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文旅新供給激發消費新動能

發布時間:2024-01-17 10:06:00來源: 人民日報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遊、體(ti) 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文旅消費是擴大內(nei) 需的有效途徑,也是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載體(ti) 。當前,我國文旅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新業(ye) 態、新模式、新供給加快湧現,推動文化休閑、旅遊出行等需求集中釋放。如何進一步激發文旅消費的新動能?記者進行了采訪。

  順應消費升級,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市場熱度持續攀升

  在2023年海南海口萬(wan) 綠園舉(ju) 辦的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le) 節閉幕式及海口跨年嘉年華活動現場,海口市民遊客共同迎接新年。活動以年輕人喜愛的“音樂(le) +露營+美食+社交”的方式,推出街頭藝術表演、無人機跨年迎新表演等豐(feng) 富多彩的文旅活動。數據顯示,元旦假期,海口接待遊客46.19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109.3%;實現旅遊總收入5.44億(yi) 元,同比增長92.1%。

  “我們(men) 通過舉(ju) 辦豐(feng) 富的文旅活動,將城市的曆史、傳(chuan) 統和文化特色融入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中,打造更具文化魅力的城市品牌,提升了市民遊客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促進文旅消費動能持續釋放。”海口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ti) 育局局長王可說。

  “24間客房,幾乎每天都住滿。”黑龍江哈爾濱的途家民宿房東(dong) 郭偉(wei) 說。入冬以來,冰雪旅遊升溫,途家民宿數據顯示,元旦假期期間,哈爾濱90%以上的民宿被預訂,大興(xing) 安嶺、大慶、佳木斯等地民宿預訂量同比增長5—10倍。

  中國旅遊研究院最新發布的《中國冰雪旅遊發展報告》顯示,得益於(yu) 政策紅利、需求釋放和產(chan) 品創新等因素,2023—2024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遊人數有望實現25%—30%的增長,將有超過4億(yi) 人次體(ti) 驗冰雪休閑,冰雪休閑旅遊收入有望達到5500億(yi) 元。

  “現在能明顯感受到文旅市場熱度回升。”浙江杭州西湖滿覺隴“瀾舍”民宿的負責人陸珊說。她經營民宿12年多,緊跟文旅消費升級不斷推出新服務。從(cong) 以前以住宿為(wei) 主,到現在打造更加豐(feng) 富、多元、有文化味的體(ti) 驗。民宿的一樓改造成了茶室和會(hui) 議室,不僅(jin) 可以為(wei) 遊客提供服務,也能承接小型的團建業(ye) 務。入冬以來,民宿推出的圍爐煮茶項目受到很多客人的歡迎。

  “隨著文旅消費升級,遊客不再隻是看風景,而是想深入當地生活、品味當地文化,享受更有文化味的旅行。”陸珊說,為(wei) 滿足消費新需求,民宿地處西湖龍井茶的核心產(chan) 區,今年要發揮好這個(ge) 優(you) 勢,推出新產(chan) 品和服務,讓更多客人在體(ti) 驗西湖美景的同時,感受茶文化魅力。

  從(cong) 沿海到內(nei) 陸、從(cong) 城市到鄉(xiang) 村,當前文旅市場熱度持續攀升。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國內(nei) 旅遊總人次36.74億(yi) ,比上年同期增加15.80億(yi) ,同比增長75.5%。居民國內(nei) 出遊總花費3.69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97萬(wan) 億(yi) 元,增長114.4%。其中,城鎮居民出遊花費3.17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22.7%;農(nong) 村居民出遊花費0.5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75.8%。

  “文旅消費的火熱,折射出消費市場的蓬勃活力和巨大潛力,彰顯中國經濟強大的內(nei) 需動力。”北京聯合大學旅遊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金山說。

  打造新業(ye) 態、新技術、新供給,激發文旅市場強勁活力

  “帶孩子到農(nong) 村親(qin) 自動手體(ti) 驗農(nong) 活、了解傳(chuan) 統文化的同時,品嚐農(nong) 家特色美食,感覺特別有意義(yi) 。”在山東(dong) 濟寧兗(yan) 州區小孟鎮鄉(xiang) 村旅遊景區“孟裏老家”,從(cong) 市區趕來的遊客李莉說。

  “鄉(xiang) 村旅遊有底蘊有新意,才有吸引力。”小孟鎮相關(guan) 負責人說。小孟鎮融入本地傳(chuan) 統文化,擦亮了“孟裏老家”文旅融合品牌,建設了民間樂(le) 器館、小孟鎮曆史博物館等展示特色曆史文化的文旅場館,以黨(dang) 支部領辦合作社為(wei) 運營主體(ti) ,打造了梁家村等鄉(xiang) 村旅遊景點,讓遊客尋古風遺跡、憶曆史足跡、賞傳(chuan) 統民俗。為(wei) 了讓居民遊客更好感受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當地創新產(chan) 品和服務,利用黨(dang) 群服務中心等場所開展“二十四節氣”等文化活動,組建莊戶劇團、鑼鼓秧歌隊,讓鄉(xiang) 土文化煥發新活力,豐(feng) 富了遊客的鄉(xiang) 村旅遊體(ti) 驗。

  文旅市場熱,得益於(yu) 供給創新。當前,許多景區和文旅相關(guan) 企業(ye) 緊跟文旅消費新趨勢,打造文旅新產(chan) 品、新業(ye) 態、新場景,推出更多符合遊客需求的優(you) 質產(chan) 品和服務,激發文旅市場更加強勁的活力。

  新技術帶來新體(ti) 驗。走進莫高窟景區“數字敦煌沉浸展館”,佩戴好VR設備,跟隨操作指引,就能打破時空束縛,穿越到1400多年前精妙絕倫(lun) 的壁畫世界。遊客也可以通過“數字敦煌沉浸展”微信小程序,隨時隨地一鍵體(ti) 驗,深度瀏覽壁畫故事,自由探索傳(chuan) 統文化的豐(feng) 富內(nei) 涵。

  2023年中秋國慶假期前,由敦煌研究院聯合騰訊共同推出的“尋境敦煌—數字敦煌沉浸展”正式啟幕。圍繞莫高窟第285窟,這場沉浸展綜合應用三維建模技術,1∶1高精度立體(ti) 還原第285窟,帶來敦煌壁畫線上知識講解互動及線下VR深度體(ti) 驗,受到不少遊客的歡迎。

  文旅融合持續深入。“咚……”一聲銅鑼聲傳(chuan) 來,響徹玉山古茶場。“開市咯!”兩(liang) 名身著古代傳(chuan) 統服裝的茶農(nong) ,挑起茶葉邁入古茶場。“來來來,聞一聞上等好茶。”遊客仿佛回到充滿市井煙火氣的宋代茶場。2023年11月,浙江磐安玉山古茶場鼓樂(le) 齊鳴,人聲鼎沸,現場以踩街、演社戲等民間藝術節目表演活動形式,展現了磐安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贏得遊客的陣陣掌聲。

  2022年11月,“中國傳(chuan) 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guan) 習(xi) 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磐安開辟“茶鄉(xiang) 遊”線路,建立古茶樹保護園,跨界融合景區與(yu) 茶區,走出了一條茶文旅融合發展助力共同富裕的新路徑。如今,每年來參加“趕茶場”活動的遊客絡繹不絕。

  從(cong) 供需兩(liang) 端發力,提振旅遊投資信心和消費信心

  當前,我國旅遊市場進入了恢複發展的快車道。張金山認為(wei) ,今年要以促進文化和旅遊消費、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生活品質為(wei) 切入點,持續提升旅遊產(chan) 品的品質,創新旅遊產(chan) 品供給,更好激發居民文化和旅遊消費意願,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樣化、品質化的旅遊需求。

  “新技術是文旅產(chan) 品和服務創新的重要抓手。”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楊虎濤認為(wei) ,依托短視頻、直播等數字技術,越來越多文旅市場的美景好物為(wei) 人所知,形成更有傳(chuan) 播力和知名度的旅遊品牌,助力激活更多旅遊資源。

  江西婺源縣篁嶺村是一座有近600年曆史的古村落,村子被梯田環抱,房屋建在陡坡上。“每逢秋收時節,村民用竹簟盛放農(nong) 作物曬在自家屋頂木架上,形成了獨特的‘曬秋’景觀。”婺源篁嶺文旅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曹錦鍾說。

  如何吸引更多遊客?篁嶺景區在抖音發布“篁嶺推窗”短視頻,發起“一起來曬秋”等話題,並通過大獎賽等方式吸引旅行博主、攝影愛好者和遊客等前來打卡創作,提升景區知名度。“2023年一季度,篁嶺景區有50%以上的遊客是看過短視頻後來的。”曹錦鍾說。數據顯示,2023年,抖音用戶打卡全國15萬(wan) 餘(yu) 個(ge) 鄉(xiang) 村文旅景點,創作超過6000萬(wan) 條打卡短視頻,助力更多鄉(xiang) 村成為(wei) 熱門旅遊目的地。

  文化和旅遊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將結合旅遊業(ye) 發展新形勢,貫徹落實好國辦印發的《關(guan) 於(yu) 釋放旅遊消費潛力推動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從(cong) 供需兩(liang) 端發力,提振旅遊投資信心和消費信心。創新產(chan) 品供給將進一步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推動建設“小而美”的演藝新空間,創新升級音樂(le) 節、音樂(le) 會(hui) 等產(chan) 品,促進美食、演出、運動、康養(yang) 、中醫等更多領域與(yu) 旅遊業(ye) 融合發展。同時,將推進新一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等一係列品牌建設,持續辦好全國文化和旅遊消費促進活動,激發居民文化和旅遊消費意願,助力經營主體(ti) 恢複發展。(記者 王 珂)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