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捷龍三號首次應用發射 驗證海上長距離機動發射能力

發布時間:2023-12-06 10:06: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北京時間今天淩晨3時24分,捷龍三號火箭在我國廣東(dong) 附近海域,成功將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這也是捷龍三號去年首飛成功後,第一次執行應用發射任務。下麵跟隨記者的鏡頭走近捷龍三號運載火箭。

  總台央視記者 陶嘉樹:這就是捷龍三號運載火箭,它是一型四級固體(ti) 運載火箭,箭體(ti) 最大直徑2.64米,起飛重量140噸,可以將1.5噸的航天器送到500公裏的太陽同步軌道。我們(men) 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火箭由4個(ge) 部分組成,分別是火箭的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每一級火箭內(nei) 部都裝著固體(ti) 燃料,它們(men) 接力工作,最終將航天器送入預定的軌道。

  捷龍三號火箭的一大特點就是適應性強,它雖然是為(wei) 海上發射而專(zhuan) 門研製,但它同時可以兼顧陸上發射。它采用固體(ti) 推進劑作為(wei) 燃料,具有較強的運載能力,可以將更重的單個(ge) 航天器或較輕的多個(ge) 航天器一次發射升空,為(wei) 此,捷龍三號專(zhuan) 門設計了用於(yu) 裝衛星的超大整流罩,運載效率更高。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捷龍三號運載火箭總指揮 金鑫:發射衛星的重量重,整流罩也得更大,所以我們(men) 捷龍三號火箭采用的3.35米直徑的整流罩,這樣給衛星更大的一個(ge) 包絡空間。我們(men) 首飛的時候就攻克了一個(ge) 技術難點叫“大頭罩”,其實叫整流罩跟箭體(ti) 的一個(ge) 直徑比,這個(ge) 直徑比已經超過了1.6,國際上有一個(ge) 傳(chuan) 統的標準,超過1.6,對於(yu) 火箭的姿態的控製難度更大、力學環境更複雜,但是我們(men) 攻克了這個(ge) 難點。

  金鑫介紹,除了運載能力強、整流罩空間大,捷龍三號火箭還具有發射效率高、履約周期短、發射方式多樣化等特點,有很強的任務適應性。

  長途跋涉 驗證海上長距離機動發射能力

  此次發射的捷龍三號,從(cong) 山東(dong) 海陽東(dong) 方航天港出發,曆時五天半、行程1300多海裏到達廣東(dong) 附近海域實施發射。

  為(wei) 了應對不同航天器對軌道的不同需求,火箭需要在不同的位置發射才可以更好地利用火箭的運載能力。我國的海岸線綿延千裏、海域幅員遼闊,用於(yu) 發射的點位選擇非常大,可以根據具體(ti) 任務需求靈活選擇,並且還可以解決(jue) 火箭殘骸的落區的問題。

  據介紹,此次海上發射行程約1300公裏,海上航行時間五天半,這對火箭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捷龍三號運載火箭總指揮 金鑫:進一步地驗證捷龍三號火箭長距離海上機動發射的一個(ge) 適應性,為(wei) 未來我們(men) 去更遠的海域打下了基礎。

  (總台央視記者 崔霞 陶嘉樹)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