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吸氧提神不如增加戶外運動
“連止痛藥都停了!是歪打正著,還是吸氧真的能緩解偏頭痛?”近日,陶女士在嚐試吸氧後發出這樣的疑惑。她告訴記者,被吸氧“種草”的人並不少,既有與(yu) 她一樣通過吸氧緩解偏頭痛的人群,也有壓力較大的上班族、學生黨(dang) 。
此前,關(guan) 於(yu) “吸氧比喝咖啡還提神”的話題引發熱議,甚至有網友將便攜式吸氧罐列為(wei) 高強度工作、高考、孕期必備好物。有人認為(wei) ,吸氧後呼吸順暢了,頭也不痛了,也有人表示沒感覺,純屬心理安慰。
專(zhuan) 業(ye) 人士指出,生活中確實存在缺氧狀態下需要吸氧的情況,吸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疲勞和解壓。但如果無低氧血症(一般認為(wei) 血氧飽和度94%以上)或局部組織器官缺氧的情況下,不建議常規氧療,而是提倡堅持鍛煉,工作和生活保持鬆弛有度。
適度吸氧能改善狀態
“恰逢換季,過敏性鼻炎發作,早上起來就一直流鼻涕,腦袋暈乎乎的,午睡後頭痛欲裂……”陶女士測了血氧飽和度,結果顯示正常,但她還是拿起家裏的便攜式氧氣瓶,吸了起來,以緩解頭痛症狀。
陳麗(li) 琳自從(cong) 去年換了辦公場所,工作時常常哈欠連連、頭痛,嚴(yan) 重時還要吃止痛藥緩解。“一直覺得是因為(wei) 對著電腦太久,累了或是睡眠不足導致的,但其他同事也有相似症狀,想到可能是缺氧。”為(wei) 此,陳麗(li) 琳買(mai) 來兩(liang) 瓶便攜式氧氣瓶,每到打哈欠、頭痛時便吸一會(hui) 兒(er) 。
吸氧真能提神?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高壓氧科主任薛連璧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適度吸氧確實能起到改善作用。“在人員較多的辦公室,長時間進行腦力工作的人,出現疲勞、困倦、頭暈腦脹、思維不敏銳等現象,一定程度上是大腦皮層等組織耗氧增加,或辦公環境相對乏氧造成的。在常壓下短時間吸氧,以緩解這些不適症狀,有一定道理。”
但是,薛連璧強調,吸氧的前提是要科學掌握吸氧方法、濃度、時長、時間間隔等。“不推薦健康人群長時間連續吸氧,也不主張自行采用醫用麵罩吸入100%純氧,這需要專(zhuan) 業(ye) 人員指導。”
正常孕婦不需要吸氧
記者留意到,使用氧療方法的還有學生和孕婦。張冬玲是正在備考研究生的大四學生,朋友見她複習(xi) 壓力大,便送了一個(ge) 便攜式吸氧罐。“聽說可以讓腦子清醒一點,使用一個(ge) 月後,發現每次噴第一下時會(hui) 有緩過來的感覺,持續吸並沒有明顯效果。”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呼吸內(nei) 科高級醫生胥韋告訴記者,如果在無低氧血症(一般認為(wei) 血氧飽和度94%以上)或局部組織器官缺氧情況下,不建議常規氧療。有些健康人群吸氧更多是尋求心理安慰,以此緩解焦慮、緊張等。
“常見的普通感冒、流感及非重症肺炎一般不會(hui) 導致血氧飽和度下降,患者如果有慢性呼吸係統疾病、重症肺炎等,可導致血氧飽和度顯著下降,甚至出現呼吸衰竭,此時則需要額外增加吸入空氣中的氧氣濃度以提高動脈血氧飽和度,從(cong) 而改善全身缺氧狀態。”胥韋說。
孕期31周的陳天真告訴記者,她在一次居家辦公時突然感覺喘不過氣來,即使大口呼吸,還是很難受。“當時還心跳加快,肚皮瞬間變得硬邦邦,像是宮縮。幸好家裏備有氧氣瓶,連續吸了一分鍾,才緩過來。”
深圳市婦幼保健院福強院區產(chan) 房主任李軍(jun) 表示,懷孕期間,孕婦生理結構會(hui) 發生變化。隨著子宮增大,胃、大腸、肺、膈肌都會(hui) 被上抬,因此有些孕婦會(hui) 出現胸悶氣急、感覺喘不過氣來的情況。適當運動、深呼吸或吸氧能讓這些症狀減輕。
李軍(jun) 介紹,有些孕婦有先天心髒病,或由於(yu) 心肺功能較差、重度貧血、肺部疾病等影響吸收氧分能力,導致血液氧含量不足,需要通過吸氧改善缺氧狀態。另外,有些孕婦到了孕晚期因胎盤功能老化導致胎兒(er) 血氧供應下降,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吸氧。但一般來說,正常孕婦並不需要吸氧。
健康人群應通過運動等方式緩解疲勞
“工作學習(xi) 過度用腦,吸氧恢複頭腦活力”“孕期容易缺氧,隨時隨地補氧”……記者在一些網購平台看到,不少商家在商品詳情頁麵將氧氣瓶、製氧機等描述為(wei) 學生白領常備、適用於(yu) 用腦過度等,有的產(chan) 品銷量達20多萬(wan) 件。
“除了科學掌握吸氧方法,選擇合格的有質量保障的設備、器具也很重要。”在薛連璧看來,目前市場上相關(guan) 產(chan) 品五花八門、良莠不齊,需要更科學地規範、引導市場,完善管理製度。另外,有些商家提供的設備使用說明並不完善,需要加強約束。
“應該在專(zhuan) 業(ye) 人員指導下購買(mai) 、使用吸氧裝置。采取什麽(me) 方式吸氧、濃度、持續時間、間隔時長、如何減少可能發生的毒副作用等,也需要專(zhuan) 業(ye) 人員進行科學引導。”薛連璧認為(wei) ,健康人不必要吸氧,更主張通過采取增加戶外運動、張弛有度、合理作息等更接近健康生理模式的方式緩解疲勞。
李軍(jun) 也表示,不建議孕婦自己在家吸氧。“吸氧時如果控製不好流量、濃度,導致孕婦體(ti) 內(nei) 血氧濃度過高,可能會(hui) 影響胎兒(er) 視網膜發育。”
胥韋告訴記者,吸氧時給氧流速太高,還可能造成鼻黏膜損傷(shang) ,出現鼻腔疼痛不適及鼻出血情況。部分製氧機帶有濕化裝置,可增加吸入氧氣的濕度以減少對鼻黏膜的刺激,但需注意及時更換滅菌濕化用水及定期消毒濕化裝置,避免因細菌滋生造成呼吸道感染。(記者 劉友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