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挑戰中淬煉的“火焰藍”——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應對“全災種、大應急”的實踐探索
光明日報記者 彭景暉
我國擁有雄壯秀美的山河,但也是自然災害最為(wei) 嚴(yan) 重的國家之一。組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是發展所需、時代所需。
2018年,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建立,作為(wei) 應急救援的主力軍(jun) 和國家隊,從(cong) 此承擔著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奮戰在人民群眾(zhong) 最需要的地方。
今天是第32個(ge) 全國消防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走過了整整5年時光。如今這支隊伍一年的接處警量,已經超過200餘(yu) 萬(wan) 起,意味著平均約每15秒鍾就有1起救援救災救助行動,這組數據真實地反映著這支隊伍肩上的重任。
風雨強勁旅,水火度滄桑。5年裏,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職能大幅拓展,他們(men) 瞄準“全災種、大應急”使命任務,努力在新挑戰中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
鍛造打贏的能力
5年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在多場硬仗中接受考驗:2019年貴州水城山體(ti) 滑坡,2020年西藏林芝森林火災,2021年河南鄭州特大暴雨,2022年四川瀘定6.8級地震……“過去我們(men) 強調災害發生後快速出警,如今我們(men) 堅持以防為(wei) 主、防抗救相結合,這是應急救援理念上的重大轉變。”應急管理部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
2023年防汛救災,國家防總辦公室、應急管理部根據汛情發展,先後啟動和調整應急響應30餘(yu) 次。主汛期來臨(lin) 前,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在高風險區域和重點防汛地段預置專(zhuan) 業(ye) 力量值守備勤,遇有重大險情,提級指揮應對。其中,台風“杜蘇芮”登陸前,共設置117個(ge) 前置備勤點,調派2954名指戰員靠前駐防,全力確保出現險情能快速處置。
在森林草原防火期,國家消防救援局先後派出7759名指戰員、10架直升機到山西、河北等13個(ge) 省(區、市)跨省機動駐防,在做好力量前置的同時,對季節性輪換、基地化駐防、區域性協同的機動隊伍力量運用進行了一係列探索。
製定應急預案,是應急準備的重要一環。改革轉製以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每年針對滅火、抗震、防汛、低溫雨雪冰凍等災害分類製定搶險救援總體(ti) 方案,層層修訂細化,形成整體(ti) 配套、上下銜接、管用實用的分級預案,常態化抓好不打招呼、不設腳本的實案、實兵、實裝拉動演練,確保隊伍遇到任務依案而動、快速響應。
於(yu) 是,隊伍不斷收獲良好戰果。
2023年7月31日,河北省涿州市遭遇嚴(yan) 重洪澇。8月1日,河北省消防救援總隊全勤指揮部迅速趕赴涿州,同時緊急抽調保定、石家莊等7個(ge) 消防救援支隊挺進受災村鎮。
在河北省消防救援隊伍奮戰的同時,更多的增援力量向河北集結。8月2日,國家消防救援局派出前方工作組赴涿州指導救援;同日,山東(dong) 省消防救援總隊調派7個(ge) 支隊、87輛消防車、519名指戰員增援河北。隊伍從(cong) 接令增援到投入戰鬥,僅(jin) 用了8個(ge) 小時。
“這樣的跨區域增援作戰,目前已成為(wei) 一種常態。”國家消防救援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在開展救援時,隊伍分區域按照預案進行協同作戰,事發區隊伍進行先期處置,周邊的隊伍進行增援準備,確保第一時間投入足夠力量。
他介紹,麵對各類災害事故,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先後12次組織大規模、跨區域的增援行動,多力量、大兵團的協同作戰出色地應對了一係列重特大災害事故。2018年至2022年,全國自然災害死亡失蹤人數比前5年下降54.3%。
追求專(zhuan) 業(ye) 的水準
如果說災難麵前,應急救援是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那麽(me) 救援人員的專(zhuan) 業(ye) 水平則是決(jue) 定救援成功與(yu) 否的重要因素。
2023年8月,國家消防救援局組織昆明、大慶航空救援支隊飛行員開展交叉融合訓練,懸停營救、高原起降、山區飛行等科目成為(wei) “主科”。
航空應急救援專(zhuan) 業(ye) 性很強,飛行員與(yu) 保障飛機安全的機械員須團結協作。大慶航空救援支隊機務大隊機械員吳瓊在訓練後,把大家對專(zhuan) 業(ye) 水平的追求概括為(wei) 四個(ge) 字:“嚴(yan) 謹至臻”。
在地震相對多發的西南地區,消防指戰員勤練狹小空間內(nei) 的救援技能;在雪域高原上,國家高山救援拉薩大隊苦練冰雪攀爬、峽穀救援……一線指戰員體(ti) 會(hui) 到,專(zhuan) 業(ye) 能力離不開“學習(xi) +訓練+實踐”的持續循環。
在江西,救援人員麵對被困的老人,運用破拆工具在樓板打出一個(ge) 精準的缺口,從(cong) 缺口救出老人;在山東(dong) ,救援人員先用漏電探測儀(yi) 對周邊電線進行檢測,確認安全後再實施救援;在湖南,救援人員先做好標準化的保護措施再涉水……“細節背後,體(ti) 現著我們(men) 隊伍近年來提升專(zhuan) 業(ye) 水平的決(jue) 心和信心。”指戰員們(men) 說。
5年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在全國布點組建8個(ge) 機動專(zhuan) 業(ye) 支隊,建成中國救援隊和高層建築、地下建築、大型綜合體(ti) 、石化企業(ye) 等專(zhuan) 業(ye) 救援隊5000多支,建設南方、北方空中救援基地,森林航空消防力量覆蓋21個(ge) 省份。
“現在,各隊伍的專(zhuan) 業(ye) 性越來越強,倒逼著我們(men) 去主動學習(xi) 和提升。”中國救援隊隊員湛春暉說。他所在的中國救援隊,是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為(wei) 主體(ti) 組建的一支國際救援隊。2023年2月,土耳其、敘利亞(ya) 連續發生強烈地震,中國救援隊前往災區開展人道主義(yi) 救援。
災區餘(yu) 震不止,隊員們(men) 奔忙不休,全力開展探測、破拆、救助。“當地救援隊起初不太信任我們(men) ,但最終被我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能力打動,越來越願意聽取我們(men) 的建議。”湛春暉說,麵對新職能、新要求,消防指戰員把每一次提升專(zhuan) 業(ye) 能力的訓練都當作“一場戰鬥”來對待。
2022年11月,海南省三亞(ya) 市南邊海消防救援站站長傅後富受命負責三亞(ya) 消防首艘消防船“三消1號”的交接列裝工作時,麵對這個(ge) “大家夥(huo) ”還不知所措。
從(cong) 出廠交接到正式列裝,他帶領船艇技術骨幹團隊,密集航行了120次,累計航行時間200小時。在熟悉掌握消防船各項性能的同時,他和團隊在“船艇向陸地供水”“船艇水炮控火”等戰術科目中創新了戰法,結合救援實際改造了登船梯,大大提升了登船滅火救援效率。
如今,萬(wan) 裏長空,航空救援飛行員駕馭戰鷹直升機翱翔天際;江河湖海,消防救援船搏浪馳騁;深山峽穀,一個(ge) 個(ge) 橙衣“蜘蛛俠(xia) ”穿梭其間……指戰員們(men) 說,救援本領的增長和專(zhuan) 業(ye) 水平的提升,是他們(men) 保護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的底氣。
儲(chu) 備保障的力量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現代救援中,後勤、裝備、科技、通信的保障作用日趨關(guan) 鍵。
2021年夏季,河南遭遇持續性強降雨,多個(ge) 城市發生嚴(yan) 重內(nei) 澇。在災區斷網、斷電、斷路的情況下,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建立起四級指揮通信體(ti) 係。在嚴(yan) 重內(nei) 澇的鄭州等地,“龍吸水”、遠程供水泵組、大功率排澇車等新技術新裝備大顯身手。救援過程中,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還創新應用了“六車聯保”野外戰勤保障模式,用宿營車、炊食保障車、淋浴車、盥洗車、被服洗滌車、發電照明車,給救援一線的指戰員帶來全方位的生活保障。
如今,履帶式全地形滅火機器人、內(nei) 攻偵(zhen) 察無人機、“小飛人”電動升降機等高精尖消防裝備已被應用到實戰中。“改革轉製以來,我們(men) 全力推動後勤裝備工作轉型創新,基本形成了‘災種全麵覆蓋、力量全域輻射、區域相互補充、管理高效規範’的保障新格局。”國家消防救援局後勤裝備處負責人介紹,5年來,消防科技成果轉化進程不斷加快,新型正壓式消防氧氣作業(ye) 呼吸器等裝備有效嗬護著指戰員執行任務時的安全健康;同時,隊伍著眼“體(ti) 係化”裝備建設,加快補充急需裝備,升級換代常規裝備,研發配備高精尖裝備,裝備配備水平和綜合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在今年舉(ju) 行的“應急使命·2023”高山峽穀地區地震災害空地一體(ti) 化聯合救援演習(xi) 中,救援保障成為(wei) 重頭戲。
“強震”過後,“災區”房屋倒塌、道路中斷,大量人員被困。為(wei) 查明災情,“彩虹-4”無人機偵(zhen) 察測繪,構建“災區”三維地形;垂起固定翼無人機全域勘察,實時回傳(chuan) 災情影像;多旋翼無人機蜂群編隊,低空飛行偵(zhen) 察,精確獲取被困人員情況……
“報告指揮部,進入古鎮的3座橋梁全部坍塌……”在空中,昆明航空救援支隊機長張英海對“災區”實施低空偵(zhen) 察,通過機載應急廣播安撫受災群眾(zhong) ;在地麵,麗(li) 江市消防救援支隊前突小隊攀懸崖、蹚激流,奔赴“災區”開展災情偵(zhen) 察……
“陸海空裝備樣樣齊全,生活保障全部到位,隊員們(men) 在外救災時,能夠吃上熱乎飯、洗上熱水澡,還能享受到良好的醫療服務。”帶隊參加演習(xi) 的雲(yun) 南省消防救援總隊相關(guan) 負責人感慨,“消防救援的各項保障,已今非昔比!”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09日 1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