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業化穩步推進
工業(ye) 是一個(ge) 國家綜合國力的體(ti) 現,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也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
積極打造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發揮領先優(you) 勢和規模效應;錨定智能製造主攻方向,推動數字化轉型向智能化升級邁進;培育更多“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促進中小企業(ye) 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各地多措並舉(ju) 推動工業(ye) 經濟提質增效,努力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新型工業(ye) 化道路。
增強產(chan) 業(ye) 科技創新能力
“新型工業(ye) 化是以新發展理念為(wei) 引領的工業(ye) 化。與(yu) 以往單純追求規模擴張的工業(ye) 化不同,新型工業(ye) 化追求高質量發展。要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ye) 化全過程,推動製造業(ye) 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中國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說。
回顧今年,從(cong) 量看,工業(ye) 生產(chan) 穩定增長。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6.6%,增速較上月加快2個(ge) 百分點;環比增長0.87%,較上月加快0.48個(ge) 百分點。
從(cong) 質看,產(chan) 業(ye) 結構持續優(you) 化。11月份,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6.2%,較上月加快4.4個(ge) 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等“新三樣”相關(guan) 產(chan) 品產(chan) 量同比分別增長35.6%、44.5%、38.7%。
C919大型客機實現商業(ye) 運營並進入產(chan) 業(ye) 化發展階段,首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成功研製交付……今年以來,中國製造加快創新步伐。
提升產(chan) 業(ye) 創新能力是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的根本動力。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培育“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10.3萬(wan) 家,建設國家先進製造業(ye) 集群45個(ge) 。要繼續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的主體(ti) 地位,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ye) 集聚,鼓勵企業(ye) 開展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推動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深度融合,增強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的動力與(yu) 活力。
推進數字化綠色化轉型
數字化、綠色化是新型工業(ye) 化的應有之義(yi) 。其中,數字化是新型工業(ye) 化的變革性力量。我國擁有完整產(chan) 業(ye) 體(ti) 係、超大規模市場、海量數據資源、豐(feng) 富應用場景等多重優(you) 勢,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潛力巨大。要突出人工智能這個(ge) 關(guan) 鍵變量,以智能製造為(wei) 主攻方向,以數字基礎設施為(wei) 關(guan) 鍵底座,以“智改數轉”為(wei) 重要抓手,加快製造業(ye) 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數字經濟是賦能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的主要力量。“推進新型工業(ye) 化,需要打造工業(ye) 數字基礎設施,提升數據整合產(chan) 業(ye) 創新能力。浪潮雲(yun) 洲持續錘煉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核心能力,目前已上線2萬(wan) 餘(yu) 個(ge) 工業(ye) APP及微服務,賦能數百萬(wan) 家企業(ye) 數字化轉型。”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總工程師肖雪說。
數據顯示,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信息通信網絡,5G基站達到321.5萬(wan) 個(ge) 。算力總規模全球排名第二,工業(ye) 機器人、工業(ye) 軟件廣泛普及,工業(ye) 互聯網應用覆蓋85%以上工業(ye) 大類。全國已建設近萬(wan) 家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
綠色低碳是新型工業(ye) 化的生態底色。我國已累計建設國家級綠色工廠3616家,綠色工業(ye) 園區平均固廢處置利用率超過95%。
下一步,還需促進數字化和綠色化、現代服務業(ye) 和綠色製造、綠色消費需求和綠色產(chan) 品供給等深度融合,支持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船舶、綠色航空製造等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鍛造新的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優(you) 勢。
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
加快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是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的重要路徑。今年以來,各地堅持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壯大兩(liang) 手抓,努力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高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zheng) 力,前瞻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形成更多新質生產(chan) 力。
中小企業(ye) 是我國經濟的“毛細血管”,也是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的重要力量。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認為(wei) ,中小企業(ye) 在“智改數轉”的過程中麵臨(lin) 沒錢、沒人、沒技術的困境,市場又缺乏有效供給,已成為(wei) 產(chan) 業(ye) 數字化的短板。科技企業(ye) 要加大扶持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助力提升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水平。
今年以來,江蘇積極引導中小企業(ye) 聚焦主業(ye) 、精耕細作,努力成長為(wei) “單打冠軍(jun) ”“配套專(zhuan) 家”;浙江促進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產(chan) 供銷一體(ti) 融合,著力構建大中小+上下遊“共生共榮”的產(chan) 業(ye) 生態;河南堅持抓大育小、梯度推進,育優(you) 做強“鏈主”企業(ye) ,大力培育“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實現鏈群企業(ye) 共生共贏。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展望新的一年,我們(men) 不僅(jin) 要圍繞重點產(chan) 業(ye) 鏈深入推進“強鏈補鏈穩鏈”,發揮“鏈主”企業(ye) 帶動作用;也要強化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大中小企業(ye) 協同攻關(guan) ,加大對中小企業(ye) 發展支持力度。要錨定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目標,加快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黃 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