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用藥學問多
感冒又稱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種常見疾病。不少人出現感冒症狀後,會(hui) 自行用藥。但是如果用藥不當,不僅(jin) 起不到治療效果,還可能延誤最佳治療時機。感冒後該如何用藥?筆者總結了一些感冒用藥的相關(guan) 知識,分享給大家。
中醫將感冒分為(wei) 風寒感冒、風熱感冒和暑濕感冒3類。不同類型的感冒,症狀表現不同。風寒感冒主要是外感風寒引起,多發生於(yu) 秋冬季,主要症狀表現為(wei) 流清涕、喉嚨發癢、輕微發熱等。風熱感冒主要是感受風熱所致,多發生於(yu) 春夏季,主要症狀表現為(wei) 流黃涕、喉嚨紅腫、發熱畏寒等。暑濕感冒大多是身體(ti) 受到冷、熱刺激所致,夏季較為(wei) 多發,主要症狀表現為(wei) 發熱、鼻塞流涕、頭昏、頭痛、惡心嘔吐等。夏季長時間吹空調、過量食用冷飲等,都可能引發暑濕感冒。需要注意的是,中暑和暑濕感冒是不同的疾病。中暑一般有發熱症狀,但無鼻塞、流涕、咳嗽等感冒症狀。
如果患上感冒,可根據症狀表現確定感冒類型,並對症治療。風寒感冒的治療以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為(wei) 主。常用藥物有風寒感冒顆粒、葛根湯顆粒、三拗片等。此外,風寒感冒患者還可以適當服用生薑紅糖水、薑絲(si) 蘿卜湯等,以疏風驅寒。風熱感冒的治療以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為(wei) 主。常用藥物有連花清瘟膠囊、抗病毒顆粒、雙黃連口服液等。暑濕感冒患者可服用藿香正氣水、暑濕寧顆粒、香菊感冒顆粒等藥物。此外,如果感冒患者出現頭痛、高燒畏寒、四肢酸痛乏力等症狀,可以應用複方氨酚烷胺膠囊、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熱止痛的藥物。如果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還可以應用止咳糖漿、川貝枇杷露、複方甘草片等藥物。
感冒後不僅(jin) 要及時、對症用藥,還要注意藥物的劑量、成分等。建議感冒患者服用藥物時注意以下幾點。
不要超劑量服用。有的患者認為(wei) 加量、超量服用藥物,效果更好。感冒藥的推薦劑量是經過長期臨(lin) 床試驗總結出來的,兼顧了療效和安全性。如果未經醫生指導,盲目加大劑量,可能會(hui) 產(chan) 生副作用。比如對乙酰氨基酚、氨麻美敏片、布洛芬等藥物,一般建議24小時內(nei) 的服用次數不超過4次。如果加大服用劑量或頻率,可能會(hui) 引起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避免多種藥物混合服用。感冒藥多為(wei) 複方成分,一般由兩(liang) 種以上藥物成分組成。如果同一成分藥物重複服用,可能會(hui) 因服用過量產(chan) 生不良反應,影響身體(ti) 健康。比如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雖然名稱不同,但都屬於(yu) 非甾體(ti) 類抗炎藥。如果同時使用,會(hui) 對肝髒造成損傷(shang) 。連花清瘟膠囊和雙黃連口服液均含有連翹、金銀花等成分,疊加使用可能會(hui) 損傷(shang) 腸胃。
謹慎服用抗組胺成分藥品。快克、新康泰克、維C銀翹片、感冒靈等含有抗組胺和抗過敏成分的藥物,服用後會(hui) 影響中樞神經係統,出現困倦嗜睡、反應能力下降等情況。氨苯偽(wei) 麻片、美撲偽(wei) 麻片、氨麻美敏片、馬來酸氯苯納敏等感冒藥,服用後也會(hui) 讓人感到困倦。駕駛員、高空作業(ye) 工作者等需要保持高度警覺的人群,應謹慎使用此類藥物。
不盲目使用抗生素。常見的抗生素藥物有頭孢克肟、克拉黴素、羅紅黴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可以消滅或抑製細菌生長,具有較強的抗感染作用,一般用於(yu) 治療細菌引起的感冒。如果是病毒或其他病原體(ti) 引起的感冒,使用抗生素藥物是無效的。此外,過度使用抗生素可能會(hui) 增加細菌的耐藥性,破壞身體(ti) 正常菌群,出現腹瀉、皮疹、惡心等副作用。
增強身體(ti) 免疫力是抵禦疾病的良方。感冒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注意休息、多喝溫水、清淡飲食,以促進人體(ti) 新陳代謝,增強身體(ti) 免疫力。(黃德東(dong) 張峻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