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屎官”發熱不退,竟是“擼貓”惹的禍
近年來,“擼貓”“吸貓”成為(wei) 愛寵一族的招牌動作,與(yu) 此同時,人畜共患疾病的暴露及發病風險隨之增加。近年來“貓抓病”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其臨(lin) 床表現缺乏特異性,誤診率極高。那麽(me) “貓抓病”究竟是一種什麽(me) 病呢?
新任“鏟屎官” 一個(ge) 多月,發熱且全身多處腫塊
34歲的朱先生是一個(ge) 水產(chan) 銷售老板,每天與(yu) 水產(chan) 打交道,也時常有被鮮活水產(chan) 刺傷(shang) 的情況。
兩(liang) 個(ge) 月前,親(qin) 戚寄養(yang) 隻貓咪在自己家裏,朱先生對這隻喵星人喜愛有加,每天白天忙活完水產(chan) ,晚上回家又當“鏟屎官”。朱先生回憶說,貓咪剛來家的時候比較認生,“擼貓”時被抓傷(shang) 了手背,當時有出血,但朱先生考慮是家養(yang) 貓,沒有及時就診,也沒有打疫苗。
就診前20天,朱先生發現右側(ce) 肘部突現腫塊,伴有疼痛,他以為(wei) 是被水產(chan) 刺傷(shang) ,當時並沒有太注意;10天前,腋窩也出現了明顯腫塊,這下他有點緊張了,但由於(yu) 店裏太忙,疼痛還能忍受,於(yu) 是生活如常。但是就診前一天晚上,突然發熱不退,乒乓球般大小的腫塊疼痛更加明顯。
朱先生在家人勸說下緊急來到江蘇省中醫院紫東(dong) 院區就診,就診醫生給他開具淋巴結B超,並且詢問了詳細的病史,了解到患者有鮮活水產(chan) 接觸史和貓抓傷(shang) 病史,於(yu) 是建議患者來到感染科。
確診“貓抓病”,竟是“喵星人”惹的禍
感染科結合患者貓抓傷(shang) 流行病學史,且在抓傷(shang) 同側(ce) 淋巴結腫大,首先考慮“貓抓病”,但考慮到患者有水產(chan) 刺傷(shang) 史,是否合並其他特殊病原體(ti) 感染?
因此,在充分與(yu) 患者溝通的前提下,感染科進行滑車上淋巴結的穿刺,送檢病理+宏基因檢查。宏基因結果回示漢氏巴爾通體(ti) ,EBV-DNA陽性,同時淋巴結活檢病理結果提示“貓抓病”。
“貓抓病”診斷明確,合並EB病毒感染,治療方案選擇口服阿奇黴素,聯合伐昔洛韋口服抗病毒。建議患者按時接種狂犬疫苗,如有不適及時相關(guan) 科室就診。8天後患者複診,局部淋巴結明顯縮小,疼痛感消失。
“擼貓”時被抓傷(shang) 、咬傷(shang) 要警惕
與(yu) 貓咪相處中時常會(hui) 有被抓傷(shang) 、咬傷(shang) 的情況,如果在這個(ge) 過程中,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等症狀,就可能是一種非特殊的疾病——“貓抓病”。
江蘇省中醫院紫東(dong) 院區感染科副主任車軍(jun) 勇醫師介紹,貓抓病(CSD)又稱“貓抓熱”,是漢氏巴爾通體(ti) 菌感染所致的自限性疾病。巴爾通體(ti) 屬是一種革蘭(lan) 陰性的杆菌。通常是由貓抓傷(shang) 、咬傷(shang) 引起或與(yu) 貓密切接觸後而感染,人與(yu) 人之間不傳(chuan) 播。常見症狀有:皮膚損害、淋巴結腫大,部分患者可有發熱、傷(shang) 口處皮膚可有紅腫、疼痛等。部分還會(hui) 有食欲不振、咽喉痛、頭痛、背痛、關(guan) 節痛等症狀。
專(zhuan) 家提醒,理想情況下,應在暴露後即刻接種狂犬疫苗。對於(yu) 從(cong) 事有狂犬病暴露風險的職業(ye) ,或因愛好而有狂犬病暴露風險的人,應進行狂犬病疫苗接種預防。(記者 於(yu) 丹丹 通訊員 王玉蘭(lan)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