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守護長城呈現新特點
河北是長城資源大省,不僅(jin) 長城遺址遺跡數量眾(zhong) 多,規模龐大,文物價(jia) 值也極高。近日,由河北省文物局組織開展的“行走萬(wan) 裏長城 見證保護傳(chuan) 承”——長城重要點段媒體(ti) 采風活動,通過行走長城,探尋長城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和創新發展的新時代河北故事。河北作為(wei)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重點建設區,在近幾年的建設實踐中,不僅(jin) 長城保護利用水平不斷提升,長城沿線文旅融合、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也呈現出全新麵貌,譜寫(xie) 了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河北樣本”。
以科技力量守護長城安全
無人機巡查、專(zhuan) 業(ye) 應用軟件記錄、光纖傳(chuan) 感技術監測……曾經,老一代長城保護員日複一日用腳步丈量長城,如今,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新一代長城保護員開始用新興(xing) 科技守護曆史文明。
張鵬是秦皇島山海關(guan) 長城保護員隊伍的隊長,作為(wei) 一名80後“飛手”,張鵬一幹就是6年。“山海關(guan) 長城最險峻的一段叫三道關(guan) ,徒步巡查十分艱難,‘倒掛長城’說的就是這段。無人機巡查長城,不僅(jin) 效率高,能全方位、立體(ti) 化地對長城進行拍攝記錄,還可以遠程提醒遊客文明遊覽。”張鵬表示,知識化、專(zhuan) 業(ye) 化、科技化成為(wei) 新一代長城保護隊伍的最大特點。
山海關(guan) 區旅遊和文化廣電局黨(dang) 組副書(shu) 記、山海關(guan) 長城學會(hui) 會(hui) 長郭穎表示,除使用無人機執行保護巡查任務外,新一代長城保護員還在手機上安裝了“兩(liang) 步路”巡查軟件,可以實時準確掌握所查段落情況,包括長城各單元位置、名稱、周邊自然與(yu) 人文環境等。同時記錄長城保護員巡查線路軌跡、巡查過程狀態,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當地文物管理部門後,相關(guan) 文物保護專(zhuan) 業(ye) 人員到現場進行保養(yang) 維護,實現了長城保護的閉環管理。
近年來,河北實施了係列長城安防工程,並充分利用科技對長城保護從(cong) “搶救性”到“預防性”進行了積極探索。先後實施承德金山嶺長城GNSS位移監測、“天下第一關(guan) ”山海關(guan) 鎮東(dong) 樓光纖傳(chuan) 感技術實時監測等。此外,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實施長城執法監測和預警,全麵守護長城安全。
以文旅融合豐(feng) 富長城業(ye) 態
國慶假期,首屆京張體(ti) 育文化旅遊嘉年華在大境門腳下拉開帷幕,中秋晚會(hui) 、無人機光影秀等精彩演出,讓長城在夜色中更顯壯美。從(cong) 大境門穿門而入,張家口市明德口街上熱鬧非凡,美食、演出、非遺等讓遊客應接不暇。文創店內(nei) ,長城雪糕、長城折扇、大境門拚圖等近百種文創商品,更是讓遊客愛不釋手。
張家口大境門段和崇禮段、秦皇島山海關(guan) 段、承德金山嶺段,作為(wei)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河北段中建設保護利用相對成熟、景觀與(yu) 文化價(jia) 值最高、最能集中體(ti) 現長城精神的部分,河北積極推進建設了山海關(guan) 關(guan) 城、金山嶺山鄉(xiang) 、大境門商堡、太子城冬奧4個(ge) 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推出的一批特色鮮明的文旅產(chan) 品,讓長城文化旅遊呈現出全新麵貌。
九月下旬,第三屆“長城腳下話非遺”在山海關(guan) 舉(ju) 辦,長城沿線各省市150項代表性非遺項目亮相山海關(guan) 古城,並同期舉(ju) 行了多種特色展演活動,大大增強了山海關(guan) 長城景區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據了解,為(wei) 豐(feng) 富長城文旅業(ye) 態,山海關(guan) 景區開啟夜登長城,先後推出“山海關(guan) 國潮燈籠節”、《觀·山海》長城情境光影秀、大型室內(nei) 史詩演出《長城》及“渾鍋文化節”等一係列文旅活動。同時,當地將景區與(yu) 山海關(guan) 古城、長城文化產(chan) 業(ye) 園、明清文化旅遊小鎮、特色文化街區等文旅資源深度融合,推動了山海關(guan) 傳(chuan) 統觀光旅遊與(yu) 休閑度假、演藝娛樂(le) 、非遺體(ti) 驗、研學會(hui) 展等文旅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
“借助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東(dong) 風,山海關(guan) 深挖長城文旅資源,不斷擦亮長城金名片。”山海關(guan) 中國長城博物館副館長馮(feng) 振表示,目前長城沿線規模最大的主題博物館——山海關(guan) 中國長城博物館正在加速推進後期的展陳工程施工,作為(wei) 河北省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一號工程”,將成為(wei) 長城新的文化地標。
讓鄉(xiang) 村振興(xing) 搭上“長城”快車
河北省境內(nei) 現存長城總長近2500千米,沿線分布著數量眾(zhong) 多的古村鎮。近年來,河北有效利用長城文化旅遊資源帶動周邊村落發展,真正讓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利民、惠民、富民。
金山嶺長城素有“萬(wan) 裏長城,金山獨秀”的美譽,被譽為(wei) “攝影愛好者的天堂”。9月22日,承德市秋季旅遊啟動儀(yi) 式在這裏舉(ju) 行。長城腳下,被承德市評為(wei) “文藝名村”和攝影創作基地的花樓溝村比往常更加熱鬧,這裏的村民不僅(jin) 是長城保護員、攝影師,也是經營農(nong) 家樂(le) 、民宿的小老板。
花樓溝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段九來介紹,目前村裏民宿已經達到百餘(yu) 家,越來越多村民回鄉(xiang) 創業(ye) ,吃起了旅遊飯,有的村民還自學英語,和外國人做起了生意。接下來,花樓溝村將打造國際攝影藝術村,規劃實施攝影主題民宿、攝影主題酒吧、攝影景觀小品等業(ye) 態。
如何最大程度發揮長城的帶動作用?河北各地市進行了積極探索。2019年底,唐山遷安市啟動編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遷安段)建設保護規劃》,將長城風景道建設與(yu) 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深度融合,打造了長城風景道建設的“遷安模式”。該長城風景道將26個(ge) 村莊、8個(ge) 景區景點等長城沿線文旅資源進行串聯,高標準建設了旅遊驛站、觀景平台、停車場、旅遊廁所等,成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經濟的發展大道。
“每到節假日,遊客絡繹不絕,村裏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火爆。隨著周邊文旅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長城美麗(li) 鄉(xiang) 村景觀帶呼之欲出。”楊各莊鎮徐流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李春傑表示,這條長城風景道已經成了村民們(men) 的致富路,古老的長城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繼續守護著每個(ge) 村民奔向幸福生活。
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圍繞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河北不斷賦能長城沿線景區提質升級和新產(chan) 品業(ye) 態打造,以建設成果更多惠及沿線人民群眾(zhong) 。同時,通過係列豐(feng) 富多彩的推廣活動,激發了長城文化傳(chuan) 承新活力,推進長城文化旅遊帶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叫響“這麽(me) 近,那麽(me) 美,周末到河北”文旅品牌。(本報駐河北實習(xi) 記者 範海剛 通訊員 李玉曼 閻 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