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萬年前南極冰蓋退縮之謎被揭開
【科技前沿】
光明日報南京11月19日電(記者蘇雁 通訊員姬尊雨)日前,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濤與(yu) 中外科學家合作,揭示了南極冰蓋冰下融水的釋放和冰蓋退縮、海平麵上升之間的直接聯係,為(wei) 預測未來南極冰蓋可能的變化提供了重要參考。
南極冰蓋在末次冰消期(約1.8萬(wan) 年至1.1萬(wan) 年前)曾存在幾次快速的退縮過程,可能與(yu) 冰下融水排放導致的冰蓋失穩有關(guan) 。隨著壓力增加和溫度升高,冰蓋深部的固態冰會(hui) 逐漸轉化為(wei) 液態融水,形成許多大小不一的冰下湖泊。當大陸冰蓋不穩定時,冰下湖泊儲(chu) 存的冰川融水流動性增強,存在大量排放的可能性,這也會(hui) 反過來影響冰蓋的穩定性,導致冰架崩塌速度加快。現有觀測手段無法直接記錄冰蓋底部融水的釋放過程,目前學界對冰下融水的釋放和冰蓋退縮之間的聯係缺乏可靠認識。
李濤與(yu) 合作夥(huo) 伴將冰蓋附近的海水鈾同位素組成作為(wei) 記錄冰下融水釋放的潛在指標,通過測量南大洋德雷克海峽的深海珊瑚樣品的年齡和鈾同位素組成,獲得了末次冰消期以來高分辨率南大洋海水鈾同位素演化記錄。
數據顯示,過去1.54萬(wan) 年到1.4萬(wan) 年之間,部分深海珊瑚樣品的鈾同位素組成明顯升高,南極冰蓋冰下融水釋放是導致該時期南大洋海水鈾同位素上升的主要原因。該時期南大洋海水鈾同位素的異常與(yu) 冰筏碎屑通量的極高值、融水脈衝(chong) 事件1A和全球海平麵的快速上升具有很好的對應關(guan) 係,指示了冰下融水釋放和冰蓋退縮、海平麵上升之間的直接聯係。末次冰消期以來,南極繞極深層水溫度的上升和上湧強度的加強可能是導致南極冰蓋冰下融水釋放和冰蓋退縮的先決(jue) 條件。
“冰蓋退縮帶來的融水不僅(jin) 會(hui) 導致海平麵升高,還會(hui) 影響海氣交換,改變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對全球碳循環有明顯影響。”李濤告訴記者,隨著未來繞極深水溫度的進一步增加,冰蓋底部融水釋放可能加快,進而引起南極冰蓋的崩解和海平麵快速上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