嚴(yan) 。

  1933年的長城抗戰成為(wei) 田漢創作《義(yi) 勇軍(jun) 進行曲》的重要靈感來源。1945年9月13日,在古北口長城腳下的日軍(jun) 駐地,蘇聯紅軍(jun) 和冀東(dong) 抗日根據地承興(xing) 密聯合縣政府接受了日軍(jun) 投降。

  如今,飽經滄桑的古北口鎮華麗(li) 轉型,推出了“勝利之路”文化探訪路線。據介紹,該路線串聯起古禦道景區、古北口七勇士紀念碑、蟠龍山長城文化體(ti) 驗園、將軍(jun) 樓、二十四眼樓等,濃縮了古北口的長城抗戰文化、紅色文化、古鎮文化。

  再現“壯美山河”讓煙火氣息綿綿不絕

  登上古北口北門城樓,古城風貌盡收眼底。城門內(nei) 側(ce) 上方,鑲嵌著“古道雄關(guan) ”四個(ge) 大字。城樓四周由10根直徑約0.4米的圓木支撐,飛簷鬥拱,雕梁畫棟,氣勢恢宏。

  “北門城樓修建於(yu)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在清代損壞嚴(yan) 重,抗日戰爭(zheng) 時期又被日軍(jun) 炮火炸毀。2012年,國家有關(guan) 部門撥款重建北門城樓,重現古北口曆史文化、長城文化和禦道文化。”密雲(yun) 區古北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主任宋立胤說。

  作為(wei) 交通要道和軍(jun) 事重鎮,古北口鎮文化底蘊深厚,是北京市唯一的“中國曆史文化名鎮”。除長城外,鎮裏還有建於(yu) 1680年的古禦道和建於(yu) 1025年的楊令公廟、財神廟以及藥王廟,以及建於(yu) 1205年的三眼井等古跡。多年來,古北口鎮一直以仿古、修舊如舊、表現古代曆史人文風貌為(wei) 發展理念,修複古代建築。

  “未來,古北口鎮將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延伸長城文化、講述抗戰故事,通過曆史典故和係統知識助力中小學研學活動。同時,利用閑置民房建設非遺展示空間,開展讀書(shu) 會(hui) 、工藝講座交流、藝術交流展示等活動,打造傳(chuan) 統商業(ye) 古街,再現曆史煙火氣,吸引更多旅客走進古鎮。”古北口鎮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7日 09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