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工程學家王澱佐院士逝世
【光明追思】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著名礦物工程學家,現代浮選藥劑分子設計理論創始人,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現中國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原院長、中南工業(ye) 大學(現中南大學)原校長王澱佐同誌,因病醫治無效,於(yu) 2023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王澱佐,1934年3月23日出生於(yu) 遼寧省錦縣(現淩海市)。1949年東(dong) 北大學肄業(ye) ,1950年3月參加工作,195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1956年至1961年就讀於(yu) 中南礦冶學院選礦係,畢業(ye) 留校工作至1991年,1985年任中南工業(ye) 大學校長。1990年當選為(wei) 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1991年當選為(wei) 中國科學院院士,同年任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院長。1994年當選為(wei) 首屆中國工程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998年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1999年任中國工程院黨(dang) 組副書(shu) 記、常務副院長。2006年當選為(wei) 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王澱佐從(cong) 事選礦冶金事業(ye) 70餘(yu) 年,在選礦冶金領域取得了係統創新性成果;在礦物加工浮選理論方麵作出了開創性貢獻,所創立發展的浮選化學理論已成為(wei) 現代浮選理論的基礎;在礦物與(yu) 材料加工藥劑分子設計和應用表麵化學、礦物與(yu) 材料加工過程溶液化學、礦物浮選電化學和硫化礦電位調控浮選技術、有色金屬礦生物冶金、鋁土礦浮選脫矽、固體(ti) 顆粒的相互作用和細粒技術等研究開發方麵取得了卓越成就。為(wei) 國家培養(yang) 了大量工程科技人才,對中國礦物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和院士人才隊伍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積極組織和參與(yu) 國家重大項目谘詢工作,為(wei) 國家相關(guan) 重大戰略規劃作出了突出貢獻。
王澱佐一直堅定認為(wei) :“一個(ge) 人要想在科技事業(ye) 上有所成就,在青年時期就要樹立服務人民、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才能有所作為(wei) 。”(光明日報全媒體(ti) 記者李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