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不能聽任高價嬰幼兒產品再把家長當“韭菜”

發布時間:2023-12-25 09:59: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守一

  50元一斤的寶寶掛麵、三四百元一套的餐具……養(yang) 孩子的父母,對這些高價(jia) 嬰幼兒(er) 產(chan) 品都不陌生。最近新華社一篇報道指出,不少商品打上“嬰幼兒(er) 、兒(er) 童專(zhuan) 用”標簽便身價(jia) 倍增,一些產(chan) 品價(jia) 格遠超合理範圍,卻並未體(ti) 現出“專(zhuan) 用”的特殊性,還加劇了育兒(er) 焦慮。

  相比於(yu) 過去,現在養(yang) 孩子的成本確實越來越高,父母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大。這種現象的出現,價(jia) 格虛高的嬰幼兒(er) 產(chan) 品,無疑也是重要的推動因素之一。過去給孩子買(mai) 餐具,可能隻要小一點的塑料勺、塑料碗就可以。可是當線上線下到處都在推廣嬰兒(er) 專(zhuan) 用顯溫勺、保溫碗的時候,家長隻要條件夠得上,或許就會(hui) 動心。誰不想在力所能及範圍內(nei) 給孩子最好的呢?

  也正是抓住了家長這種優(you) 生優(you) 育的心理,近些年嬰幼兒(er) 產(chan) 品的市場異常“繁榮”,很有把父母當“韭菜”的嫌疑。輔食的溫度,父母靠常識和經驗本可以把握,而一個(ge) 能顯示溫度的高價(jia) 勺子,除了滿足心理上的需求,並沒有什麽(me) 實用性。在嬰幼兒(er) 產(chan) 品市場中,這樣的商品還有很多。這些商品,說不準就是商家營銷製造出來的“偽(wei) 需求”,商家賺得盆滿缽滿,父母最後是花錢買(mai) 了個(ge) “雞肋”產(chan) 品。

  價(jia) 格畸高的嬰幼兒(er) 產(chan) 品市場“繁榮”,受益的隻有商家。由此被推高的養(yang) 育成本,也在無形中打擊了社會(hui) 的生育意願。因而,這個(ge) 畸形市場有必要進行更多的引導和糾偏,具體(ti) 而言,可以從(cong) 兩(liang) 方麵加以關(guan) 注。

  其一,這些價(jia) 格畸高的新產(chan) 品,在投放市場之後往往會(hui) 進行很多宣傳(chuan) 推廣。某些社交平台,充斥著以寶媽名義(yi) 分享育兒(er) 經驗的所謂“種草”,實際上很多就是收了商家錢的軟文廣告。這些“種草”貼文,因為(wei) 很難嵌入傳(chuan) 統廣告的方式來監管,所以裏麵多有誇大甚至虛假的宣傳(chuan) 。這種“種草”的商業(ye) 形態,帶火了很多高價(jia) 嬰幼兒(er) 產(chan) 品,助長了父母追逐潮流和攀比的心態。對於(yu) 平台來說,有必要加強對這些軟文廣告的把關(guan) 。

  其二,從(cong) 產(chan) 品本身來看,也存在不少有待規範的地方。比如有些標注“嬰幼兒(er) 專(zhuan) 用”的食物,其實從(cong) 配料表和營養(yang) 成分看,和其他相同種類的食物並無區別,這就是商家利用包裝營造出的假象。同樣的產(chan) 品,僅(jin) 僅(jin) 因為(wei) 換了包裝就達到了欺騙家長的目的,這類產(chan) 品,即使質量上不存在明顯問題,商家采取的欺騙家長的銷售手法,無疑也應該納入監管範疇。監管部門應該有針對性地介入,在產(chan) 品的包裝和宣傳(chuan) 上加強規範,阻斷商家投機取巧的通道。

  總之,麵對高價(jia) 卻名不副實的嬰幼兒(er) 產(chan) 品,相關(guan) 部門不能聽之任之,任其肆意把家長當“韭菜”,而要從(cong) 產(chan) 品到營銷推廣各環節,加強針對性的管理和規範。關(guan) 注嬰幼兒(er) 開發新產(chan) 品沒有原罪,但是利用父母珍愛孩子的心理,投機取巧牟取暴利的行為(wei) ,不能被容忍。(守一)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