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文化校園建設要盯三個著力點
作者:丁蘭(lan) 華(無錫科技職業(ye) 學院人文素質教育中心主任)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ju) 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xing) 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
高校是培育未來建設者思想靈魂的主陣地,培養(yang) 具有文化修養(yang) 的人是大學的基本功能。新頒發的職業(ye) 教育法指出,高職院校要培養(yang) “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yang) 高素質人才,需要豐(feng) 厚的文化校園土壤。
高職院校需以文化引領內(nei) 涵發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建設文化校園。高職教育是一種類型教育和跨界教育,技術技能人才的成長路徑跨越了企業(ye) 與(yu) 學校、工作與(yu) 學習(xi) 、職業(ye) 與(yu) 教育的邊界,具有典型的跨界與(yu) 融合特征。因而高職院校要打造多元主體(ti) 協同育人、開放融合的文化校園。筆者認為(wei) ,可從(cong) 以下三個(ge) 方麵著力打造。
首先,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進校園,厚植學生家國情懷。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深刻地根植於(yu) 中國以前乃至未來的發展進程中,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與(yu) 較強的凝聚性、融合性,要深入挖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髓、時代價(jia) 值,從(cong) 中國文化資源寶庫中汲取養(yang) 分。采用學生喜聞樂(le) 見的文化接受方式,通過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先進傳(chuan) 播方式的結合,為(wei) 文化塑造新時代氣息,推進先進優(you) 秀文化的傳(chuan) 承發展之路。
當然,特色地方文化資源是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寶貴資源,高職院校的高質量發展與(yu) 當地的曆史文化資源、社會(hui) 環境、地理環境資源密切相關(guan)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ang) 的重要目標之一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畢業(ye) 生能留在當地就業(ye) 是學校的就業(ye) 價(jia) 值追求。讓學生了解當地文化、融入地方文化,從(cong) 而愛上當地文化,傳(chuan) 承地方文化,對提高學生留當地的就業(ye) 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yi) 。
其次,先進產(chan) 業(ye) 文化進校園,培養(yang) 學生職業(ye) 素養(yang) 。高職教育的類型教育特征要求高職院校要著力提升學生的職業(ye) 素養(yang) 。高職院校要積極推進先進產(chan) 業(ye) 文化進校園,培養(yang) 學生的職業(ye) 理想和工匠精神。以優(you) 質的職業(ye) 文化陶冶情感、以實踐活動增強獲得感,促進大學生形成接受教育和自覺踐行的意誌。
高職院校應將行業(ye) 企業(ye) 文化中的創造精神、奉獻精神、工匠精神,與(yu) 高職校園的文化價(jia) 值觀緊密結合,讓德技並修的觀念在學生中蔚然成風。把產(chan) 業(ye) 文化融入專(zhuan) 業(ye) 教學過程中,積極搭建校企文化互融的協同育人平台。把企業(ye) 的管理文化融入教學管理和班級管理,不斷提高學生職業(ye) 素質,持續加強對企業(ye) 文化的認知。學校與(yu) 企業(ye) 形成合力,全程、全方位,將職業(ye) 文化育人貫穿在課堂和日常生活中,通過職業(ye) 文化本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對學生帶來影響,促進學生職業(ye) 文化自覺的產(chan) 生。
第三是,優(you) 秀境外文化進校園,培養(yang) 學生國際眼光。高職校園要堅持用欣賞、互鑒、共享的觀點看待世界,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和諧共生,積極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添磚加瓦。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過程中,高職教育肩負著促進文明互鑒、民心相通的重大使命,這就要求學校吸取國際先進經驗,吸收借鑒對人類創造的有益的理論觀點和學術成果,推進教育改革,培養(yang) 更多更高素質的人才。
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單位的“企業(ye) 家講堂”向學生傳(chuan) 播優(you) 秀的境外文化,如科普性講座、外企的優(you) 秀管理文化等。二是通過海外留學生傳(chuan) 播優(you) 秀的境外文化,通過中外教學方式比較、課外主題活動、國內(nei) 外校園設施和環境等的對比,感受境外大學的多元文化,實現多元文化融合;三是通過網絡媒體(ti) 傳(chuan) 播優(you) 秀的境外文化,在網絡平台上定期推送有關(guan) 境外優(you) 秀文化的案例,培養(yang) 學生的國際視野。
總之,文化校園建設彰顯職業(ye) 教育自信,它不僅(jin) 是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的要求,更是教育本質的要求,是實現增強學生自信,助力學生自由而全麵發展,培養(yang) 充滿愛國情懷、具備良好職業(ye) 素養(yang) 和開放國際眼光的新時代大學生這一教育終極目標的必然選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