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和人才雙輪驅動 新興產業構建新格局
常州,一座充滿現代氣息的先進製造業(ye) 基地。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第15位、全市人才公寓建設已建成8.3萬(wan) 套、2023年1-7月新能源整車產(chan) 值704.2億(yi) 元……以科創激發發展活力,以人才積蓄發展底蘊,以產(chan) 業(ye) 匯聚發展動能,一組組數據,勾勒出常州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近日,《經濟參考報》記者走進這座城市,探尋常州高質量發展的密碼。
科技創新激活發展新動能
天目湖先進儲(chu) 能技術研究院的各個(ge) 實驗室裏,工作人員正在對各類新材料樣品進行分析,有的圍坐在屏幕前觀察掃描電子顯微鏡呈現出的樣本晶體(ti) 結構,有的盯著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檢測出的材料表麵成分信息結果,還有的忙碌於(yu) 更換電池充放電測試設備中的電池樣品。
據了解,天目湖先進儲(chu) 能技術研究院成立於(yu) 2017年,聚焦國家長遠目標和重大需求,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研究,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國內(nei) 外行業(ye) 客戶超過500家。近日,其自主研發的可在零下100攝氏度條件下使用的鋰電池,突破了目前鋰電池使用的低溫局限。
“此前,文獻裏有記載或報道的鋰電池可工作的最低溫度是零下70攝氏度,但放電量是非常微弱的。此次研究院研發出的低溫鋰電池在零下100攝氏度的條件下,放電量仍然可以達到常溫放電量的60%,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及其他電動工具有望因這一技術迎來新一輪發展。”天目湖先進儲(chu) 能技術研究院電解質實驗室高級經理蓋建麗(li) 表示。
“研究院取得的成果離不開溧陽高新區的支持,除了一期的5億(yi) 元投資,還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近5000平方米的實驗場地和其他必需的廠房等相關(guan) 配套。溧陽已形成新能源產(chan) 業(ye) 集群,大大提升了成果轉化落地的效率。”蓋建麗(li) 說。
不僅(jin) 僅(jin) 隻有天目湖一家研究院,在當地的支持下,常州的科技創新正在不斷煥發出新活力。2022年,常州位列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第15位、國家創新型城市第15位;R&D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3.3%,位列全省第三;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規模以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比重達53.76%,位列全省第二;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7%,萬(wan) 人高價(jia) 值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18.49件。
以常州高新區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特色產(chan) 業(ye) 基地、溧陽動力電池特色產(chan) 業(ye) 基地為(wei) 代表的特色高新園區,正在不斷增強創新源頭供給。在最新的國家級科技企業(ye) 孵化器評價(jia) 結果中,常州的9家國家級科技企業(ye) 孵化器獲評優(you) 秀(A類)、13家獲評良好(B類),數量位列全省第三;7家孵化器入選2022年省級科技企業(ye) 孵化器認定名單,全市省級以上科技企業(ye) 孵化器達68家,新增數與(yu) 總數均居全省第三。
“常州正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guan) +成果轉化+科創基金+人才集聚’五位一體(ti) 的全過程、全要素創新生態鏈,以科技創新激發發展新動力。”常州市科技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招才政策積蓄發展潛力
除了以科創助產(chan) 業(ye) ,常州還將目光放得更加長遠,圍繞人才政策,不斷加強人才吸引力,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積蓄深厚底蘊。
在常州常高新·漫柏未來人才社區,記者看到幹淨整潔的公共廚房裏,年輕的租客正在做飯;從(cong) 油畫到雕塑,公用的美術教室展出了住戶自己組織的各類藝術社團作品;在創業(ye) 空間,幾名創業(ye) 者正圍著電腦,或坐或站,針對創業(ye) 方案激烈地討論。
“除了為(wei) 人才提供萌寵、電競、國風等多個(ge) 不同的主題公寓以解決(jue) 住房問題,我們(men) 還為(wei) 青年人才量身定製涵蓋餐飲、健身、瑜伽、電競、潮玩、社交等工作、生活、創業(ye) 多種功能於(yu) 一體(ti) 的超大麵積共享空間。同時引入了創業(ye) 孵化、人力資源服務、法務財務谘詢、傳(chuan) 媒推廣等眾(zhong) 創空間載體(ti) 。”漫柏總裁助理帥芳介紹,投運一年以來,出租率高達98.2%,甚至動態滿租,續租率超70%。4300名住戶平均年齡僅(jin) 28歲,本科以上約占60%、碩博海歸等高層次人才約占10%。
據悉,常州對留常工作的人才每個(ge) 月提供800元到1600元不等的補貼,社區依據補貼金額,對房租進行定價(jia) 。擁有研究生學曆的小弋同學說,“性價(jia) 比高、生活方便、鄰居合拍,社區還經常組織各類活動,衝(chong) 淡了我獨在異鄉(xiang) 的孤獨感。”
從(cong) 一個(ge) 人才公寓放眼整個(ge) 常州,為(wei) 助力打響“全國青年創新創業(ye) 最向往的城市”品牌,常州誠意滿滿地許下“‘十四五’期間建成10萬(wan) 套人才公寓”的承諾,為(wei) 來常人才打造“拎包入住”的家。當前已建成投用人才公寓8.3萬(wan) 套,年底將建成11.6萬(wan) 套,可滿足35萬(wan) 人才拎包入住。
除了多個(ge) “大而全”的人才社區,更多一攬子政策讓人才招得進、留得下。今年3月常州發布的“龍城英才計劃”升級版中,提出了一係列更大力度的激勵新政,包括創業(ye) 資金、創業(ye) 場所、投融資、綜合貢獻等補貼和獎勵。其中,對領軍(jun) 型創業(ye) 人才最高可給予700萬(wan) 元的資金資助。
為(wei) 方便人才創新創業(ye) ,常州更是貼心地把各類政務服務搬進人才公寓。在西太湖創客工寓,想創業(ye) 的人才足不出戶就可進行工商注冊(ce) 、稅務谘詢;入住的創客若需要資金補貼、融資服務,創客工寓會(hui) 幫忙對接銀行,減輕人才創業(ye) 期間的成本負擔。
在以政策激勵人才創新創業(ye) 的同時,常州還從(cong) 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多維度著力,解決(jue) 人才創新創業(ye) 的後顧之憂,推動常州成為(wei) 人才心中的“首選項”。
為(wei) 構建一流的創新創業(ye) 生態,實現人才與(yu) 城市的雙向奔赴,常州正奔跑前行。
多層措施助推產(chan) 業(ye) 新發展
在發揮科創活力與(yu) 積蓄人才底蘊等多層有力措施的帶動下,常州積極發力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抓住產(chan) 業(ye) 風口,推動發展新格局。
在常州市武進區理想汽車常州工廠的總裝車間裏,5.9萬(wan) 平方米的廠房內(nei) ,超過3000種零部件被智能配送AVG小車自動送往各個(ge) 環節;工位一體(ti) 係統實時指導工人安裝流程工序,隻需要將螺栓放到指定位置就能夠自動擰緊;雲(yun) 端不斷更新的檢測係統,對從(cong) 銷售到采購再到下線的全流程進行監測,保證車輛各個(ge) 細節不出問題……在智能製造係統的支持下,截至今年9月,理想汽車交付量244225輛,9月交付36060輛,創單月交付量新高,交付量居造車新勢力第一。
據理想汽車常州工廠一區總裝車間工藝負責人李德裕介紹,理想汽車是我國少有的幾家集設計、研發、製造能力於(yu) 一體(ti) 的豪華智能電動汽車製造商之一。近年來,理想汽車不斷開拓創新,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融入汽車製造之中。理想汽車選擇入駐常州武進,離不開武進多年來在新能源產(chan) 業(ye) 方麵的長久布局。
武進高新區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從(cong) 2016年4月常州武進產(chan) 業(ye) 基金參投理想汽車7.8億(yi) 元融資開始,常州就成為(wei) 中國最早投資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城市之一。同年8月,投資50億(yi) 元的理想汽車首家工廠在武進區開工建設,2019年正式投產(chan) 。“如今,武進已形成以上遊的匯川技術、中遊的理想汽車、下遊的萬(wan) 幫數字能源為(wei) 典型代表的全產(chan) 業(ye) 鏈布局,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全麵起勢。”
記者了解到,常州對新能源領域產(chan) 業(ye) 發展的引導從(cong) 2009年振興(xing) 五大產(chan) 業(ye) 行動計劃開始,2013年實施“工業(ye) 經濟三位一體(ti) 轉型戰略”,新能源產(chan) 業(ye) 迎來高速發展期,中航鋰電、寧德時代、理想汽車、比亞(ya) 迪等龍頭企業(ye) 相繼落戶。2023年1-7月,新能源整車實現產(chan) 值704.2億(yi) 元、增長158.9%,完成產(chan) 量33.08萬(wan) 輛、增長119.4%;動力電池實現產(chan) 值940.6億(yi) 元、增長21.2%,完成產(chan) 量52.7GWh、占全國動力電池產(chan) 量的14.9%。
理想汽車的成功、產(chan) 業(ye) 集聚度的提升,讓更多人嗅到了常州新能源產(chan) 業(ye) 鏈的發展機遇——2019年,新能源汽車的龍頭企業(ye) 比亞(ya) 迪選擇在常州新北區設廠;2022年1月,比亞(ya) 迪常州基地一期正式投產(chan) 。常州“北有比亞(ya) 迪、南有理想”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格局開始形成。
“常州市深度聚焦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chan) 業(ye) ,積極謀劃彌補產(chan) 業(ye) 短板,打造新的增長曲線,出台了《常州市加快構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chan) 業(ye) 生態工作方案》,從(cong) 產(chan) 業(ye) 、創新、資本和政策層麵強化頂層設計,構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chan) 業(ye) 生態係統。”常州市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目標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chan) 業(ye) 規模達5000億(yi) 元左右。”(袁小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