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積石山第一批活動板房搭建 救援物資全力支援
積石山地震發生後,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抽調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單位的專(zhuan) 家9人,組成專(zhuan) 家組趕赴災區,指導支持災區開展房屋建築和市政設施受損情況摸排、房屋建築應急評估、市政設施搶險搶修等工作。
甘肅、青海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門組織專(zhuan) 業(ye) 技術力量,赴災區開展震後房屋建築和市政設施應急評估。
積石山縣第一批活動板房正在搭建
隨著甘肅積石山縣進入到傷(shang) 員救治和受災群眾(zhong) 生活安置階段,第一批活動板房開始進入搭建階段。
總台央視記者 孫淵:在積石山縣地震災區的第一批活動板房施工現場,淩晨溫度已經達到零下14、15℃,但是這裏的施工工人正在熱火朝天地忙碌著。
20日晚上九點多,第一批54個(ge) 板房開始陸續運到積石山縣的陶家村,淩晨兩(liang) 點左右,這裏已經搭起了20多間房屋。
甘肅建投七建集團直屬公司生產(chan) 經理 馬雲(yun) 飛:這個(ge) 房子的麵積是18個(ge) 平方,3米乘6米,能住4到6個(ge) 人。 房子我們(men) 用的是保溫岩棉材料,屬於(yu) A級防火等級的材料。 取暖問題考慮用電暖氣。 我們(men) 下一步考慮也要把水引進來,包括電。老百姓隻要進來打掃打掃房間,完全可以達到入住條件。
總台央視記者 孫淵:就在活動板房搭建的同時,電力工人已經開始了同步布線。
國網臨(lin) 夏供電公司城區分公司經理 陳傑:按照常規來說,整個(ge) 的板房區搭建完成以後,我們(men) 才會(hui) 開始按部就班進行電力電源的接入工作。但是現在時間非常緊張,我們(men) 已經沒有時間按照常規的手段去施工,所以現在他們(men) 的板房是一邊搭一邊建,我們(men) 的電源就要一邊往裏麵接,現在也是爭(zheng) 取整個(ge) 板房區建成的同時,我們(men) 供電的保障工作也能同步完成。
板房區建好後,哪些人可以住進來,也是大家很關(guan) 注的問題,對此記者也采訪了陶家村所在鄉(xiang) 的黨(dang) 委書(shu) 記。
積石山縣劉集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 馬學義(yi) :活動板房主要是優(you) 先考慮安置老弱病殘、孕婦、小孩,以及房屋全部倒塌的這些人。
就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也碰到了當地村民前來參觀,對於(yu) 這些板房他們(men) 也充滿了期待。
救援物資全力支援 保障受災群眾(zhong) 生活
地震發生後,各方力量緊急支援甘肅省臨(lin) 夏州積石山縣。武警、消防、醫療等力量分批次進入積石山縣,為(wei) 災區群眾(zhong) 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大河家鎮大河村安置點是積石山地震災區最大的受災群眾(zhong) 安置點,安置點的各項基礎服務都在不斷完善。地震發生後,野外流動醫院連夜搭建啟用,震後第一天就為(wei) 在地震中骨折、外傷(shang) 的群眾(zhong) 進行了診治。
甘肅省人民醫院野外流動醫院主任醫師 隊長 郝相勇:19日總共接待了70多名患者,主要還是以創傷(shang) 為(wei) 主,另外有些人會(hui) 傷(shang) 到椎體(ti) 。20日還涉及一個(ge) 大麵積感冒的情況,另外有一些腹瀉的患者。
針對安置點情況的變化,醫院也配備了相應的退燒藥和感冒藥品,並準備了大量應急物品。
棉衣棉被小火爐 防寒物資暖人心
在此次地震中受災最為(wei) 嚴(yan) 重的積石山縣大河家鎮,援助物資正在陸續送抵受災群眾(zhong) 手中,當地持續低溫天氣,防寒保暖品成為(wei) 災區最緊缺物資之一。
一大早,一批專(zhuan) 門給災區小朋友的棉被送到了積石山縣大河家鎮康吊村,在臨(lin) 時安置點小朋友們(men) 正在排隊依次領取。康吊村作為(wei) 此次地震受災最為(wei) 嚴(yan) 重的一個(ge) 村,有18人在地震中遇難,村內(nei) 所有房屋全部不同程度受損,821戶4035人分別安置在5個(ge) 集中安置點和一些零散的安置點內(nei) 。眼下在調配充足棉衣棉被的同時,物資車還拉來了小火爐,解決(jue) 大家的防寒問題。
根據現場工作人員初步統計,積石山縣大河家鎮下一步還急需棉帳篷2200頂,小火爐1000套,床和棉被4000床左右。目前,中央定點、甘肅省和東(dong) 西部協作對口省份的各類救災物資還在陸續運抵災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