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虱是臭蟲嗎?如何防蟲?
近幾個(ge) 月,多國暴發一場“床虱危機”。最初在英法等國肆虐,引起當地居民恐慌,而今危機蔓延至韓國。近日在香港機場快線列車座位上,一張疑似床虱的照片更是廣為(wei) 傳(chuan) 播。
床虱就是臭名昭著的臭蟲嗎?該如何應對這種小小生物可能帶來的公共衛生隱患?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就此進行解答。
不會(hui) 傳(chuan) 播傳(chuan) 染病
床虱在英文裏又被稱為(wei) “bedbug”,在我國它有被人熟知的名字——臭蟲。
在我國,臭蟲一度是人人喊打的“四害”之一,後因控製消滅而被蟑螂取代。王新宇表示,盡管臭蟲聽上去淡出大眾(zhong) 視線已很久,但實際上始終零星存在。臭蟲(床虱)屬於(yu) 節肢動物,因為(wei) 能分泌臭液,發揮防禦天敵和促進交配的作用,所以其爬行過的地方都會(hui) 留下難聞臭味,又被稱為(wei) “臭蟲”。
相關(guan) 醫學報道,臭蟲生存能力比蚊子更強,吸食人類血液的量是蚊子的7倍,每次吸血時間3分鍾—7分鍾,因此造成的傷(shang) 口更癢,奇癢難忍非常影響睡眠質量。王新宇說,目前來看臭蟲吸食後會(hui) 引起蟲咬性皮炎,繼而誘發失眠等。臭蟲不大會(hui) 像蚊子、跳蚤一樣傳(chuan) 播其他蟲媒類傳(chuan) 染病,也不像疥蟎一樣需要寄生在人體(ti) 存活。
專(zhuan) 家分析,臭蟲主要棲息於(yu) 室內(nei) 牆壁、木製家具的縫隙、草墊、床席等處,或交通工具及公共場所的桌椅縫隙中。專(zhuan) 家表示:總體(ti) 來看,衛生條件越差,臭蟲的生存空間越大。
居家注意衛生
隨著世界放開、人群流動、旅行機會(hui) 增多,臭蟲看似防不勝防,如何盡可能避免它的幹擾?
王新宇告訴記者,出行盡量選擇幹淨、衛生的居所,如不放心,旅行中的衣物盡可能放在密封袋空間,減少接觸機會(hui) ;如前往衛生條件差強人意之處,也可選擇一次性床單等;返回家中,可先找到空曠地方處理行李。
至於(yu) 日常居家,則應定期清潔、吸塵,避免使用未經消殺處理的二手家具,盡快更換剝落的牆紙,填塞牆壁、地麵縫隙等。需要指出的是,臭蟲很難自行徹底清理,需要專(zhuan) 業(ye) 殺蟲機構來處理。一般來說,如果床單定期更換、不多人混用床單等,臭蟲侵襲的風險會(hui) 小一些。
專(zhuan) 家最後提醒,一旦被臭蟲叮咬,可用複方爐甘石洗劑等止癢,如叮咬症狀嚴(yan) 重,建議前往就醫對症治療。(記者 顧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