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仍是經濟增長最大動力源

發布時間:2023-10-31 10:15:00來源: 經濟日報

  《2023年全球金融與(yu) 發展報告》顯示——

  中國仍是經濟增長最大動力源

  未來,全球經濟可能麵臨(lin) 通脹壓力更加持久、金融困境在全球範圍內(nei) 擴大以及更大的地緣經濟和金融分裂等風險。為(wei) 此,國際社會(hui) 應繼續遏製通脹,保持金融穩定;致力於(yu) 重整公共財政,保護弱勢群體(ti) ;加快結構性改革,消除長期增長的製約因素;加強國際合作,奉行多邊主義(yi) 。

  10月28日,國際金融論壇(IFF)發布《2023年全球金融與(yu) 發展報告》,報告對全球經濟前景、風險和政策重點等進行了回顧和展望。

  報告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1%,低於(yu) 2022年的3.4%。其中,發達經濟體(ti) 預計增長1.5%,發展中經濟體(ti) 預計增長4.1%。2024年,在貨幣政策和金融狀況繼續收緊的情況下,全球經濟增長預計保持在3.1%,發達經濟體(ti) 預計增長1.3%,發展中經濟體(ti) 預計增長4.3%。從(cong) 經濟增長貢獻率來看,發達經濟體(ti) 將在2023年貢獻全球經濟增長的20%,發展中經濟體(ti) 將貢獻全球經濟增長的80%。其中,亞(ya) 洲發展中國家將貢獻60%,中國將貢獻32%,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源。

  報告對主要經濟體(ti) 的經濟前景進行了預測,認為(wei) 2023年美國經濟將增長2%,2024年增長率將放緩至1.2%。美國經濟未來麵臨(lin) 的主要風險在於(yu) 貨幣緊縮政策的調整時機,如果貨幣緊縮結束得太早,會(hui) 導致通脹回升,如果貨幣政策結束得太晚,經濟可能陷入衰退,導致更多銀行倒閉並加劇金融動蕩風險。

  歐盟經濟2023年預計增長0.8%,2024年預計增長1.5%,均低於(yu) 2022年的3.7%。歐盟經濟增速放緩主要是由於(yu) 高通脹和貨幣緊縮抑製了地區需求,地緣政治衝(chong) 突也影響了消費者和企業(ye) 信心。

  東(dong) 盟經濟2023年預計增長4.6%,2024年將增長4.9%。得益於(yu) 勞動力市場的改善和收入的增加,該地區需求強勁,私人消費是該地區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服務業(ye) 特別是旅遊業(ye) 的持續複蘇,也支持了經濟增長。

  報告指出,隨著各國央行持續收緊貨幣政策,全球通脹率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下降,G20(二十國集團)按消費者物價(jia) 指數衡量的月均同比通脹率從(cong) 2022年9月的9.5%,下降到了2023年8月的6.3%。2024年,通脹將進一步放緩,預計全球通脹率將降至5.8%。主要原因有三方麵:首先,緊縮的貨幣和金融狀況及其滯後效應將繼續製約需求增長;其次,即便“歐佩克+”國家減產(chan) ,預計油價(jia) 也不會(hui) 出現太大漲幅;最後,新冠疫情引發的供給側(ce) 衝(chong) 擊將進一步減小。

  報告認為(wei) ,未來全球經濟依然麵臨(lin) 不少風險:第一,通脹壓力可能會(hui) 更加持久,在2024年及之後一段時間保持高位;第二,金融困境可能在全球範圍內(nei) 擴大,發達經濟體(ti) 持續的貨幣緊縮政策不僅(jin) 考驗自身金融體(ti) 係,對新興(xing) 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宏觀經濟和金融穩定也產(chan) 生了重大影響,特別是對於(yu) 陷入債(zhai) 務困境的國家打擊尤其嚴(yan) 重;第三,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會(hui) 導致更大的地緣經濟和金融分裂,部分國家為(wei) 了削弱他國,越來越多地采用單邊經濟製裁和經濟政策武器化措施,阻礙了全球貿易和跨境資本流動,限製了技術傳(chuan) 播和技能流動,增加了生產(chan) 、營商和融資成本,製約了全球經濟增長。

  報告建議,國際社會(hui) 應共同努力,應對短期和長期挑戰,政策重點應包括:繼續遏製通脹,保持金融穩定,實現全球經濟軟著陸;致力於(yu) 重整公共財政,保護弱勢群體(ti) ;加快結構性改革,消除長期增長的製約因素;加強國際合作,奉行多邊主義(yi) 。(袁 勇)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