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小雪節氣後寒潮頻發 養生重在“避寒就溫”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ge) 節氣。中醫專(zhuan) 家提示,小雪節氣之後,寒氣較立冬節氣更甚,人們(men) 應順應自然規律,避寒就溫、斂陰護陽,以防來年春天因“腎虧(kui) ”而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隨著小雪節氣氣溫下降,風、寒、濕邪逐漸凸顯。”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許雲(yun) 說,此時頭部受到風寒侵襲,可能導致頭麵部血管收縮,引起頭暈、頭疼、麵癱,甚至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而肺部受到寒邪侵襲,可能出現感冒、流涕、噴嚏等症狀,嚴(yan) 重時甚至會(hui) 誘使慢阻肺、肺炎、哮喘等疾病發作。此外,冬日衣著偏厚且運動量少,熱量容易囤積在身體(ti) 內(nei) 部而生內(nei) 火,人易出現煩躁不安、口唇幹裂、鼻咽幹燥等現象。
針對小雪節氣後寒潮頻發的特點,許雲(yun) 提示,人們(men) 應注意添衣保暖,尤其要保護頭麵部、背部及四肢末端等陽氣外露之處,可以戴上帽子、圍巾防護。年紀較大或者平素腿腳不利索的人群,可以戴上護膝來保護關(guan) 節。平時容易手腳冰涼的人群,可以在晚上多泡腳促進血液循環,艾灸、熱漬關(guan) 元、三陰交等穴位也是不錯的養(yang) 生方式。
小雪時節,天氣逐漸陰冷,人體(ti) 對能量的消耗也在增加。許雲(yun) 提示,飲食上需注重甘溫助陽、益氣補血、調補五髒,溫潤之品可選用堅果類食物,如黑芝麻、核桃等溫而不燥、潤而不膩的食品。
雖然冬令藥食進補可以禦寒,但“食補不如運動補”。“冬季適度運動,一可調節自身熱能,抵禦嚴(yan) 寒;二則活動肢體(ti) 關(guan) 節,精氣血流暢通,增強免疫能力。”許雲(yun) 說,休息之餘(yu) ,可以嚐試冬泳、戶外踢毽子等;另外,常練太極拳、八段錦不僅(jin) 可以柔筋健骨、養(yang) 氣壯力,還具有行氣活血、協調五髒六腑之功能。(記者田曉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