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吃遍菜市場”的孩子更皮實

發布時間:2023-09-08 09:5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酷愛碳酸飲料,喜歡吃零食,吃飯挑食不規律……如今,有些孩子一旦脫離了家長的監督,就容易在飲食問題上隨心所欲。新學年開始,孩子們(men) 回歸校園生活,很多家長都不禁擔心孩子的飲食營養(yang) 和健康問題。

  “目前3歲以上兒(er) 童食品製作標準的主動權在企業(ye) 手裏”

  兒(er) 童醬油、嬰幼兒(er) 低鈉鹽、兒(er) 童水餃和麵條……程莉莉是河北某事業(ye) 單位職員,家中各類兒(er) 童食品一應俱全。她介紹,孩子開學上小學四年級,在寄宿班,每周回家一次。在孩子吃的東(dong) 西上,她都會(hui) 盡量買(mai) 品牌食品和“兒(er) 童食品”,這樣會(hui) 比較踏實。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食品科學與(yu) 營養(yang) 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現在很多家長都喜歡買(mai) “兒(er) 童食品”,認為(wei) “兒(er) 童食品”是有嚴(yan) 格的生產(chan) 標準的,吃著更放心。但她指出,其實這個(ge) “標準”目前是沒有監管部門來背書(shu) 、進行監管的。“現在我們(men) 對‘兒(er) 童食品’沒有精準的定義(yi) ,也沒有專(zhuan) 門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很多‘兒(er) 童食品’是在打‘擦邊球’,實際上可能並不像家長想的那麽(me) 安全。”她強烈建議,對兒(er) 童食品進行分類分級,同時填補相關(guan) 的法律法規空白,“這是亟待要解決(jue) 的事情”。

  王偉(wei) 晨是一家專(zhuan) 門生產(chan) 深海魚食品企業(ye) 的負責人。他表示,目前3歲以上兒(er) 童食品的製作標準,主動權其實掌握在企業(ye) 手裏。他介紹,以他所在的企業(ye) 為(wei) 例,內(nei) 部對不同年齡的孩子分了四階段,每個(ge) 階段的產(chan) 品,都會(hui) 在包裝上標明適合食用的年齡階段。“一階適合6個(ge) 月以上到18個(ge) 月之間的孩子,吃的是單純原切食材,我們(men) 將魚簡單地切塊獨立包裝。二階適合18個(ge) 月以上到36個(ge) 月之間的孩子,我們(men) 把食材做成無調味的餅狀,如鱈魚餅、鱈魚球。三階適合36個(ge) 月以上的孩子,為(wei) 了適配學齡孩子早餐場景,我們(men) 會(hui) 在鱈魚餅、鱈魚丸子、鱈魚排的基礎上做一些淺調味,控製煙、油和糖分的攝入量,同時不加添加劑和防腐劑。四階適合全家共享,我們(men) 會(hui) 盡量少加調料及添加劑,口味更適配成人一點。”

  家長掌握一定兒(er) 童營養(yang) 知識能夠倒逼企業(ye) 自律,推動行業(ye) 發展

  朱毅建議未成年人多吃原生態的食品,不吃過度加工的食品,“要讓孩子‘吃遍菜市場’,什麽(me) 都能吃一點,不挑食,其實這樣養(yang) 大的孩子會(hui) 更皮實。而且不僅(jin) 僅(jin) 要吃蛋白質,也要保證膳食纖維的充分攝入。家長應該有一個(ge) 健康科學的育兒(er) 營養(yang) 理念。”

  王偉(wei) 晨說,中國的孩子普遍麵臨(lin) 肥胖問題,背後的一個(ge) 重要原因是飲食帶來的:吃了太多重油、重鹽、重糖的食品。而且肥胖隻是外在的表現,更會(hui) 引起內(nei) 在的如內(nei) 髒脂肪含量高等一係列健康問題。他呼籲,盡快製定有關(guan) 兒(er) 童營養(yang) 健康的標準。

  朱毅指出,如果家長掌握一定的兒(er) 童營養(yang) 知識,就能夠給孩子更好的養(yang) 護。懂得選、會(hui) 選兒(er) 童的食品,也就自然會(hui) 選成年人的食品,那麽(me) 所有家庭成員都會(hui) 變得更加健康。“健康是一口一口吃出來的。而且消費者是用鈔票‘投票’,家長一旦有了營養(yang) 膳食的知識,消費行為(wei) 就會(hui) 引導市場、引導企業(ye) 去主動迎合消費者的需求。這會(hui) 比監管更直接有效,倒逼企業(ye) 自律,推動行業(ye) 的發展。”

  關(guan) 於(yu) 健康飲食,現在重視的家長越來越多,王偉(wei) 晨也感到,這將能夠促進兒(er) 童食品行業(ye) 的健康發展,敦促從(cong) 業(ye) 者提供更好的產(chan) 品。

  朱毅也表示,希望企業(ye) 能夠去做真正的、好的兒(er) 童食品。她指出,兒(er) 童食品安全的監管整頓意義(yi) 重大,“兒(er) 童是易感人群、敏感人群、脆弱人群,所以在食品方麵更要加以特殊的保護和關(guan) 注。兒(er) 童是國家的未來,隻有兒(er) 童健康了,我們(men) 的社會(hui) 才會(hui) 有希望,才能更好地促進國家和民族整體(ti) 素質的提升,這關(guan) 係到我國的整體(ti) 可持續發展。”

  (丁香雪鈺對此文亦有貢獻)(記者 杜園春)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