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力量為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光明日報通訊員 徐紫禾
近日,由國家電影局主辦,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承辦的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在吉林省長春市舉(ju) 行。論壇以“新時代·新征程·新力量——電影和觀眾(zhong) 在一起”為(wei) 主題,邀請近年來活躍在電影工作一線的青年導演、編劇、製片人等從(cong) 業(ye) 人員代表出席,為(wei) 推動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新技術為(wei) 電影產(chan) 業(ye) 增添新活力
近年來,人工智能、5G傳(chuan) 輸等先進工業(ye) 技術越來越多地參與(yu) 到我國電影創製流程中。本土數字特效行業(ye) 的興(xing) 起,解決(jue) 了長期以來我國電影過分依賴外國的“卡脖子”難題。數字電影產(chan) 業(ye) 公司不斷湧現,不僅(jin) 幫助影片前期拍攝、後期製作過程降本增效,更使得成片鏡頭日益精美,給觀眾(zhong) 帶來更優(you) 質的視聽體(ti) 驗。
圍繞“技術如何賦能電影產(chan) 業(ye) ”,電影製作人、視效從(cong) 業(ye) 者、數字化產(chan) 業(ye) 代表分別就創作細節、行業(ye) 發展等內(nei) 容進行分享。《流浪地球2》使用5G雲(yun) 端數據融合技術實現北京、青島、紐約、巴黎等多地的實時監看和拍攝;《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yun) 》使用全CG技術完成朝歌城場景一比一製作,運用動態捕捉技術呈現數字角色雷震子的形象。數字特效並非幻想類電影的專(zhuan) 屬,《我不是藥神》《萬(wan) 裏歸途》等現實題材電影也大量采用數字特效等技術手段提升影片質感。對此,青年導演戴墨在發言中表示,創作者在電影創作中應該擁抱工業(ye) 和科技,讓電影製作更加規範化、流程化,最終達到工業(ye) 化的理想狀態。
從(cong) 雲(yun) 計算到虛擬攝影,從(cong) 5G傳(chuan) 輸到AIGC,中國本土數字特效團隊已全麵主控了近幾年中國大片的創作和生產(chan) ,影視產(chan) 業(ye) 實現技術引路和轉型發展。論壇上,《流浪地球2》視效公司負責人徐建表示,好視效的標準不是簡單的炫技,而是為(wei) 影片的精神內(nei) 核服務、為(wei) 故事服務、為(wei) 角色的表演服務。
對於(yu) 新技術如何賦能電影產(chan) 業(ye) ,《流浪地球》係列電影製片人龔格爾有著自己的思考:“保持對人工智能的理解和領先使用,將有助於(yu) 電影產(chan) 業(ye) 的安全發展。”
新渠道為(wei) 營銷打開新天地
從(cong) 短視頻造“梗”到全民自發二次創作,從(cong) 特殊的實體(ti) 票根到城城火爆的路演,從(cong) 小屏幕到大銀幕,從(cong) 線上到線下——電影市場的繁榮發展正在與(yu) 人民群眾(zhong) 的精神文明需求、消費需求互相呼應,這背後是票務、宣發等平台的共同助力。
傳(chuan) 播渠道多樣化、碎片化,市場生態瞬息萬(wan) 變。針對如何在新形勢、新條件下做好影片營銷,阿裏影業(ye) 、貓眼影業(ye) 、聯瑞影業(ye) 等相關(guan) 電影營銷發行團隊代表分享了工作心得。阿裏影業(ye) 通過試映會(hui) 等小規模觀影形式發掘觀眾(zhong) 共情點,以正向內(nei) 容撬動價(jia) 值認同,以文旅、電商等跨行業(ye) 、跨場景、跨領域聯動,幫助電影實現內(nei) 容破圈,引發全民熱議;貓眼影業(ye) 的心得是升級宣發矩陣:橫向打造聚焦於(yu) 短視頻、直播、屬地資源整合等不同模塊的獨立組織,縱向依據喜劇類、犯罪懸疑類等不同影片類型打造垂直宣發團隊;聯瑞影業(ye) 則堅持做好小人物正能量的電影出品,以《人生大事》《我愛你!》等現實題材影片貼近時代、貼近觀眾(zhong) 。在阿裏影業(ye) CMO代臨(lin) 豔看來,從(cong) 暑期檔電影的宣發中可以看到,觀眾(zhong) 已經不再輕信個(ge) 別輿論領袖的推薦,反而更加關(guan) 注評分和評論,而且也深入地參與(yu) 到電影的口碑傳(chuan) 播過程中,成為(wei) 電影宣發的組成部分。貓眼影業(ye) 總裁張博表示:“市場繁榮的背後有賴於(yu) 優(you) 質影片層出不窮,也離不開宣發模式的整體(ti) 升級。新形勢下對每一位電影從(cong) 業(ye) 者來說,機遇與(yu) 挑戰並存,提供差異化、升級化的宣發能力勢在必行。”
不論怎樣,影片經受住市場和觀眾(zhong) 的檢驗,才是宣發工作發酵口碑和推高熱度的基石。聯瑞影業(ye) 總經理曾繼媛認為(wei) :“電影始終是宣發工作的本體(ti) ,我們(men) 堅信好作品會(hui) 說話,希望做好成熟創作者和電影新生力量的服務型隊友,支持好電影發出更亮的光。”
新影人為(wei) 行業(ye) 尋求新突破
當前,正值我國電影提質升級發展的關(guan) 鍵時期,是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的重要時期。這一重任曆史性地落在了年青一代電影人的肩上。廣大電影工作者特別是青年電影工作者應如何肩負使命、勇於(yu) 創新,在增強電影文化影響力中凝聚力量、奮發有為(wei) ?與(yu) 會(hui) 的青年導演、編劇代表以自身創作經曆給出了回答。《長安三萬(wan) 裏》導演之一謝君偉(wei) 表示:“希望觀眾(zhong) 能夠從(cong) 電影的光與(yu) 影、聲與(yu) 色、視與(yu) 聽中得到慰藉和力量。”《熱烈》的製片人陳祉希表示,“電影創作者要打破窠臼與(yu) 常規,盡可能地挑戰更多題材、選擇與(yu) 可能性”。
電影市場的豐(feng) 富性與(yu) 電影創作的多樣性,離不開青年電影人的茁壯成長。《長空之王》導演劉曉世認為(wei) :“人與(yu) 人之間真實的交流和生命體(ti) 驗,遠勝於(yu) 刻意的觀察和接近。專(zhuan) 注人和生活本身,聚焦電影主體(ti) ,我認為(wei) 是最重要的創作前提。”對於(yu) 觀眾(zhong) 的審美與(yu) 觀影需求,年輕導演也有著他們(men) 的看法。導演韓延在論壇對談中表示:“創作者要時刻保持自省,觀眾(zhong) 是最好的鏡子。觀眾(zhong) 能幫我們(men) 找出創作中的不足,同時也能檢驗我們(men) 的創作是否脫離了生活、脫離了時代。我們(men) 要審慎地進行創作,珍惜那些坐在影院裏支持中國電影的觀眾(zhong) 。”
新力量正在為(wei) 電影行業(ye) 提供新動能。國家電影局常務副局長毛羽寄語年輕電影工作者,要發揚老一輩電影人奮力改革的精神,解決(jue) 好橫在前進之路上的一個(ge) 又一個(ge) 難題,“對中國電影而言,新力量強,則電影強;新力量強,則電影事業(ye) 前程似錦,充滿希望”。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7日 0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