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希望書屋”探索常態化長效化之路
10月21日,團湖北省委、湖北省青聯組織在鄂的十多位全國青聯委員、省青聯委員代表走進黃岡(gang) 年度廟和蒼葭衝(chong) 鄉(xiang) 村希望書(shu) 屋。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全國道德模範汪勇,第23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在大山裏誌願支教了11年的南京大學曆史係研究生袁輝,和孩子們(men) 進行了專(zhuan) 題分享。他們(men) 給孩子們(men) 留言:加油!健康、快樂(le) 成長!勇敢追夢,做最好的自己!
繼7月3日黃岡(gang) 廟首家鄉(xiang) 村希望書(shu) 屋開張,3個(ge) 月來,在團羅田縣委統籌推動下,先後有8家鄉(xiang) 村希望書(shu) 屋建好,目前都已投入運轉、開展活動,有6個(ge) 鄉(xiang) 鎮參與(yu) 進來。
團羅田縣委書(shu) 記陳亮至今記得,今年春季第一次與(yu) 黃岡(gang) 廟村支書(shu) 李雙梅開碰頭會(hui) 時,村裏一位退休老教師找到李雙梅提議建設希望書(shu) 屋,李雙梅覺得“很有必要搞”,也決(jue) 心要建,但她當時“心裏也沒底”。
在李雙梅看來,硬件設施建設不是最難的,難的是怎樣維持書(shu) 屋的常態化運行。這需要一支穩固的本村誌願者隊伍,如何讓誌願者長期而有熱情地參與(yu) 進來?是否需要一筆補貼?錢從(cong) 哪裏來?
這也是陳亮思考的問題。她認為(wei) ,這是一項從(cong) “0到1”的開拓性工作,坐在辦公室是“想”不出來的,要在做的點滴過程中找尋解決(jue) 問題的“鑰匙”。
她從(cong) 中看到了“需求”。鄉(xiang) 村希望書(shu) 屋受益的是留守兒(er) 童與(yu) 父母以及孩子的爺爺奶奶,需要有人為(wei) 留守兒(er) 童拓展一個(ge) 陪伴健康成長的空間,特別是在假期,能有一個(ge) “托管”孩子的場所。
從(cong) 服務端看,鄉(xiang) 村有一批退休的老黨(dang) 員、老教師,他們(men) 有經驗有熱情。一位回鄉(xiang) 養(yang) 老的退休老教師對“如何打撈掉進手機裏的留守兒(er) 童”問題一直很關(guan) 注,積極著手開展研究、提出建議,他有個(ge) 樸素的願望,總想“為(wei) 村子裏的孩子做點什麽(me) ”。
在前期調研過程中,陳亮了解到,鄉(xiang) 鎮、村有一批責任心強、積極幹事的黨(dang) 政領導與(yu) 青年團幹,他們(men) 看到留守兒(er) 童沉迷手機問題的嚴(yan) 重程度、解決(jue) 問題的緊迫性,也一直在尋找合適的平台。在多方合力中,鄉(xiang) 村希望書(shu) 屋開始有了雛形。
黃岡(gang) 廟鄉(xiang) 村希望書(shu) 屋啟用前,陳亮去過多次。漸漸地,她看到了變化。一開始,書(shu) 屋裏隻有桌椅板凳、書(shu) 架,後來有了空調、適合孩子們(men) 閱讀的書(shu) 籍。看到四麵白牆上空蕩蕩的,她建議,讓孩子們(men) 參與(yu) 進來為(wei) 書(shu) 屋做些裝飾,“發揮孩子們(men) 的積極性,能增添他們(men) 對書(shu) 屋的親(qin) 近感、歸屬感,一起把書(shu) 屋布置成‘小朋友們(men) 自己的領地’”。
很快,書(shu) 屋裏掛起孩子們(men) 親(qin) 手做的“貓咪”卡片,還有孩子送來美術作品,團幹們(men) 用畫框裱起來掛在牆上,書(shu) 屋頓時有了色彩與(yu) 童趣。大家一起動手,樓梯拐角也貼上了帶卡通畫的提示語。
黃岡(gang) 廟村籌建鄉(xiang) 村希望書(shu) 屋之舉(ju) ,受到團湖北省委關(guan) 注,省青基會(hui) 籌集3萬(wan) 元作為(wei) 啟動資金。人、場地、物資都到位了,加之共青團暑期品牌公益活動“希望家園”助力,李雙梅的信心越來越足。
在大學生誌願者引領下,黃岡(gang) 廟村誌願者對陪伴留守兒(er) 童的活動經驗有了更多學習(xi) 和了解。“希望家園”項目結束後,鄉(xiang) 村希望書(shu) 屋項目繼續推進。
8月,借鑒黃岡(gang) 廟村希望書(shu) 屋開辦經驗,蒼葭衝(chong) 鄉(xiang) 村希望書(shu) 屋應運而生。隨後,在羅田縣不同鄉(xiang) 鎮,幾家鄉(xiang) 村希望書(shu) 屋接連開辦。
暑假過去,一個(ge) 問題擺在眼前:平日裏書(shu) 屋多久開展一次活動?
陳亮與(yu) 大學生誌願者、本村誌願者、村幹部們(men) 商討,“時間太短,可能達不到書(shu) 屋開辦的初衷與(yu) 效果;太長也不行,大自然是鄉(xiang) 村孩子的寶貴資源,要給孩子們(men) 留出時間與(yu) 空間,去鄉(xiang) 野裏玩耍。也要給本地誌願者減輕壓力,細水長流,同時保障陪伴質量。”最終大家商定,暑假之外,希望書(shu) 屋每周六開辦。
全縣8家鄉(xiang) 村希望書(shu) 屋順利啟用,陳亮總結說,這與(yu) 鎮、村黨(dang) 政負責人的大力支持分不開,村部能騰出房間、場地,而且當地有熱心誌願者加入進來。經費主要涉及裝修、書(shu) 籍等硬件投入,各鄉(xiang) 鎮團委工作經費一般可覆蓋,加之上級主管部門或社會(hui) 公益力量投入,體(ti) 現出這個(ge) 模式的優(you) 勢。
“低成本,可複製。”結合羅田縣鄉(xiang) 村希望書(shu) 屋建設情況,武漢大學中國鄉(xiang) 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夏柱智認為(wei) ,“簡約的鄉(xiang) 村建設才可持續”。
“相比場地籌備與(yu) 書(shu) 籍募集,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他分析說,鄉(xiang) 村希望書(shu) 屋的誌願服務力量,除了借助“希望家園”大學生誌願者,平時更多需要依托村內(nei) 誌願者力量,包括本地教師、退休老師、退休老黨(dang) 員、老幹部,及本地回鄉(xiang) 大學生等。當地黨(dang) 委政府和學校可動員更多有一定知識技能、有意願提供托管服務的各類專(zhuan) 業(ye) 人士,增加村莊誌願服務資源。
夏柱智提出,從(cong) 常態化、長效化角度,可以參照鄉(xiang) 村公益崗的設置,由基層鄉(xiang) 鎮設置1-2個(ge) 鄉(xiang) 村希望書(shu) 屋公益崗,給予主要誌願者少量補貼。
“項目啟動及維持日常運轉的資金不多,可多方籌措。”在服務內(nei) 容上,他提倡“多元化”,特別是倡導因地製宜、拓展具有想象力的課程。在黃岡(gang) 廟,擅長古文的老教師講授的《千字文》,退休老師雷國輝的體(ti) 育課,都頗受孩子們(men) 歡迎。村裏還有擅長書(shu) 法的“老先生”、懷揣各類技藝的鄉(xiang) 賢人才,“讓孩子們(men) 體(ti) 驗傳(chuan) 統農(nong) 耕、欣賞古詩詞、遊曆山川是很好的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熏陶”。
黃岡(gang) 廟鄉(xiang) 村希望書(shu) 屋的破冰探索,引起100餘(yu) 公裏外、黃石市陽新縣周堡村退休教師夏啟貴的注意。
夏啟貴關(guan) 注鄉(xiang) 村留守兒(er) 童沉迷手機問題已久。這個(ge) 夏天,他帶上村裏幾位退休教師,專(zhuan) 門前往黃岡(gang) 廟考察書(shu) 屋建設情況,並嚐試在周堡村“複製”鄉(xiang) 村希望書(shu) 屋。
他留意到,周堡村閑置的小學附屬幼兒(er) 園二樓可以用來裝修、開辦鄉(xiang) 村希望書(shu) 屋。眼下,夏啟貴正在村莊尋找誌願者隊伍,“有3-5名退休或在職教師、返鄉(xiang) 大學生,項目就成功一半”。夏柱智說。
在湖北,受羅田黃岡(gang) 廟鄉(xiang) 村希望書(shu) 屋建設啟發,鄂州市華容區華容鎮共青團組織正積極謀劃,準備開展“周末課堂”,聯合附近高校的大學生誌願者與(yu) 本地鄉(xiang) 村“五老”資源,在暑期之外的周末,為(wei) 留守兒(er) 童提供課業(ye) 輔導、素質拓展活動服務。首期“周末課堂”計劃在今年11月正式開班。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 雷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