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非遺融入美好生活的奏鳴
聽,非遺融入美好生活的奏鳴
——首屆唐山非遺音樂(le) 嘉年華側(ce) 記
激昂的馬頭琴演繹著萬(wan) 馬奔騰的豪情,輕快的長鼓敲打出歡樂(le) 祥和的節拍……隔著南湖,熱鬧的旋律就已經伴隨著冬風吹至耳畔,引得遊人不由加快腳步,向那燈光璀璨處奔赴一場非遺之約。
“來的時候還擔心找不到位置,結果聽著聲兒(er) 就過來了。”來自山東(dong) 的遊客餘(yu) 女士分享著感受。據統計,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的3610個(ge) 子項中,音樂(le) 類(包括傳(chuan) 統音樂(le) 、傳(chuan) 統戲劇和曲藝在內(nei) )的非遺項目就占三成。可以說,音樂(le) 既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重要的載體(ti) ,也是吸引更多人關(guan) 注非遺、了解非遺的“金招牌”。2023首屆唐山非遺音樂(le) 嘉年華正是以音樂(le) 為(wei) “弦”,彈奏出非遺融入美好生活的華章。
本屆嘉年華在華麗(li) 的大舞台外,設置了幾方精巧的小舞台。連續3天,每天兩(liang) 場,來自中國煤礦文工團的多位國家一級演員和非遺傳(chuan) 承人在小舞台上共同演繹京劇、川劇、抖空竹、口技、京跤等絕活,台下觀眾(zhong) 連連鼓掌叫好。
近年來,公共文化服務不斷升級,文化惠民力度持續加強,不同主題的惠民演出輻射越來越多的城市和鄉(xiang) 村,“家門口就可以看到”的高質量展演豐(feng) 富和滋養(yang) 著人民群眾(zhong) 的精神生活。本屆嘉年華以更具趣味性與(yu) 體(ti) 驗感的非遺演出,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更好地傳(chuan) 承傳(chuan) 播,惠及千家萬(wan) 戶。
“舞台上展示的這些曲藝類、雜技類非遺技藝原本就生於(yu) 街頭、長於(yu) 街頭,現在又回到街頭,對於(yu) 表演者、觀眾(zhong) 都是一種追尋和觸動。”資深媒體(ti) 人馬先生表示。
在嘉年華的非遺市集上,沒有什麽(me) 比冬日裏一碗熱氣騰騰的美食更能熨帖髒腑。來自陝西榆林的非遺項目綏德羊肉麵店中排起長龍。一碗鮮香的熱湯麵下肚,讓人頓覺暖意融融。“我們(men) 為(wei) 了這次活動做了充足的準備。我們(men) 專(zhuan) 程從(cong) 老家帶了大鍋灶,來保證鍋具不受天氣影響快速加熱,從(cong) 而讓前來逛集的遊客能夠品嚐到地道的陝北羊肉湯。”綏德羊肉麵傳(chuan) 承人雷國輝說。
陝北的羊肉麵、江西贛南客家的擂茶、浙江溫州的米塑、山東(dong) 德州的扒雞、四川成都的糖畫、廣西瑤族的油茶,天南海北的美食攪動味蕾;河南孟津的剪紙、山東(dong) 濰坊的風箏、內(nei) 蒙古科爾沁的皮雕畫,五湖四海的手工藝讓人大飽眼福,配合著舞台傳(chuan) 來的民族音樂(le) ,有滋有味、有聲有色。“親(qin) 自看到、聽到、觸摸到,與(yu) 隔著屏幕了解是完全不同的體(ti) 驗,一天逛下來我的自豪感倍增,更深刻地感知到傳(chuan) 統文化對當下和未來是多麽(me) 重要。”遊客陳先生說。
“推動非遺更好地回歸生活、融入當代是我們(men) 傳(chuan) 承人和活動主辦方共同的驅動力。”濰坊風箏傳(chuan) 承人楊紅衛為(wei) 遊客介紹著店內(nei) 每種風箏形製寓藏的民俗故事。在楊紅衛的巧思設計下,風箏不僅(jin) 可以天上飛,還能桌上擺、牆上掛,甚至穿上身。“老手藝是我們(men) 絕對不會(hui) 丟(diu) 的寶藏,同時我們(men) 通過非遺文創產(chan) 品,為(wei) 消費者日常生活增添更多幸福感。”楊紅衛認為(wei) ,通過文創吸引關(guan) 注度,既是對非遺傳(chuan) 承的反哺,又是非遺連接現代生活的一把鑰匙。
非遺連接現代生活的另一把鑰匙是旅遊。嘉年華的舉(ju) 辦場地搭建在唐山南湖開灤旅遊景區。多年前,這裏曾是一片滿目瘡痍的采煤沉降區,如今,景區內(nei) 碧波蕩漾,草木成蔭,成為(wei) 唐山市民休閑放鬆的好去處。今天,嘉年華搭建的非遺舞台成為(wei) 景區流動活態的“新景觀”,遊客相約“打卡”,非遺與(yu) 旅遊的“互促”在活動中呈現得淋漓盡致。
“鐺啷啷”,鑼鼓聲響起,小舞台上新一場演出開始了,非遺融入美好生活的奏鳴也隨著鑼鼓聲愈發響亮。(本報記者 王添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