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多樣化推動廊橋司法保護

發布時間:2023-12-21 10:32: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近日,福建屏南萬(wan) 安橋修繕接近峻工的視頻出現在網上,自去年火災後再受關(guan) 注。據不完全統計,1970年以來,全國因自然災害或人為(wei) 因素損毀木拱廊橋達50多座,令人痛心。

  廊橋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載體(ti) 之一。閩浙是全國現存古廊橋集中地。2009年,“中國木拱橋營造技藝”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2012年,閩浙木拱廊橋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an) 預備名錄。今年5月,《廊橋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出台,廊橋保護三年行動計劃啟動會(hui) 10月18日舉(ju) 辦。今年5月,閩浙木拱廊橋聯合申遺推進會(hui) 在福建寧德壽寧下黨(dang) 鄉(xiang) 召開。廊橋保護與(yu) 申遺再次成為(wei) 熱門話題。

  按照國際公約要求和國際公認的遺產(chan) 保護準則,對廊橋進行法治保護是申遺的必備要件之一。近年來,閩浙兩(liang) 地司法文物部門合力創新機製,推動廊橋保護傳(chuan) 承,助推廊橋申遺,守護文化瑰寶。

  “要充分發揮司法職能作用,以更高標準、更高質量的司法服務將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落到實處,用法治力量守護好文化瑰寶、傳(chuan) 承好曆史文脈。”11月24日,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書(shu) 記黃海昆在調研時強調。在福建廊橋保護傳(chuan) 承中,法治力量成為(wei) 一把利劍。

  近年來,福建省文物保護中心對閩浙木拱廊橋申遺名錄中71座福建木拱廊橋保護現狀進行深入調查。福建文化文物、法院、檢察院、公安等部門聯合開展文化遺產(chan) 保護、文物火災安全隱患專(zhuan) 項整治行動,推動包括廊橋在內(nei) 的全省文化遺產(chan) 司法保護協作機製實質化運行,構建一體(ti) 司法聯動機製,完善文化遺產(chan) 保護製度約束,構建專(zhuan) 業(ye) 化執法治理機製,破解文化遺產(chan) 保護難題積案。

  建章立製、修例定規是保護的基礎。除了自然災害,廊橋人為(wei) 破壞也屢見不鮮。在廊橋很多事故中往往是兩(liang) 者疊加造成。台風洪災是閩浙廊橋麵臨(lin) 的巨大挑戰,這其中“人禍”不可忽視。

  在壽寧縣楊梅洲峽穀國家森林公園內(nei) 的楊梅洲古廊橋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也是世界文化遺產(chan) 預備名錄22座廊橋之一。但這座廊橋也曾險情四起。

  2020年前後,吳某業(ye) 在楊梅洲橋下河道內(nei) 長期開采砂石料,嚴(yan) 重破壞廊橋生態環境、河道原貌,汛期引發坍塌地質事故風險倍增。壽寧縣水利局調查後認定其行為(wei) 違法,作出《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要求立即停止開采砂、恢複河道原貌,沒收非法所得並處罰款10.2萬(wan) 元。但經催告,吳某業(ye) 仍未履行。壽寧縣人民法院受理審查裁定執行。案件入選2021年福建法院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司法保護十大典型案(事)例。

  “木拱廊橋與(yu) 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觀和環境應當進行整體(ti) 保護……”這個(ge) 條文出現在了即將於(yu) 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寧德市木拱廊橋保護管理條例》上。《條例》27款條文從(cong) 木拱廊橋的整體(ti) 保護、名錄管理、安防要求、非遺傳(chuan) 承和相關(guan) 法律責任等方麵作了具體(ti) 規定。

  “《條例》的公布實施,從(cong) 立法層麵規範和保障木拱廊橋保護管理,對保護好傳(chuan) 承好這一珍貴曆史文化遺產(chan) 、弘揚‘閩東(dong) 之光’具有深遠意義(yi) 。”寧德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楊運紅說,下一步將著力宣傳(chuan) 貫徹實施好《條例》,積極營造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廊橋保護的良好氛圍。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執行中,司法保護是根本。

  11月24日,第二屆閩浙地區廊橋文化遺產(chan) 保護司法協作會(hui) 議在南平政和召開。“2020年首屆廊橋司法協作會(hui) 以來,兩(liang) 省立足審判實踐,出台《關(guan) 於(yu) 加強文化與(yu) 自然遺產(chan) 司法保護十項措施》等,不斷探尋創新舉(ju) 措,為(wei) 廊橋本體(ti) 、木拱橋傳(chuan) 統營造技藝等提供精準司法服務和保障,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的司法引領示範之路。”福建高院審判委員會(hui) 專(zhuan) 職委員王珩說。

  當天,該縣申報世遺的外屯洋後橋、嶺腰後山橋等三支廊橋保護誌願服務隊正式成立。這是政和多方聯動保護廊橋的縮影。政和出台《關(guan) 於(yu) 建立廊橋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機製的意見》,設立“廊橋司法保護專(zhuan) 門合議庭”、廊橋司法保護示範點,建立“一對一”聯係法官機製。

  有廊橋的地方就有法官。南平正全力推動法官、檢察官駐村全覆蓋,並創新“廊橋+巡回審判”模式,將巡回審判庭開到古廊橋上。

  各地因地製宜,多樣化推動廊橋司法保護。

  在“萬(wan) 安橋”火災事件後,屏南法院積極配合開展保險理賠、消防檢查回頭看。全麵推行“橋員製”及一橋一碼製度,組織13名員額法官“一對一”掛點聯係轄區內(nei) 的廊橋,實行“一橋一人一檔”,設立二維碼指示牌,還在全省首創廊橋“司法+保險”保護新模式、成立廊橋文化遺產(chan) 保護專(zhuan) 家顧問團、推動“古廊橋+古村落”司法協同保護、開展“木拱橋傳(chuan) 統營造技藝整體(ti) 保護司法協同”保護行動。

  2021年起,周寧縣創新“司法+保險+服務”,對現存8座木拱廊橋進行全覆蓋式投保。確定8位員額法官作為(wei) 廊橋文化保護聯絡員,建立了“一橋一員一檔一碼一保險”保護體(ti) 係。周寧法院《關(guan) 於(yu) 加強木拱廊橋文化遺產(chan) 多元保護的司法建議》獲評2021年度全省法院十大精品司法建議。

  在鸞峰橋所在的下黨(dang) ,壽寧法院設立女子巡回法庭與(yu) 官廳工作室,還建立廊橋文化遺產(chan) 保護專(zhuan) 門合議庭與(yu) “橋員製”,將19名員額法官全員指派擔任廊橋文化遺產(chan) 保護聯絡員,“1對1”掛點保護19座廊橋。

  在福建,每一處廊橋文物點公布直接責任人信息,明確全國重點文保、省級文保、縣級文保、文物點廊橋,分別由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屬地鄉(xiang) 鎮街道政府主要負責人、分管領導、屬地掛村領導擔任第一責任人。

  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長謝平表示,下一步,福建將持續做好文物與(yu) 司法部門的銜接和協同,發揮閩浙地區廊橋文化遺產(chan) 保護司法協同保護機製優(you) 勢,探索完善執法司法與(yu) 文物保護、文物安全相結合的專(zhuan) 業(ye) 化製度,形成依法懲治預防文物違法犯罪的合力,不斷提升文物保護整體(ti) 水平。(黃國勇)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