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中國深海鑽探更有“深度”

發布時間:2024-01-24 09:30:00來源: 科技日報

  【國家工程師】

  1月19日,榮獲“國家卓越工程師”稱號的湖南科技大學海洋實驗室主任萬(wan) 步炎,搭乘最後一趟航班,從(cong) 北京匆匆趕回湖南湘潭。第二天,他要去實驗室忙他的“新目標”。

  “我國‘海牛號’係列鑽機,已經具備了作業(ye) 全過程智能感知與(yu) 控製能力,能讓海底鑽機在機載攝像頭完全看不清的情況下開展‘盲鑽’作業(ye) 。”萬(wan) 步炎說,“現在,我們(men) 正啟動‘海牛Ⅲ號’研發。我們(men) 想讓海底鑽機繼續‘深潛’,探索更深的海底世界!”

  揚眉吐氣,他打破了業(ye) 界的“傲慢與(yu) 偏見”

  2021年4月,萬(wan) 步炎團隊研製的我國首台“海牛Ⅱ號”海底大孔深保壓取芯鑽機係統,在海底成功下鑽231米,遠超日本海底鑽機的鑽探深度的同時,刷新了世界海底鑽機鑽探深度新紀錄。

  那一日,團隊歡欣鼓舞,萬(wan) 步炎揚眉吐氣。

  1992年,萬(wan) 步炎受邀去日本開展海洋技術合作研究。那是一段改變了他此後科研“路徑”的經曆。

  因在研究中表現出創新見解和超強動手能力,日方想以高薪留下他。他們(men) 的“勸說詞”裏,透露出當時中國海洋技術研究實力薄弱,“配不上”萬(wan) 步炎的才華與(yu) 實力,甚至可能影響其科研生涯的想法。

  “中國不行”的傲慢與(yu) 偏見,讓萬(wan) 步炎極度不適。而此後在中國遠洋科考船上見到的進口鑽探裝備,更激發了他強烈的“中國造”激情。

  1999年,在國內(nei) 深海探測裝備基本全靠進口、研發基礎薄弱的情況下,萬(wan) 步炎帶領團隊從(cong) 零開始,沒日沒夜攻關(guan) 。他先後主持研發出了我國首台深海淺地層岩芯取樣鑽機、首台深海底中深孔岩芯取樣鑽機,實現了我國海底鑽機裝備與(yu) 配套深海地質鑽探技術“從(cong) 0到1”的突破,以及從(cong) “淺孔到中深孔”的突破。

  這為(wei) 我國向國際海底管理局申請確權10000平方公裏多金屬硫化物礦區和3000平方公裏富鈷結殼礦區,提供了關(guan) 鍵勘探數據支撐。

  嚐到了自主創新甜頭的萬(wan) 步炎,開啟了一“牛”再“牛”的人生。

  針對我國深海海底工程地質勘察重大戰略需求,他主持研發了我國首台海底多用途鑽機係統(海牛號)及高品質低擾動地質取芯工藝,開創了我國利用海底鑽機開展海底工程地質勘察的先河。

  瞄準國家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重大需求,萬(wan) 步炎又主持研發了世界首台全孔全程海底大孔深保壓取芯鑽機係統(海牛Ⅱ號)及複雜地層自適應智能鑽進取芯工藝。

  海底鑽探,中國還能更深更“牛”

  在萬(wan) 步炎看來,沒有什麽(me) 事是發奮圖強不能解決(jue) 的。

  團隊的科研就從(cong) 租賃資料、自學成才開始。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他們(men) 最終研製出了能解決(jue) 我國海底天然氣水合物鑽探關(guan) 鍵核心裝備“卡脖子”問題的“海牛Ⅱ號”。據科技日報記者了解,“海牛Ⅱ號”的勘探成本僅(jin) 為(wei) 目前國際同類工程普遍采用的海洋鑽探船的1/5,母船使用成本降低40%以上,勘探效率更是海洋鑽探船的4—5倍,也達到同類海底鑽機2—3倍。

  “海牛Ⅱ號”不是終點站。無論是在萬(wan) 步炎和他團隊成員的目標裏,還是在我國對海底鑽探的國家戰略裏,都沒有“最深”,隻有“更深”。

  萬(wan) 步炎赴北京參加首屆“國家工程師獎”頒獎儀(yi) 式的時候,他的團隊成員正“窩”在實驗室,繼續“海牛號”係列海底鑽機的新技術攻關(guan) 。他們(men) 並不滿足於(yu) “海牛”僅(jin) 僅(jin) 具有鑽取岩芯樣品的功能,還想賦予“海牛”海底工程地質原位探測的能力。

  團隊也在一如既往做更“牛”的事——研製“海牛Ⅲ號”。

  “我的理想中,‘海牛Ⅲ號’能夠‘全球達’。它能去海底的任何一個(ge) 地方鑽探,包括人類到目前為(wei) 止還沒有鑽探過的地方。有一天,我們(men) 甚至可以做科學鑽探,去探索地殼運動,去研究生物、油氣、岩石圈、水圈的演變。因此,它的鑽探必須更有‘深度’。”萬(wan) 步炎說。(俞慧友)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