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山東省京劇院:讓更多年輕演員站到舞台中央

發布時間:2023-12-06 10:02: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11月中旬,山東(dong) 省京劇院創排的京劇《燕翼堂》亮相第十八屆中國戲劇節,舞台上年輕演員的表現讓觀眾(zhong) 眼前一亮。

  如今,諸多後起之秀已經成為(wei) 山東(dong) 省京劇院名副其實的“台柱子”。大型作品立項之初,院內(nei) “老人指路、新人上場”的運作齒輪就開始轉動。合理的人才梯隊建設模式,也幫助該院近年來湧現一批力作。

  《燕翼堂》是近年來山東(dong) 舞台藝術創作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其根據沂蒙老區真實故事改編,熱情謳歌了一個(ge) 傳(chuan) 統家族涅槃重生的曆程,是對沂蒙精神的一次全新闡釋。

  《燕翼堂》一個(ge) 亮點是中青年骨幹演員擔任主要角色。近幾年,熟悉山東(dong) 省京劇院的觀眾(zhong) 經常在演出落幕之後與(yu) 下場的中青年骨幹演員交流,跟他們(men) 合影。山東(dong) 省京劇院相關(guan) 負責人說,精品所收獲的不僅(jin) 要有掌聲,更要有觀眾(zhong) 對這家院團發展的希望。

  院團發展的希望來源於(yu) 年輕人。2019年以來,山東(dong) 省京劇院尊重戲劇藝術發展規律,在人才培養(yang) 方麵做文章,將每一場演出都作為(wei) 年輕演員學習(xi) 成長的機會(hui) 。

  《奇襲白虎團》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現代京劇舞台的代表性作品,也是業(ye) 界公認排演難度極大的劇目之一,一個(ge) 主要原因就是作品主要角色“嚴(yan) 偉(wei) 才”要求演員能文能武、能唱能打;同時,劇中多個(ge) 高難度動作的“戲核”對演員充滿挑戰性。

  山東(dong) 省京劇院以超前意識部署人才培養(yang) 工作,在《奇襲白虎團》複排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批年輕人在老藝術家指導下,勇敢站上舞台中央,成為(wei) 新時代的劇院“台柱子”。與(yu) 此同時,通過參與(yu) 經典劇目的創作演出,年輕演員得到寶貴的曆練機會(hui) ,得以迅速成長。

  今年4月,山東(dong) 省京劇院創作排演的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亮相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新時代舞台藝術優(you) 秀劇目展演。其間,主角“嚴(yan) 偉(wei) 才”的扮演者、山東(dong) 省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孫衛安在表演高難度動作時不慎摔傷(shang) ,但堅持輕傷(shang) 不下火線,毅然咬牙完成演出,其在舞台上表現出的執著精神、敬業(ye) 態度,讓現場戲迷為(wei) 之動容,並報以持久而熱烈的掌聲。

  “對戲曲演員來說,舞台就是生命的全部。院黨(dang) 委組織學習(xi) 活動時,經常告訴大家要‘敬畏舞台、敬畏觀眾(zhong) ’,因為(wei) 這是文藝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孫衛安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而他展現出的風采與(yu) 擔當,也是年輕演員隊伍精神風貌的生動縮影。

  戲劇舞台與(yu) 其他行業(ye) 類似的一點是,經驗豐(feng) 富的人總能快速適應各類創作節奏。但是在經驗方麵,青年人才不占優(you) 勢。山東(dong) 省京劇院傳(chuan) 承優(you) 良傳(chuan) 統,“言傳(chuan) 身教”的傳(chuan) 戲模式至今讓院團受益。

  得益於(yu) 山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的戲曲名家工作室等平台,山東(dong) 省京劇院的老一輩藝術家將教室設在院團的排練廳或者家中,隨時為(wei) 年輕人提供指導。

  《燕翼堂》排演過程中,山東(dong) 省京劇院的青年文藝隊伍得到進一步鍛煉。有的青年演員頭一次參與(yu) 大戲排演,為(wei) 不耽誤排練進度,他們(men) 有時會(hui) 在早上6點多來到劇院一樓排練廳。

  人才是文藝院團向前發展的“四梁八柱”。沒有人才,再好的舞台也無人問津。近幾年,山東(dong) 省京劇院深刻把握藝術發展規律,將戲曲人才培養(yang) 放在重要位置,著力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梯隊,為(wei) 院團創作、演出提供了保障。

  山東(dong) 省京劇院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山東(dong) 省京劇院是一家“紅色院團”,革命文化傳(chuan) 承數十載。未來,劇院將發揮好紅色基因的引領示範作用,培育全院職工吃苦奉獻的“新時代魯京精神”,讓更多年輕演員站到舞台中央,樹立信心,為(wei) 京劇藝術傳(chuan) 承賦能。山東(dong) 省京劇院也將繼續堅持人才導向,將新時代京劇演員的培養(yang) 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相結合,創新戲曲傳(chuan) 承方式和京劇傳(chuan) 播載體(ti) ,推出更多更精彩的文藝作品,滿足民眾(zhong) 的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同時,積極為(wei) 青年人才的成長提供條件,推動更多優(you) 秀人才在新時代的舞台亮相、成長。(本報駐山東(dong) 記者 蘇 銳)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