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海鮮陸養成為養殖新趨勢,這樣養出的海鮮產量、口感如何?

發布時間:2023-09-22 09:44: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9月22日消息(總台中國之聲記者錢成)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提到吃海鮮,大家首先會(hui) 想到沿海城市,似乎隻有在海邊才能吃到最新鮮的海鮮。但近期,新疆、寧夏、甘肅等內(nei) 陸地區陸續迎來了大白蝦、青蟹等海鮮大豐(feng) 收。很多人會(hui) 有疑惑,內(nei) 陸沒有海,如何養(yang) “海鮮”?這其實依靠的是“海鮮陸養(yang) ”模式。所謂海鮮陸養(yang) ,就是指在陸地營造出類似於(yu) 海洋的生態環境,人工養(yang) 殖魚類、蝦蟹類、貝類等海產(chan) 品。這樣養(yang) 出的海鮮產(chan) 量、口感如何?

  青蟹在我國南海和東(dong) 海地區分布廣泛,因其味道鮮美、營養(yang) 豐(feng) 富,頗受消費者喜愛。而如今,不僅(jin) 沿海居民可以第一時間品嚐到新鮮的青蟹,寧夏這樣的內(nei) 陸地區也即將迎來青蟹的上市。

  張港寧是寧夏吳忠市鹽池縣一家企業(ye) 的青蟹技術員,今年2月,他隨團隊一起來到了鹽池縣。

  張港寧表示:“寧夏地區這邊鹽堿地資源還是比較豐(feng) 富的,我所在的公司老板,他之前也了解到了鹽堿地青蟹的項目,他也有意去做這個(ge) 項目。”

  鹽堿地主要分布在內(nei) 陸盆地、山間窪地和平坦排水不暢的平原區,部分地區鹽堿地的鹽堿度很高,其地表水質與(yu) 海水非常接近,為(wei) 海水養(yang) 殖提供了天然條件。張港寧告訴中國之聲記者,鹽堿地養(yang) 海鮮其實就是在鹽堿水中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調配出適合不同海產(chan) 品生產(chan) 的人工海水,然後用這些人工海水,養(yang) 殖出不同的“海鮮”。

  “把這個(ge) 鹽堿水取上來之後,咱們(men) 要化驗處理,讓它能夠適應青蟹的生長,盡量去模擬青蟹在海洋裏所需要的一些離子成分,然後再根據當地的條件去做一些相應地調整。”張港寧說。

  鹽堿地養(yang) 青蟹早在2020年就已經在河南新鄉(xiang) 延津縣試驗成功,此後在多地進行了推廣。鹽堿地養(yang) 青蟹不僅(jin) 需要合適的人工海水,也需要青蟹苗來適應新的環境,張港寧說,這是一場雙向奔赴。“一方麵是從(cong) 苗種方麵去處理,讓苗種適應當地的養(yang) 殖環境,當地的養(yang) 殖環境又要往上提高,讓它差異沒有這麽(me) 大,雙方的努力往中間匯總的話,苗種的成功率會(hui) 更高。”

  經過幾個(ge) 月的前期準備,7月份,鹽池縣的鹽堿地青蟹正式投入養(yang) 殖。

  “因為(wei) 咱們(men) 第一年是試養(yang) ,然後工程上起步稍微相對慢一點,僅(jin) 養(yang) 殖了10畝(mu) 的麵積,作為(wei) 一個(ge) 試驗養(yang) 殖麵積。”張港寧表示。

  預計在國慶假期之後,這批鹽堿地青蟹就能上市。

  “目前還是需要一個(ge) 月左右,咱們(men) 的蟹就能夠生長到4-5兩(liang) 。咱們(men) 的蟹現在的體(ti) 重是在2-3兩(liang) 之間,還是體(ti) 格偏小。”張港寧說。

  張港寧透露,目前寧夏鹽堿地青蟹的產(chan) 量預計在畝(mu) 產(chan) 30-40斤,沿海地區則能達到畝(mu) 產(chan) 50斤左右。全周期存活率和沿海地區已經相差不大。

  “因為(wei) 青蟹需要蛻殼生長,它的一個(ge) 周期需要13次的退殼,商品蟹一般需要5-6次,它每次退殼過程都是很艱難的,很容易造成它的死亡。”張港寧表示。

  這樣養(yang) 出來的“海鮮”口感如何?

  張港寧說:“根據市場的反饋,青蟹在周邊市區是基本上見不到的,隻有一些特別大型的商超才會(hui) 有售賣幾隻青蟹。因為(wei) 它的運輸距離很長,運輸過來之後它的存活率還有海鮮的鮮味也會(hui) 大打折扣。咱們(men) 青蟹養(yang) 出來之後,在當地就能夠拿出來活蹦亂(luan) 跳的青蟹,比從(cong) 長途運輸的冷凍蟹或者別的方式的要好,品質要好很多。”

  除了寧夏,在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的一處水產(chan) 養(yang) 殖基地,近期將上市一批南美白對蝦。值得一提的是,這個(ge) 基地所在區域同樣也是鹽堿地,技術人員根據當地情況搭建大棚,調節蝦苗用水,克服高鹽堿和高寒對養(yang) 殖的不利影響。

  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某水產(chan) 養(yang) 殖企業(ye) 負責人王長貴說:“進塑料大棚它可以延長生長期,也能提高蝦的產(chan) 量,還能提高蝦的品質,一個(ge) 大棚可以頂4畝(mu) 到5畝(mu) 外塘養(yang) 殖的產(chan) 量。”

  近年來,隨著設施漁業(ye) 的發展,海鮮養(yang) 殖的區域也正在向距離大海更遠的內(nei) 陸挺進,除了寧夏、內(nei) 蒙古以外,甘肅、新疆等地都有所發展。北部灣大學海洋學院教授廖永岩認為(wei) ,盡管目前海鮮陸養(yang) 的種類還不夠豐(feng) 富,但未來設施漁業(ye) 將會(hui) 是發展的趨勢。

  “海鮮陸養(yang) ,這是將來水產(chan) 養(yang) 殖的一個(ge) 大發展方向。隻有農(nong) 業(ye) 工業(ye) 化了,養(yang) 殖的效益才能夠提高,養(yang) 殖的(風險)可控性才能夠提高。”廖永岩說。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