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青浦新地標,皆以“長三角”為名
長三角綠洲智穀·趙巷園區迎接進博溢出的五洲來客,長三角人工智能基金聯盟打造三省一市“朋友圈”,一條數字幹線承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取名“長三角”幹線;企業(ye) 登記、運輸許可,跨省辦事一窗搞定,同樣取名“長三角”專(zhuan) 窗……
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上海市青浦區是一個(ge) 非常特別的存在,其東(dong) 邊是開放之門——進博會(hui) 的永久舉(ju) 辦地;向西延伸,則深入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的長三角腹地。示範區共繪藍圖,青浦人起筆成勢,緊扣“一體(ti) 化”“高質量”,在打造新地標中讓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協奏曲”可聽、可感。
一條“數字幹線”,沿途繪就一體(ti) 化“實景圖”
對於(yu) 大多數長三角企業(ye) 來說,進博會(hui) 無疑是一個(ge) 從(cong) 本土走向全球的重要平台。
從(cong) 進博會(hui) 主會(hui) 場所在地國家會(hui) 展中心(上海)向西驅車不到十公裏,就到了長三角綠洲智穀·趙巷園區。作為(wei) 2022-2023進博會(hui) 溢出效應最佳承接特色園區,這裏不僅(jin) 承接進博會(hui) 參展企業(ye) 的新技術、新產(chan) 品和新服務,也是很多長三角企業(ye) 走向世界的重要一站。
園區運營方、長三角趙巷公司副總經理蔡喆玉介紹,園區已累計引入企業(ye) 200餘(yu) 家,實體(ti) 入駐企業(ye) 近60家,數字經濟相關(guan) 企業(ye) 占比超50%。
這裏入駐的大部分企業(ye) ,都有“長三角”的共同基因,協同創新的“四手聯彈”,讓他們(men) “創新、研發在上海,生產(chan) 、製造在江浙”。蔡喆玉說,園區還積極與(yu) “長三角數字幹線”沿線城市構建形成緊密合作的創新鏈和產(chan) 業(ye) 鏈,牽頭成立長三角人工智能基金聯盟、大健康基金聯盟等平台,不斷擴大服務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的“朋友圈”,打造以“數字+科創+一體(ti) 化”為(wei) 核心的“數創長三角”雙創孵化基地。
隻做“用不壞的插座”,公牛集團身上有著中國企業(ye) 的“牛勁”。“看中園區的區位優(you) 勢,設立研發、運營中心,就是為(wei) 了立足上海、輻射長三角、走向國際化創新發展。”園區較早一批“入駐者”、公牛集團董事長阮立平說。
長三角綠洲智穀·趙巷園區是青浦區率先發起的“長三角數字幹線”的重要一環。
這條以長三角為(wei) 名的“幹線”,發端於(yu) 青浦區,以數字經濟為(wei) 本源,依托G50滬渝高速主幹廊道,與(yu) 沿線城市構建形成緊密合作的創新鏈和產(chan) 業(ye) 鏈,協同打造一流新型基礎設施的數字創新發展帶。
2023年上半年,青浦區規上軟件信息企業(ye) 營收同比增長45.3%、集成電路企業(ye) 同比增長47%,其中華為(wei) 海思同比增長84.2%。“作為(wei) ‘長三角數字幹線’的首發地,青浦全力推動數字產(chan) 業(ye) 強鏈延鏈:一方麵以科技創新為(wei) 牽引,持續發力數字研發、數字製造硬核產(chan) 業(ye) ;另一方麵以功能要素為(wei) 保障,持續增強數字服務、數字貿易的柔性支撐。”青浦區區長楊小菁說。
一扇“跨省專(zhuan) 窗”,為(wei) 民生獲得感添磚加瓦
企業(ye) 登記注冊(ce) 、特種設備使用登記、公共場所衛生許可、道路貨物運輸經營許可等……2021年設立長三角一體(ti) 化示範區“跨省通辦”專(zhuan) 窗以來,越來越多事項可以跨省通辦,充分便利企業(ye) 、居民辦事。目前,該專(zhuan) 窗中,青浦區入駐通辦事項已達1173項。
“今年6月推出婚姻登記跨省通辦,現在平均每4對新人中,就有1對是非上海戶籍。”青浦區婚姻登記管理中心婚姻登記員沈瓊說,為(wei) 此,窗口調整了數量,同時增加每日可預約的席位。
一扇跨省專(zhuan) 窗,讓居民對一體(ti) 化有了實實在在的觸摸。這裏幾乎每天都有新的長三角地標不斷“拔節生長”:12月2日,新勝路跨吳淞江大橋(新勝大橋)正式通車;12月7日,上海市兒(er) 童醫院長三角一體(ti) 化示範區(青浦)門診部揭牌……
12月初,寒風料峭,青浦區練塘鎮網埭村幾公裏外,在滬蘇湖鐵路練塘站的施工現場,幾十名工人正在操作著不同的機器,進行樁基施工工作。
中鐵建工滬蘇湖練塘站項目部書(shu) 記趙應強介紹,近期天氣狀況良好,工人正在加緊施工,預計到明年8月練塘站就將建成,屆時將進一步便利長三角居民的出行。
從(cong) 滬蘇湖鐵路練塘站往北約30公裏,就是滬蘇嘉城際鐵路青浦新城站的建設現場。作為(wei) 長三角一體(ti) 化示範區內(nei) 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一體(ti) 化的探索實踐,這條線路將實現全線係統製式、技術標準、建設時序、貫通運營“四個(ge) 統一”。建設完成後,從(cong) 江蘇吳江或浙江嘉善到虹橋商務區僅(jin) 需45分鍾。
打通“斷頭路”,讓交通上的示範區“一路暢行”,正在為(wei) 區域居民帶來切實紅利。“青浦的白鶴鎮是草莓之鄉(xiang) ,以前我都是兜個(ge) 大圈子過來,現在甚至可以走過來!”居民胡女士說,剛通車的大橋不僅(jin) 方便百姓出行,還讓滬蘇加深“一家親(qin) ”。
在這裏,不少名稱縮寫(xie) 已被居民耳熟能詳,自發成為(wei) “一體(ti) 化”的代言人,青浦區白鶴鎮、嘉定區安亭鎮、昆山市花橋鎮就被大家習(xi) 慣簡稱為(wei) “安花白”,相鄰變相融。
一抹“詩畫江南”,“橋”見綠水青山“吸引力”
行走元蕩,“橋”見江南。
落日餘(yu) 暉倒映元蕩湖麵,一條“綢緞”橫跨青浦和吳江,兩(liang) 地居民可以盡情地在橋上漫步、騎行,感受“最江南”的秋冬美景。
共賞一片湖,同行元蕩橋,正在讓“跨界無感”成為(wei) 現實。很難想象,由於(yu) 行政歸屬不同,元蕩湖的水汙染治理過去一直存在“糾結”“失衡”,水質曾常年停留在劣Ⅴ類。
擁有125.5平方公裏水域、1959條河汊以及23座天然湖泊的青浦,是上海名副其實的“水之源”。與(yu) 蘇浙毗鄰兩(liang) 省水網相連,航道互通,更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水上運輸黃金通道。守護“一江清水”是必然選項,更是主動作為(wei) 。
隨著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啟動建設,攜手“治水”“護水”成為(wei) 青浦自覺,元蕩23公裏環湖生態貫通岸線方案不斷優(you) 化。如今,青浦區內(nei) 的6.2公裏環湖生態岸線已基本實現貫通,營造了約20萬(wan) 平方米濕地生境。
“我們(men) 把水生態與(yu) 江南文化相結合,依托上海大觀園等特色景觀,形成‘一廊十二景’,構建起一條江南水鄉(xiang) 文化長廊,讓元蕩成為(wei) 一個(ge) ‘詩畫江南灣’。”青浦區水務局副局長陸曉峰說。
目前,“藍色珠鏈”水環境綜合治理、江南圩田展示園、桑基魚塘展示園等多個(ge) 生態綠色項目同步推進,人與(yu) 自然“依水為(wei) 伴”、和諧共生的畫卷在示範區徐徐展開。
從(cong) “各掃門前雪”,到“聚成滿天星”。離元蕩橋不遠,滬蘇浙交界處的青浦區金澤鎮上,示範區水鄉(xiang) 客廳標誌性建築——方廳水院正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這一融合三地、四方共享,展現一體(ti) 化發展的江南水鄉(xiang) 新風貌的水鄉(xiang) 客廳,是國內(nei) 首個(ge) 橫跨兩(liang) 省一市的建築項目。“開發前期,組織青浦、吳江、嘉善相關(guan) 部門開展方案預審,成立三地聯合審圖專(zhuan) 班。得益於(yu) ‘審批一體(ti) 化’等製度創新,整體(ti) 工程將於(yu) 2024年底前竣工。”長三角一體(ti) 化示範區新發展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翊元說。
綠水青山自帶“號召力”,一批具有標誌性、引領性、戰略性的重大創新產(chan) 業(ye) 項目不斷集聚,快遞物流行業(ye) 成為(wei) 青浦首個(ge) 千億(yi) 產(chan) 業(ye) 集群。圓通等快遞企業(ye) 率先建立國家工程實驗室,為(wei) 推動物流信息互通共享的技術進步和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技術支撐……“高顏值”正在帶來“高價(jia) 值”。
如今的青浦,雙麵生輝:一麵是賡續江南千年文脈,以生態綠色為(wei) 名;一麵是麵向未來銳意進取,以長三角為(wei) 實。“當前,青浦正以‘戰略賦能區、數創新高地、幸福溫暖家’為(wei) 著力點,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樞紐門戶,青浦將攜手吳江、嘉善,為(wei) 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ti) 化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青浦區委書(shu) 記徐建表示。
(本報記者王永前 楊金誌 周琳 胡潔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