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待兒童”店鋪越來越多?記者實地探訪
近期,一些城市出現公開稱“不接待兒(er) 童”的店鋪,引發了熱議。在北京,也有部分小店因貼出“本店不適合兒(er) 童”等提示語被網友廣泛討論。
這些店鋪為(wei) 何做出這樣的提示?記者探訪發現,商家多是出於(yu) 保障安全、維護環境等原因,而如有成人陪同並看護好孩子,其中一些店鋪也歡迎兒(er) 童進店。
現場探訪
“不適合”並非不能進
現實中,所謂“謝絕兒(er) 童”的店鋪場所,真的存在嗎?記者探訪發現,在社交平台上引發熱議的提示語並不一定是“硬規定”。
“快來,這家店裏都是老物件!”在五道營胡同,一位女士看到了一家服飾店,招呼著兒(er) 子一起進店。但看到門上貼著的“本店不適合小孩”提示,她明顯猶豫了一下,隨即說:“沒事兒(er) ,咱就進去看看!”然後便領著男孩步入店中。
這家服飾店裏,擺放著二手的服裝、鞋包、首飾等物品,都頗具特色。盡管商品旁邊有“請勿觸摸”“物件貴重請勿自取”等提示,但男孩看到一個(ge) 卡通擺件,還是伸出了手,準備拿起來看看。“別動!”孩子媽媽連忙阻止。
在店內(nei) ,還有一個(ge) 十歲左右的女孩和媽媽在一排首飾前駐足。“這個(ge) 款式有手鏈嗎?”聽到女孩的詢問,店員熱情地上前介紹:“它這樣繞幾圈就可以當成手鏈。”
“小朋友是可以進店的,但要注意別把商品碰到地上。”店員告訴記者,店裏以前出現過兒(er) 童弄壞商品需要賠償(chang) 的情況,所以在門口貼出了文字提示。事實上,店鋪並沒有將兒(er) 童拒之門外。
記者發現,一些被認為(wei) “謝絕兒(er) 童”的店麵,其實也存在誤傳(chuan) 。社交平台上,有網友發帖,說自己要過生日了,打算找一間不接待孩子的餐廳,以免受到打擾。評論中,有人提及一家位於(yu) 朝陽區的燒酒場,稱其謝絕接待12歲以下兒(er) 童,該答案還被多人點讚、收藏。
但記者致電該餐廳谘詢時,工作人員頗為(wei) 驚訝,“什麽(me) 時候有年齡限製了呀?”對方介紹,餐廳是一間日料店,可以正常吃飯,不是專(zhuan) 門喝酒的場所。“隻要家長看管好兒(er) 童,不要吵鬧打擾到其他客人,多大年齡的孩子我們(men) 都是歡迎的。”
店鋪顧慮
難以確保兒(er) 童安全
與(yu) 此同時,的確也有一些商家店鋪,明確標注了不接待部分兒(er) 童。
在位於(yu) 方家胡同的一家貓咪咖啡店,客人們(men) 興(xing) 趣盎然地和貓咪玩耍,其中少有兒(er) 童的身影。店內(nei) 貼的“入場須知”中提到,“為(wei) 了孩子的安全,12歲以下兒(er) 童請勿入場,如虛報年齡導致12歲以下兒(er) 童受傷(shang) ,本店恕不負責。”
MOCHA貓咖店內(nei) 的“入場須知”
“現在6歲以上、12歲以下的小朋友可以進,但限製時長1個(ge) 小時。6歲以下兒(er) 童是不可以進的。”一位工作人員解釋說:“主要是出於(yu) 小朋友的安全角度考慮。我們(men) 店裏貓太多了,工作人員沒有辦法看護到每一個(ge) 小朋友。”她還提到,店裏有體(ti) 型較大的緬因貓,站起來大約有1米高。“雖然貓很溫順,但也有撲倒小朋友的可能性。所以6歲以下兒(er) 童不能進是硬性規定。”
MOCHA貓咪咖啡店對兒(er) 童年齡的限製
難以確保兒(er) 童安全,是部分店鋪選擇“勸退”兒(er) 童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道營胡同的另一家小店,門上也貼著“本店不適合兒(er) 童”,一對年輕夫妻帶著四歲的兒(er) 子從(cong) 店前經過。店外櫥窗內(nei) 展示的玩偶、擺件等物品吸引了男孩的注意,男孩伸手指著櫥窗想進店看看。“這裏寫(xie) 著不適合你,我們(men) 去別的店吧!”孩子爸爸低頭勸著孩子,男孩聽完點了點頭,一家人向前走去。
“五道營這裏的小店都挺有個(ge) 性的,老板設置些‘店規’也能理解。”這位父親(qin) 對記者說,“況且門上還寫(xie) 著‘室內(nei) 空間狹窄’,我也怕帶著孩子進去磕了碰了。”
記者推開店門,沿著樓梯向下走進店內(nei) 。店內(nei) 擺放寫(xie) 著“請您看護好自己的小孩”的紙條。店員說:“以前有孩子在店裏追跑打鬧摔傷(shang) 了,賠了好幾回錢了。”記者注意到,麵積不大的店內(nei) ,服裝、CD、小擺件等物品擺得滿滿當當。店內(nei) ,一個(ge) 男孩對琳琅滿目的徽章胸針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店員趕忙向一旁的家長強調:“胸針後麵有針,不建議給孩子買(mai) 。”
盡管門口貼有“本店不適合兒(er) 童”的提示,不過店員對記者說,小朋友可以進店隨便看。“但是店裏沒有適合小朋友的東(dong) 西。(別的地方)有更多更適合孩子玩的,不用偏來我們(men) 這兒(er) 買(mai) 。”
商家觀點
提供良好消費體(ti) 驗
在更加注重氛圍和體(ti) 驗的場所,對顧客年齡的限製則另有原因。
一家位於(yu) 順義(yi) 的咖啡館,將“小朋友勿入”的畫板擺在店門外,老板的公開解釋是“因為(wei) 沒有能力滿足所有人”。
在他設想中,自己的咖啡館應該是個(ge) 安靜的空間,客人也都喜歡安靜的環境。而孩子天性活潑,自己不願也不應限製孩子的這份天性。此外,他將咖啡館設定為(wei) “動物友好空間”,客人的小型犬牽繩可以入內(nei) ,店主本身也養(yang) 著兩(liang) 隻狗,會(hui) 不定期出現在店裏,對孩子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不僅(jin) 針對兒(er) 童,記者注意到,店內(nei) 還禁止商業(ye) 人像擺拍。總之,店主的意圖非常明確,希望為(wei) 需要安靜環境、喜歡動物的客人,提供純粹的咖啡體(ti) 驗。
位於(yu) 西城區的一家劇場,以曲藝相聲表演為(wei) 主。在購票窗口旁,一條購票須知明確標注:1.2米以上兒(er) 童及成人憑票入場,1.2米以下兒(er) 童謝絕入場。
“我們(men) 是來旅遊的,不讓帶孩子,孩子能給誰看著啊?”因一些遊客將欣賞該劇場的表演,視作來京旅遊的重要體(ti) 驗,這條要求引起不少爭(zheng) 議。
記者現場詢問工作人員得知,雖說謝絕1.2米以下兒(er) 童,但如果願意給身高不足的小朋友買(mai) 票,也是可以帶進去的。“對小寶寶沒有優(you) 惠票,無論多大的孩子都是和成人一樣票價(jia) 。”
網上評論中,大部分觀眾(zhong) 給出的建議都是盡量不要帶娃。“兩(liang) 個(ge) 半小時,孩子太小聽不懂,會(hui) 很無聊很難熬,你還要分神照顧他。”有觀眾(zhong) 還現身說法,“遇到過三五歲的孩子,根本坐不住,在場子裏亂(luan) 跑,最後還有哭的,很影響演出。”
消費聲音
各取所需明確受眾(zhong)
或是由於(yu) 店內(nei) 環境、經營內(nei) 容等不適合,或是對安靜程度有較高要求,種種“謝絕兒(er) 童”場所的解釋,並非不能理解。
有家長對此評價(jia) ,“寫(xie) 明白了,喜歡的人自然會(hui) 去,目標受眾(zhong) 很明顯。像我這樣的寶媽看到了也不會(hui) 進去,大家各取所需,挺好。”
“有些店鋪確實不適合小孩去。我家孩子5歲,正是活潑時候,去那些擺件多的店容易發生意外。”王女士對記者說,有時和朋友去咖啡館,會(hui) 看到有父母帶著孩子在店裏待很久,但由於(yu) 店裏沒有適合兒(er) 童的飲品,孩子閑著無聊,難免會(hui) 跑跑鬧鬧。“帶孩子出門的時候,我更傾(qing) 向於(yu) 去適合孩子的店。”
市民單女士家裏有兩(liang) 個(ge) 孩子,分別就讀小學和幼兒(er) 園。在她印象中,似乎沒有興(xing) 致勃勃想要入內(nei) ,卻發現因帶了孩子被“拒之門外”的體(ti) 驗。“其實商家知道,孩子的錢最好賺,因為(wei) 孩子的背後肯定得跟著家長啊,一個(ge) 孩子就能撬動整個(ge) 家庭的消費。你看商場裏最熱鬧的,往往就是設置兒(er) 童區域那一層,兒(er) 童友好的餐廳、場所也是最多的,實在不缺‘謝絕兒(er) 童’的那些商家。”(記者:相旭陽 魏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