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元的餐具費,要收也該收得明明白白
作者:熊誌
近日,河北石家莊一大學生在餐廳吃飯時遇餐具收費1元,於(yu) 是將4套餐具全打包帶走,該事件被媒體(ti) 報道後登上熱搜。無獨有偶,此前因餐廳消毒餐具每套收費1元,山東(dong) 淄博一位大學生認為(wei) 這筆費用不合理,於(yu) 是將收費使用的餐具帶走,亦引發網友熱議。
菜還沒上,筷子先花了兩(liang) 元,餐具費是否應該收取?這是一個(ge) 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如今大學生開始“整頓”餐廳,用打包帶走的方式抗議,這一做法引發了消費者的共鳴。
餐具是就餐的配套,商家既然從(cong) 事餐飲服務,提供碗筷理所應當。然而現實中,收取餐具費早就成了默認規則。很多消費者因為(wei) 餐具費數額不大,懶得和商家計較,進一步助長了商家收費的底氣。
對於(yu) 收取餐具費,目前沒有法律明確禁止。商家可以收費,消費者也可以選擇不去這家餐廳,從(cong) 市場經濟的角度看,這似乎是一個(ge) 雙向選擇的問題,不存在壟斷或者強製收費。
但事實沒這麽(me) 簡單。比如現實中,在消費者就餐前,很多商家根本不會(hui) 明確告知,餐具是需要單獨收費的,等到消費者結賬時才能知曉。而此時餐具已經拆開自然無法反悔,這種消費信息不對稱,涉嫌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所以,餐具費的收取,不隻是一兩(liang) 塊錢的問題,更涉及行業(ye) 的經營規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明碼標價(jia) 。隻有明碼標價(jia) ,消費者才有充分的自主選擇權,而不是事後被動付費。
很多消費者對此不滿,還在於(yu) 一些商家收費也就罷了,它提供的消毒碗筷,有時並不幹淨、衛生,消費者卻還得為(wei) 此花錢。商家降低服務標準,還冠冕堂皇地找消費者要錢,這多少有些說不過去。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方曾發布文件,明令禁止餐館收取餐具費。不過,餐具費是否違法,其本身存在爭(zheng) 議,而實際執行的過程中,類似文件並不具備強製性的法律效力,所以很難對商家起到約束效果,餐具費該收還是收。
餐飲商家將提供餐具當成一種增值服務,並不是完全不行。問題在於(yu) ,要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提前告知消費者費用標準,讓收費充分透明,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此外,包括備受爭(zheng) 議的餐位費、開瓶費等,也應該如此。
現在有大學生“整頓”餐廳,說明大家的維權意識在提升。對餐飲行業(ye) 經營者而言,更應該加強自律,靠提升服務質量掙錢,而不是仗著消費者懶得計較,就肆無忌憚地實行不透明收費。
餐飲行業(ye) 本身是一個(ge) 服務行業(ye) ,服務質量、態度直接影響口碑。吃相太難看,一兩(liang) 塊的餐具費也不放過,看似是收獲了蠅頭小利,實際上卻可能丟(diu) 掉口碑,影響消費者的評價(jia) 。對商家來說,這無疑是一個(ge) 得不償(chang) 失的結果。(熊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