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誠信國際:維持中國主權信用等級AA+g,評級展望穩定

發布時間:2023-12-06 10:05:00來源: 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12月6日電 12月5日,中誠信國際發布公告,維持中國主權信用等級AA+g ,評級展望為(wei) 穩定。

  中誠信國際認為(wei) ,2023年中國經濟仍表現出較強韌性,中國政府的財政空間仍充足,國債(zhai) 增發亦為(wei) 地方騰出可支配財政空間。同時,中國政府對於(yu) 新動能領域的堅定支持將支撐中長期經濟的增長,充裕的外匯儲(chu) 備和對短期外債(zhai) 較高的覆蓋率亦對主權信用實力提供較好支持。未來仍需持續關(guan) 注控製新增和化解隱性債(zhai) 務的進程以及大國博弈背景下不斷演變的地緣政治風險。

  中誠信國際表示,在全球經濟複蘇勢頭不穩、國際地緣政經衝(chong) 突加劇的背景下,相較於(yu) 歐美日韓等主要發達經濟體(ti) ,2023年中國經濟發展仍表現出較強韌性。同時,基於(yu) 對明年政策調整下地產(chan) 投資延續跌幅收窄、工業(ye) 生產(chan) 保持韌性以及充足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空間的預期,中誠信國際預期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或達5%左右。

  從(cong) 經濟增速來看,今年前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速相較去年顯著改善,且仍顯著高於(yu) 美國、歐盟、日本以及韓國等主要發達經濟體(ti) 。

  從(cong) 增長動力來看,今年以來服務業(ye) 、最終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階段性高位,且增長動力結構總體(ti) 向常態水平回歸。

  從(cong) 供需兩(liang) 端來看,裝備製造生產(chan) 、服務消費以及“新三樣”出口等領域亮點突出,新的增長動能仍在積蓄。此外,穩增長政策發力之下,廣義(yi) 基建投資保持較高增長,對於(yu) 經濟修複形成了有力支撐。

  總體(ti) 上看,今年以來中國經濟複蘇節奏雖有波折,但產(chan) 出缺口持續收窄,增長動力結構性調整有序推進,經濟複蘇呈現築底回升態勢。IMF於(yu) 今年11月將今明兩(liang) 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上調至5.4%和4.6%,較10月預測值均上調0.4個(ge) 百分點。

  中誠信國際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將達5.3%,明年經濟增長或仍將達5%左右。

  中誠信國際指出,對於(yu) 明年中國經濟增長的積極預期有多重支撐:

  首先是拖累因素的減輕。在房地產(chan) 政策調整與(yu) 支持下,明年房地產(chan) 投資或將跌幅收窄,對於(yu) 固定資產(chan) 投資以及經濟增長的拖累將有所減輕。鑒於(yu) 中國製造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中的作用,以及持續擴大對外開放穩外貿政策的支撐,中國出口金額仍將保持較大規模。

  其次是經濟韌性的支撐。2020年以來中國工業(ye) 生產(chan) 始終保持較強韌性,特別是以裝備製造業(ye) 所代表的經濟新動能發揮了顯著的支撐與(yu) 帶動作用,居民部門超額儲(chu) 蓄的釋放也能對終端消費的改善形成推動作用。

  再次是政策空間的托底。此前中國逆周期調整措施相對審慎,當前中國仍有相對充足的政策調整空間。貨幣政策寬貨幣與(yu) 寬信用的力度有望進一步加大,持續為(wei) 實體(ti) 經濟提供充足的流動性嗬護以及較低利率的融資環境。財政政策也有望進一步加大支出力度,推動經濟在投資、消費以及產(chan) 業(ye) 各領域加快修複節奏,其中10月份中國增發1萬(wan) 億(yi) 國債(zhai) 額度,考慮支出節奏及財政乘數,約可拉動2024 年GDP增長0.6至0.8個(ge) 百分點。

  中誠信國際指出,中國對於(yu) 高科技、裝備製造業(ye) 、數字經濟等新動能領域的支持將有望推動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並支撐中長期中國生產(chan) 率和經濟增長的提升。近年來,中國持續推出了多項支持高技術製造業(ye) 的政策舉(ju) 措,在推動新動能經濟可持續增長方麵成效顯著。在政府堅持增長驅動力向消費、科技創新等轉型的背景下,科技進步及穩定的政策支持將能夠支持中長期中國生產(chan) 率的提升、並穩定其在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

  中誠信國際表示,盡管四季度萬(wan) 億(yi) 國債(zhai) 的增發致使2023年政府財政赤字有所擴大,中國一般政府債(zhai) 務負擔有所抬升,但今年以來中國財政收入保持恢複性增長,萬(wan) 億(yi) 國債(zhai) 增發亦將為(wei) 地方騰出一定的可支配財政空間,對投資及經濟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相較於(yu) 歐美等發達經濟體(ti) ,中國仍有充足的財政空間控製債(zhai) 務風險的上升。與(yu) 美國等主要發達經濟體(ti) 相比,當前中國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杠杆率仍處於(yu) 較低水平,同時中國政府整體(ti) 的債(zhai) 務負擔率仍普遍低於(yu) 同級別國家。

  中誠信國際指出,此次萬(wan) 億(yi) 國債(zhai) 增發釋放了穩增長的強烈意圖,並通過建立跨年度使用機製支持跨年度經濟平穩運行,理論上可拉動2024年GDP約0.6-0.7個(ge) 百分點,且在地方財政“減收增支”矛盾加劇的背景下,萬(wan) 億(yi) 國債(zhai) 將全部轉移地方使用並由中央還本付息,有利於(yu) 緩解地方政府剛性支出壓力,騰挪資金彌補其他領域融資缺口,一定程度上遏製地方過度舉(ju) 債(zhai) 意願及隱性債(zhai) 務再度擴張,也能與(yu) 本輪特殊再融資債(zhai) 形成合力,為(wei) “一攬子化債(zhai) ”提供更多空間,更好的平衡化債(zhai) 與(yu) 經濟增長的關(guan) 係。同時,受益於(yu) 便捷的融資渠道,中國債(zhai) 務償(chang) 付能力始終處於(yu) 較高水平,一般政府債(zhai) 務利息支出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維持在8%以下,與(yu) 同級別的國家實力相當。另外,國內(nei) 較高儲(chu) 蓄率和以內(nei) 債(zhai) 為(wei) 主的債(zhai) 務結構也支持了其整體(ti) 較強的財政實力。目前來看,中國有充足的財政空間控製債(zhai) 務風險的上升。

  中誠信國際指出,2023年以來受主要發達經濟體(ti) 需求不足及全球產(chan) 業(ye) 鏈調整影響,亞(ya) 洲新興(xing) 經濟體(ti) 出口集體(ti) 走弱,中國同期出口表現仍優(you) 於(yu) 全球主要經濟體(ti) 。較堅實的產(chan) 業(ye) 鏈基礎、較強的生產(chan) 供應能力、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下出口結構的不斷優(you) 化仍將對中國未來的貿易順差提供支撐。同時,中國外債(zhai) 敞口仍有限且外部融資實力很強。從(cong) 貿易結構來看,中國出口商品多元,疫情期間擬合全球對電子產(chan) 品等消費需求,實現出口錯峰增長,同時對能源資源的依賴度低於(yu) 日韓等國家,受價(jia) 格抬升的影響相對較小。

  中長期來看,中國較強的生產(chan) 供應能力、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下出口結構的持續優(you) 化,將有效支撐中國出口前景及產(chan) 業(ye) 鏈地位的提高。與(yu) 此同時,中國充裕的外匯儲(chu) 備能夠對外債(zhai) 償(chang) 還形成有力支撐。中國對外部融資的依賴性較低,外債(zhai) 主要由國內(nei) 企業(ye) 和銀行持有,規模相對較小,短期外債(zhai) /外匯儲(chu) 備為(wei) 44.04%;考慮到中國資本賬戶尚未完全開放,同時中國良好的發展前景仍對海外資本有較強的吸引力,資本外流風險總體(ti) 可控。(中新經緯APP)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