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麵塑花饃“捏”出新花樣

發布時間:2023-12-26 09:43: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民以食為(wei) 天”,對於(yu) 中國人,尤其是北方人來說,麵食不僅(jin) 是飲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被製作成各種麵塑藝術作品。2008年,麵塑花饃被列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邢茹是內(nei) 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非遺項目“麵塑”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她的非遺麵塑工作室位於(yu) 青山區興(xing) 勝鎮東(dong) 達溝村的一個(ge) “村民大院”裏,包括生產(chan) 操作間、體(ti) 驗室、麵塑陳列館。走進麵塑陳列館,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花饃作品,有生肖麵塑兔子饃、象征團圓的棗花饃,還有極具包頭特色的“圐圀饃”。

  “‘圐圀’在蒙語裏是‘草圍欄’的意思,寓意一家人團圓和美;‘蛇盤兔’造型靈感來自咱當地的說法‘蛇盤兔,輩輩富’;這邊還有福祿壽喜、連年有餘(yu) 的組合……”每當有人參觀,邢茹都會(hui) 如數家珍地向參觀者介紹花饃作品,傳(chuan) 播花饃文化。

  “我從(cong) 小和奶奶一起生活,受奶奶影響學習(xi) 做花饃。”邢茹說,奶奶是她的啟蒙老師。邢茹記得,小時候逢年過節,奶奶都要做應時的花饃,清明節捏“寒燕燕”、七月十五捏“爬娃娃”、八月十五“打月餅”。親(qin) 戚鄰居家有老人過壽、孩子過圓鎖也會(hui) 請邢茹的奶奶做壽桃、做麵鎖。

  2000年,邢茹隨丈夫入駐北京宋莊畫家村,經常把家鄉(xiang) 的花饃饃作為(wei) 禮物送給國內(nei) 外的朋友,受到大家的喜愛。2013年,邢茹在北京宋莊開設麵塑主題餐廳,同時在山東(dong) 、山西、陝西各地學習(xi) 不同地區花饃在民間習(xi) 俗中的應用。2017年,邢茹參加了包頭青山區舉(ju) 辦的首屆“東(dong) 達山麵塑藝術節”,同年組建“包頭東(dong) 達山邢茹麵塑工作室”,從(cong) 事包頭地區麵塑花饃的挖掘整理、宣傳(chuan) 交流、推廣應用、培訓體(ti) 驗、設計製作等工作,並多次在北京鄉(xiang) 村、包頭社區、學校、展會(hui) 、藝術節開展麵塑展示、培訓、體(ti) 驗活動,宣傳(chuan) 推廣麵塑技藝。目前,邢茹已在包頭培訓麵塑學員300餘(yu) 人。

  在堅持傳(chuan) 統工藝的同時,邢茹還廣采眾(zhong) 長,創作了蔬菜調色的“麵鎖”“壽桃”“喜饃”“生日禮饃”“卡通包”等果蔬麵係列花饃,增加了花型、色彩,豐(feng) 富了祝福寓意,集觀賞、食用、綠色健康於(yu) 一體(ti) 。

  近年來,邢茹創作的麵塑作品不僅(jin) 深受群眾(zhong) 喜愛,也得到了專(zhuan) 業(ye) 獎項的認可。麵塑作品“吉祥”獲青山區東(dong) 達山第一屆麵塑藝術節優(you) 秀設計獎,“麵鎖”“壽桃”“寒燕燕”“爬娃娃”獲“包頭市烹飪飯店行業(ye) 協會(hui) 民間技藝傳(chuan) 承獎”,“連年有餘(yu) ”獲“中國嵐縣第十三屆麵塑藝術節最佳傳(chuan) 承獎”……

  如今,邢茹在努力推廣非遺麵塑技藝的同時,還通過麵塑培訓,帶動更多村民就業(ye) ,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張淑梅)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