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江西德安修複10件南宋絲織品國家一級文物

發布時間:2023-09-25 10:2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胡曉軍(jun) 李玉蘭(lan) 王 洋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陶良飛

  日前,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博物館庫房裏,記者看到,3名紡織品文物修複專(zhuan) 家正在對一件南宋的深褐色素夾袍進行最後的修複。

  據介紹,該館目前修複的南宋絲(si) 綢服飾是1988年9月在德安縣寶塔鄉(xiang) 楊橋村桃源山周氏墓出土的國家一級文物。當時,墓內(nei) 共出土329件隨葬成件服飾和絲(si) 織品,其中一級品24件,多為(wei) 生織匹染的家蠶絲(si) 織品,織物品種包括羅、綺、絹、紗、縐紗等。由於(yu) 長年染泡於(yu) 棺液之中,大部分絲(si) 織品的色澤已暈染褪變為(wei) 黃褐色、駝色、煙色等複色。同時,南方的潮濕氣候對這些出土後的絲(si) 綢文物保存造成了不利影響,這些珍貴的絲(si) 綢文物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殘缺、折皺、黴漬,需要進行科學修複。

  “今年8月初,我們(men) 從(cong) 北京過來工作。現在這件素夾袍快修複完成了。”首都博物館原紡織品文物修複專(zhuan) 家欒桂芝看著手裏的文物對記者說,“能夠把殘破的文物修複好,使它們(men) 延長壽命、能在博物館展覽,我們(men) 感到十分欣慰。”

  “修複前,先要對文物進行拍照,然後殺菌回潮,測量尺寸,局部拆開後,再放到水裏清洗,待陰幹後進行結晶鹽清潔剝離,然後再下水清洗,通過整形拚接,用蠶絲(si) 網加固,貼補和針線縫合,按原文物進行還原。這是個(ge) 慢活。”談到文物修複的過程,欒桂芝深有感觸。

  據德安縣博物館館長王澤榮介紹,德安縣博物館現有各類館藏文物5040件(套),其中國家一級文物61件(套)、二級文物39件(套)、三級文物305件(套)。目前,德安縣已修複南宋絲(si) 織品國家一級文物10件。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25日 09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