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法治意識 構築“反詐”防線
原標題:大閘蟹禮品卡、快遞丟(diu) 失賠付、航班取消陷阱……電信網絡詐騙花樣翻新,披上“新馬甲”
增強法治意識 構築“反詐”防線
“雙11”前夕,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發布提示,指出一些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消費者購物信息後,冒充電商或物流客服,利用“商品有質量問題”“快遞丟(diu) 失”“會(hui) 員充值出現問題”等話術,謊稱要進行超額賠付,誘導消費者下載虛假APP、加入賠付群等,騙取消費者錢財。
大閘蟹禮品卡、快遞丟(diu) 失賠付、航班取消陷阱……近段時間,本報收到多位讀者來信、網友留言,反映電信網絡詐騙花樣翻新,披上“新馬甲”,提醒公眾(zhong) 注意,不要上當。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此類騙局多與(yu) 個(ge) 人信息泄露問題有關(guan) 。有關(guan) 部門應高度重視個(ge) 人信息泄露問題,提升公眾(zhong) 法治意識,從(cong) 源頭上切斷電信網絡詐騙“黑色產(chan) 業(ye) 鏈”。
假冒大企業(ye) 、知名品牌甚至政府部門工作人員,騙取受害人信任
據安徽望江縣公安局民警崔執勝介紹,不久前,他們(men) 接到一起群眾(zhong) 報案,當事人收到不知誰寄來的快遞,裏麵是一張精致的大閘蟹禮品卡。“他按照卡片引導,掃碼後進入聊天界麵,客服看著挺正規,核對了蟹卡上的信息,又發給他一個(ge) 新的二維碼。他掃碼進入群聊,看到群公告要求下載APP後完成刷單任務,感覺不對,立刻報警,這才避免了財產(chan) 損失。”崔執勝說。
近段時間,有不少人收到過類似的不明快遞,有的是“0元提貨卡”“禮品卡”“刮刮樂(le) ”,還有的是手機支架、小風扇、中性筆等小禮品。快遞中往往印有二維碼,提示掃碼後才能領獎或提貨。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此類騙局堪稱早期街頭掃碼送禮套路的升級版,都是打著免費的招牌,以小惠小利做誘餌,誘騙當事人一步步去完成更大的“任務”,領取更高價(jia) 值的“獎品”,殊不知,騙子也借此騙走了錢財。
江蘇泰州市警方近日發布一則案例,清晰呈現詐騙套路:10月8日,王女士收到一份裝有“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施方案”紅頭文件的快遞,上麵有一個(ge) 企業(ye) 微信二維碼。王女士掃碼後加入名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大家庭”的聊天群,成員有數百人,不少人都在群內(nei) 曬出成功領到“扶貧款”的截圖。王女士信以為(wei) 真,隨即添加群管理員為(wei) 好友。對方自稱是“扶貧辦”的工作人員,稱國家要發放一筆專(zhuan) 項“扶貧款”。王女士通過對方發來的鏈接下載了APP,注冊(ce) 填寫(xie) 了個(ge) 人信息。不久,對方聲稱審核已通過,但需要王女士繳納2%的“激活金”才能領取“扶貧款”。在對方引導下,王女士向指定賬戶轉賬29400元。對方又表示還要繳納個(ge) 人所得稅,王女士又轉賬53800元。當王女士準備領取“扶貧款”時,平台顯示“銀行卡號填寫(xie) 錯誤,需繳納解凍金107600元”。此時,王女士才覺得事情有蹊蹺,趕緊報警。
類似這樣的騙局其實有跡可循,騙子通常假冒大企業(ye) 、知名品牌甚至政府部門的名義(yi) ,通過一套精心設計的話術,逐步騙取當事人信任,然後編造種種理由,要求當事人轉賬或匯款。
張先生3年前曾在某網上培訓機構參加過短期培訓。前不久,他兩(liang) 次接到這家培訓機構寄來的快遞,內(nei) 有一張以國家部委為(wei) 抬頭的退費通知。張先生按照要求掃碼進群辦理退費。掃第一個(ge) 快遞的二維碼進入一個(ge) QQ群,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他下載了名為(wei) “12315”的APP,界麵看上去與(yu) 官方的“全國12315”非常相像。不料,他提了一個(ge) 質疑的問題便被踢出了QQ群。當他掃第二個(ge) 快遞的二維碼時,被引導下載了一個(ge) 名為(wei) “京東(dong) 內(nei) 部商城”的網頁。“假冒網頁與(yu) 官方網站高度相似,不僅(jin) 有著名的品牌標誌、廣告詞等,頁麵布局、色調也與(yu) 官網相仿。”張先生說,工作人員表示可以通過“內(nei) 部商城優(you) 惠券的形式”辦理退費,如充3000元返還3300元、充10000元返還12000元等等。張先生先以小額充值,沒想到真的返還了,但當他大額充值後,銀行卡便被凍結,QQ群也無法登錄。
在公安部網安局近日發布的一批警示案例中,有的犯罪分子為(wei) 了騙取當事人信任,甚至偽(wei) 造了“銀保監會(hui) ”的官網,其以假亂(luan) 真的程度,讓一般公眾(zhong) 都無法分辨。
個(ge) 人信息泄露,讓犯罪分子能夠精準定位到受害人
10月中旬,一名網友在社交平台上詳細講述了她所經曆的航班取消騙局,引起廣泛關(guan) 注。據她介紹,她在某電商平台上訂了一張機票,起飛前一天突然接到自稱是客服的電話,說航班因故取消,將通過支付寶賠付她300元,但要下載一個(ge) 視頻會(hui) 議APP,同時在支付軟件上及時打開理賠通道。在“客服人員”的一步步引導下,這位網友不知不覺掉入陷阱,最終被騙11萬(wan) 餘(yu) 元。
“個(ge) 人信息泄露讓詐騙分子能夠精準定位到被害人。”上海靖予霖律師事務所黃洪連律師說,一般有兩(liang) 種情況導致個(ge) 人信息泄露:一是通過技術手段侵入計算機係統非法獲取;二是通過相關(guan) 組織內(nei) 部人員非法獲取,“無論哪一種情況,公民個(ge) 人都很難防範。”
目前,電信網絡詐騙已經形成了一條黑色產(chan) 業(ye) 鏈,其中涉及“人員鏈”“信息鏈”“技術鏈”“資金鏈”等多個(ge) 環節。對於(yu) 此類騙局,防止個(ge) 人信息泄露、阻斷“信息鏈”是關(guan) 鍵一環。湘潭大學法學院教授鄧春梅表示,對於(yu) 正常經營管理活動中合法獲取的公民個(ge) 人信息,相關(guan) 單位與(yu) 部門應切實負起保護責任,企業(ye) 應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員工對消費者個(ge) 人信息的保護意識及責任意識。對於(yu) 銀行、航空公司、電商平台等需要大量采集個(ge) 人信息的企業(ye) ,應要求設立專(zhuan) 人專(zhuan) 崗,並明確崗位職責。
最近,浙江溫州市公安網安部門查處了一起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案。某大藥房數據分析師利用職務便利將大量交易數據導出並售賣,目前已被依法刑事拘留。同時,該藥房因未履行數據保護義(yi) 務造成數據泄露,也被處罰。
鄧春梅認為(wei) ,為(wei) 了保護個(ge) 人信息權益,規範個(ge) 人信息處理活動,應加強個(ge) 人信息保護法的執法力度,將法律條款規定落到實處。首先要加強行政監管,切實履行個(ge) 人信息保護責任,相關(guan) 職能部門應聯合起來、積極作為(wei) ,加大對非法泄露個(ge) 人信息行為(wei) 的監管與(yu) 懲處。其次,司法機關(guan) 也應加強對此類案件的審判工作,依法嚴(yan) 肅追責。
“此外,還應提高泄露個(ge) 人信息的違法成本,提高懲罰額度。如果企業(ye) 隻需賠償(chang) 幾千元,對企業(ye) 來說影響甚微。與(yu) 此同時,還要加大對違法行為(wei) 的曝光,以及對典型案例的宣傳(chuan) ,引導公民、企業(ye) 和全社會(hui) 共同提高個(ge) 人信息保護意識及法律責任意識。”鄧春梅建議,鑒於(yu) 部分個(ge) 人信息是從(cong) 倒閉企業(ye) 中非法流出的,此類情況治理相對棘手,可以考慮建立倒閉企業(ye) 法人代表信息安全責任製度。
提升公眾(zhong) 法治意識,普及法律常識,構建防止被騙的心理防線
崔執勝認為(wei) ,拒絕誘惑是防止被騙的第一道心理防線,“遇到不明事項,應保持一定警惕性。如果發覺受騙,第一時間報案,公安機關(guan) 可與(yu) 銀行緊密合作,進行凍結止付,及時幫助當事人止損”。
黃洪連坦言,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往往分工嚴(yan) 密,且詐騙組織者常在境外,公安機關(guan) 打擊此類犯罪時比較困難,也增加了被害人挽損的難度。他提醒:“被害人遭受錢款損失,不僅(jin) 可以依法控告詐騙分子,還可以控告為(wei) 犯罪提供上下遊服務的人。”
“在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鏈條中,幫助行為(wei) 已逐漸成為(wei) 重要一環。”安徽碭山縣讀者劉效仁說。近日,某地警方發布了一條短視頻,一名青年因“幫信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被刑事拘留,沒想到,視頻下近11萬(wan) 條評論都在詢問“什麽(me) 是‘幫信罪’”。據了解,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新增了“幫信罪”,規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wei) 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chu) 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的,涉嫌犯罪。據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披露,全國檢察機關(guan) 起訴非法買(mai) 賣電話卡和銀行卡、提供技術支持、幫助提款轉賬等犯罪從(cong) 2018年137人增至2022年13萬(wan) 人。
有的科技從(cong) 業(ye) 人員抱著“賺快錢”“炫技”等想法,通過非法出售、出租專(zhuan) 業(ye) 設備或工具,幫助上遊實施犯罪,淪為(wei) 犯罪的“技術助攻”,甚至助推了網絡詐騙迭代升級。有讀者建議,應通過法治宣講、公開聽證等方式,普及法律常識,尤其要加強送法進校園工作,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識。
近日,公安部會(hui) 同有關(guan) 主管部門起草了《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guan) 聯違法犯罪聯合懲戒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非法買(mai) 賣、出租、出借電話卡、物聯網卡、固定電話、電信線路、短信端口、銀行賬戶、支付賬戶等3張或3次以上者均被列為(wei) 懲戒對象;而懲戒對象為(wei) 單位的,可以同時對單位法定代表人、主要責任人等實施懲戒。(記者 孫立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