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從大模型到通用人工智能——專家學者前瞻人工智能發展

發布時間:2023-10-25 10:33:00來源: 新華網

  “自動駕駛從(cong) 實驗室走向真實的場景,生成式人工智能為(wei) 我們(men) 創造一幅幅令人驚豔的畫麵,語言大模型為(wei) 我們(men) 解決(jue) 了無數個(ge) 複雜的問題……人工智能的發展正牽引人類社會(hui) 發生著深刻變化,接下來的機遇和挑戰就在通用人工智能。”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hui) 理事長鄭南寧在此間舉(ju) 行的第二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hui) 上說。

  當前,人工智能的算法、算力、數據與(yu) 場景已成為(wei) 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能力,是加速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進程的重要力量,蓬勃發展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無疑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華為(wei) “盤古”、百度“文心一言”、科大訊飛“星火”、中國科學院“紫東(dong) 太初”……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今年5月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研發的大模型數量排名全球第二,10億(yi) 參數規模以上的大模型已發布79個(ge) 。行業(ye) 預測,未來幾年中國人工智能將進入大規模落地應用關(guan) 鍵期。

  與(yu) 此同時,隨著企業(ye) 和科研機構紛紛湧入人工智能大模型賽道,智能算力資源供給緊張、高質量數據資源不足、典型應用場景開放力度不夠等問題日益凸顯。

  從(cong) 大模型到通用人工智能還有多遠?在第二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hui) 通用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論壇上,來自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專(zhuan) 家學者展開研討。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總工程師、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王金橋認為(wei) ,從(cong) 算力、成本、能耗等角度考慮,未來兩(liang) 到三年內(nei) ,國內(nei) “大模型熱”將逐漸平穩,從(cong) 事通用大模型底座開發的企業(ye) 會(hui) 穩定在5家以內(nei) ,其他則將主要聚焦行業(ye) 大模型。

  中國自動化學會(hui) 副理事長、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yu) 工程學院院長陳俊龍提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學習(xi) 和推理需要高算力和海量數據支持,我國正在建設的“東(dong) 數西算”工程可以為(wei) 大模型提供強大算力支撐;同時,多地正在建立數據交易所,未來各行各業(ye) 的交易數據都可應用於(yu) 人工智能模型的訓練。

  “目前我國大模型訓練的高算力需求仍要依賴國外的產(chan) 品生態,未來應加強國內(nei) 顯卡等應用生態建設。大語言模型有望做成非常聰明的通用人工智能,賦能各行各業(ye) 。”陳俊龍說。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認為(wei) ,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將驅動我國從(cong) 工業(ye) 大國走向工業(ye) 強國。“人工智能作為(wei) 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的新生產(chan) 工具,正催生人工智能驅動工業(ye) 製造這一工程研發新範式。”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dong) 理工大學教授錢鋒說,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迫切需要發展工業(ye) 智能與(yu) 智能係統技術,全麵提升製造過程的感知、認知和決(jue) 策能力,從(cong) 而實現製造過程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

  ChatGPT標誌著人工智能一個(ge) 新的技術高峰,那麽(me) ,大模型能夠直接帶我們(men) 走向真正的人工智能嗎?鄭南寧認為(wei) ,這中間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機器的計算方式並不能取代人類的思維。我們(men) 追求的人工智能,是要機器像人類一樣思維和行動,不僅(jin) 能解決(jue) 複雜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在複雜、動態、不確定的環境和物理世界中進行交互。”鄭南寧說。

  科大訊飛副總裁、研究院院長劉聰提出,未來通用人工智能發展將呈現三個(ge) 趨勢:一是向多模態、多語言的方向發展;二是更加可信和可解釋,解決(jue) 幻覺問題和安全問題;三是必須站在軟硬件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發展大模型技術和產(chan) 業(ye) 。

  “通用人工智能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應加快關(guan) 鍵核心技術突破,不斷提高核心算法、模型和技術水平;以場景牽引技術應用落地,構建更加開放的產(chan) 業(ye) 生態;防控科技倫(lun) 理風險,保障人工智能良性健康發展。”中國科協黨(dang) 組成員、書(shu) 記處書(shu) 記王進展說。

  本次論壇由中國科協、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自動化學會(hui) 承辦,主題為(wei) “智能湧現 生成未來”。(溫競華 戴威)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