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小劇場演出季有看頭
近日,曆時兩(liang) 個(ge) 多月的2023江蘇省小劇場演出季收官。演出季采取省市聯動的方式,20部小劇場優(you) 秀劇目涵蓋戲曲、話劇、曲藝、木偶劇、兒(er) 童劇等藝術形式,在江蘇各地陸續展演。江蘇各設區市也同步開展相關(guan) 活動,推出不同類型的小劇場演出、主題藝術公共教育活動,打造更多人們(men) 休閑娛樂(le) 的新去處和主客共享的新場景,讓更多人樂(le) 享“家門口的文化大餐”。
演出季推出藝術盛宴
“天連水來水連波,放下風帆把住舵……”在1個(ge) 多小時的演出中,柳琴戲《漁歌》用一首漁歌串聯起了普通漁家的滄桑變化。《漁歌》取材自洪澤湖“十年禁漁”的故事,講述了漁民從(cong) “靠水吃水”到“洗腳上岸”的變遷。在演員們(men) 婉轉悠揚的歌聲中,現實與(yu) 回憶雙重時空場景交錯變換,展現了一戶人家、兩(liang) 代漁人的命運糾葛。新穎的表現手法和詩意的舞美設計讓現場觀眾(zhong) 沉迷,劇場內(nei) 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揚州市木偶研究所創排的小劇場版《白雪公主》,全新演繹了這個(ge) 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真人演員和杖頭木偶合演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演出中的互動環節將觀眾(zhong) 帶入了故事情境中。色彩斑斕的舞台、充滿童趣的台詞、歡快動聽的旋律和高潮迭起的劇情,讓小朋友看得目不轉睛。
展演中,也不乏傳(chuan) 統題材劇目。作為(wei) 連雲(yun) 港市演藝集團淮海劇團代表作之一的淮海戲《牆頭記》,在小劇場的環境下,演員的身段形體(ti) 、麵部表情清晰可見,紮實的聲腔和功法,讓精於(yu) 算計的奸商大乖、虛偽(wei) 狡猾的偽(wei) 讀書(shu) 人二乖、忠厚老實的張木匠等角色惟妙惟肖。
演出季期間,還組織開展了演前導賞、主創見麵會(hui) 、“玩轉小劇場”主題藝術公共教育活動等藝術普及活動,進一步加強大眾(zhong) 戲劇藝術普及,推動小劇場真正走進大眾(zhong) 生活。
推動劇目創作高質量發展
此次展演的劇目涵蓋了江蘇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江蘇重點題材劇目創作輔導孵化作品和新近入選第三批江蘇省小劇場精品劇目的作品,展現了江蘇小劇場劇目的最新創作成果。
2022年江蘇重點題材劇目創作輔導孵化作品錫劇《紅豆》是國內(nei) 首部小劇場錫劇作品,也是無錫市錫劇院在小劇場劇目領域的一次積極實踐。通過在傳(chuan) 統錫劇中融入時代元素、年輕元素,《紅豆》成功吸引了年輕觀眾(zhong) ,開拓了演出市場,賦予錫劇藝術全新的內(nei) 涵和價(jia) 值,對於(yu) 挖掘小劇場錫劇創排樣式具有獨特的價(jia) 值意義(yi) 。
作為(wei) 江蘇藝術基金2023年度資助項目的小劇場揚劇《千裏江山》在鎮江市演出時也廣受好評。它演繹了古典名畫《千裏江山圖》的誕生傳(chuan) 奇。“這部劇在表演風格、唱腔設計以及舞台表現樣式上都力圖新穎。通過對劇目內(nei) 容和舞台樣式的實驗性探索,也促進青年戲曲人才不斷成長、成才。”在劇中飾演宋徽宗的揚劇表演藝術家李政成表示。
作為(wei) 國內(nei) 率先探索小劇場建設的省份,江蘇持續推動小劇場劇目創作高質量發展。江蘇出台了全國首個(ge) 《關(guan) 於(yu) 推進小劇場建設的指導意見》,製定了小劇場精品劇目創作指南,推出了省級小劇場精品劇目認定、小劇場精品劇目展演展播、編劇人才培養(yang) 、藝術基金資助等一係列引導支持小劇場發展的政策措施。江蘇省劇本創作孵化中心通過集中培訓、劇本朗讀、聯排公演等方式對入選劇本進行孵化。近兩(liang) 年,中心共孵化原創劇本69部、原創劇目24部。此次演出季也展現出江蘇劇本創作孵化的顯著成果。
打造文旅融合新體(ti) 驗
夜幕降臨(lin) ,五彩的燈光點綴著常州青果巷半園的亭台樓閣。在演員的引導下,觀眾(zhong) 遊走在半園內(nei) 的不同場景中,既能欣賞碧水疏影、白牆黛瓦的園林景致,又能近距離感受錫劇的魅力。
演出季期間,常州市錫劇院打造的沉浸式園林實景喜劇錫劇《半園·珍珠塔》在青果巷半園裏“老劇新演”,人氣火爆。《半園·珍珠塔》脫胎於(yu) 廣為(wei) 流傳(chuan) 的經典劇目《珍珠塔》,在傳(chuan) 統錫劇基礎上雜糅了喜劇、滑稽戲等的表演風格。劇目以精致文雅的青果巷半園為(wei) 演出背景,將園中景、景中戲、戲中人融為(wei) 一體(ti) ,交相輝映。今年9月,《半園·珍珠塔》被評為(wei) 第三批江蘇省小劇場精品劇目。
同樣在園林中演出的實景版昆曲《遊園驚夢》也曾獲評江蘇省小劇場精品劇目,由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創作,因地製宜地將蘇州園林與(yu) 昆曲相融合,“流動的園林”和“凝固的昆曲”渾然天成,打造了沉浸式的多重體(ti) 驗。置身於(yu) 蘇州昆劇傳(chuan) 習(xi) 所的園林內(nei) ,觀眾(zhong) 能近距離觀賞演員們(men) 的身段和唱腔,全方位了解一場昆曲的台前幕後。劇院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園林實景版《遊園驚夢》上演以來,豐(feng) 富了夜間演藝市場,實現了蘇州園林和昆曲“雙遺產(chan) ”的完美結合,是文旅相融的有益探索,更是對江南文化基因的活態傳(chuan) 承。
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江蘇堅持把小劇場作為(wei) 加快藝術創作領域文旅融合的重要載體(ti) ,加強旅遊演藝、非遺等特色小劇場建設,不僅(jin) 豐(feng) 富了旅遊內(nei) 涵,也實現了用旅遊載體(ti) 傳(chuan) 播文化,為(wei) 人們(men) 提供了“白天觀景、晚上看戲”全天候旅遊體(ti) 驗。(本報駐江蘇記者 王 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