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觀察:萬億城市何以“衝關”千萬人口?
中新網寧波1月17日電(記者項菁)新一輪城市發展中,人口成了競爭(zheng) 的“王牌”。從(cong) 中國25座GDP萬(wan) 億(yi) 城市看,約半數為(wei) 人口千萬(wan) 之城,其不僅(jin) 經濟實力雄厚,也是人口增長的“主力軍(jun) ”。
作為(wei) “萬(wan) 億(yi) 俱樂(le) 部”成員,浙江省寧波市常住人口961.8萬(wan) 人,距離千萬(wan) 人口僅(jin) “一步之遙”。“衝(chong) 關(guan) ”,不僅(jin) 備受社會(hui) 關(guan) 切,也係寧波城市轉型升級所需。
17日正值寧波市兩(liang) 會(hui) 開幕,多名寧波市政協委員在“提升人口競爭(zheng) 力促進城市轉型升級”聯組專(zhuan) 題協商交流會(hui) 上,向人口問題“開刀”、獻策。
“寧波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hui) ,想要進一步提升寧波的人口競爭(zheng) 力、提高城市知名度,就必須引入和留住新生代。”寧波市政協委員、寧波市留學人員和家屬聯誼會(hui) 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袁湧泉直言,成都有春熙路、長沙有文和友、西安有大唐不夜城,寧波也需要根據自己的特色,製定專(zhuan) 項規劃,打造吸引年輕人打卡的“網紅地”。
在其看來,互聯網時代,城市網絡形象的打造也十分關(guan) 鍵,“要讓寧波火遍新生代”。
“這個(ge) 冬天,哈爾濱的出圈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寧波也要抓住機遇,改變一貫的‘低調’形象,重塑嶄新的網絡形象。除了需要一支專(zhuan) 業(ye) 團隊進行係統策劃與(yu) 推廣,也要加強與(yu) 熱門平台、專(zhuan) 業(ye) 評價(jia) 機構之間的密切溝通,高效精準推介寧波。”袁湧泉說。
青年是任何一座城市都愛的“香餑餑”。在城市轉型升級路上,不光要有“出圈”的生活業(ye) 態,城市與(yu) 人實現“雙向奔赴”“同屏共振”,也與(yu) 產(chan) 業(ye) 結構息息相關(guan) 。
什麽(me) 樣的產(chan) 業(ye) 才是年輕人的“夢想舞台”?
製造業(ye) 是寧波最大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然而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對年輕人的吸引力較弱。寧波市政協委員、寧波美諾華藥業(ye)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成誌認為(wei) ,要立足製造優(you) 勢,打造吸引青年人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
其建議,推動製造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深度融合,培育融合發展新業(ye) 態新模式。比如延長製造業(ye) 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發展製造業(ye) 相關(guan) 的工業(ye) 設計、產(chan) 品研發、網絡營銷等產(chan) 業(ye) 環節;深化製造業(ye) 和互聯網融合發展,加快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製造業(ye) 中的應用;發展衍生製造,鼓勵製造業(ye) 企業(ye) 與(yu) 電商、研發設計、文化旅遊等服務型企業(ye) 合作。
如果青年是城市生命力的直接體(ti) 現,那麽(me) 人才則是決(jue) 定人口競爭(zheng) 力的重要因素。寧波市政協委員、寧波市社科院院長傅曉分析道,若從(cong) 人口和發展的大框架思考人口問題,寧波仍麵臨(lin) 著產(chan) 業(ye) 結構層次較低,對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夠等問題。
“具體(ti) 看,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布局不夠,高層次研發、創新平台較缺乏,高端人才難以集聚。”傅曉建議,寧波要下大決(jue) 心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向高層次發展,把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放在突出位置,同時打造高端研發平台,引進培育高水平大學。
無獨有偶,寧波市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新能源技術所副所長葉繼春也認為(wei) ,“高端人才非常看重職業(ye) ‘上升通道’。高能級科研機構應關(guan) 注人才的長期發展,為(wei) 科研人員提供持續的培訓和職業(ye) 發展指導,掃除人才上升過程中的製度障礙,讓‘良駒’真正奔騰起來。”
除了拿出一係列新政“聚人才”,其實,寧波一直在想方設法“增人口”,連續多次調整落戶政策。
就在2023年11月,寧波市進一步放寬戶口準入條件,成為(wei) 浙江省首個(ge) 試行居住證轉戶籍製度的城市。此外,寧波還全麵放寬了租房落戶限製,隻要在同一行政區租房滿1年,就可以申請將戶口遷入所在地社區公共集體(ti) 戶。
作為(wei) 人口流入大市,寧波外來務工人員是擴大人口規模的重要增長點。寧波市政協委員、寧波市企業(ye) 權益保護協會(hui) 會(hui) 長黃立明建議,要通過提高收入、保障生活、提供職業(ye) 成長機會(hui) 等方式,提高外來務工人員的歸屬感。(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